我们会说「F」音的单词,竟因一场饮食大变革

图片:Pixabay / CC0 举世科学

试着阅读上面的单词,看看你的唇部和牙齿是怎么活动和合作的。图片来历:pixabay

今天 Science 最新颁发的一篇文章中,来自苏黎宿世大学的研究者指出,人类饮食习惯的改变培养了分歧的发音。例如“f”和“v”的发音就是人类演化过程中因食物改变后成长而来的。这篇文章你可以亲自介入进来,感触感染分歧发音带来的感知差别,同时领略到史前人类在演化过程中留给我们的文化烙印。

撰文丨杨心舟

人类多样的说话系统

人类的说话是经由过程发声来完当作的,这也是人类分歧于其他动物独有的交流体例。在说话发生过程中,人类的心理布局也发生了庞大转变,好比喉部持续下移,舌骨发生转变,可以或许自如地节制呼吸。考古学发现人类这些心理布局改变在 50 万年前就已经演化出来了,他们甚至猜测在更长远的期间就已经有特别的发声布局。

现在宿世界上大约存在 7000 种说话,这展示出了人类说话特有的多样性。同时如斯多的说话背后也降生了各类各样的发音,此中最遍及的就是英文中“i”、“u”、“a”的发音,这类发音很简单,而且不需要破费出格多的气力,口型连结张开就能发出。可是在非洲南部某些地域的说话中,仍然保留着较多“m”的发音,这种发音需要双唇紧闭后才能发出,大师可以自行比力两种发音的难易水平。

科学家今朝猜测这些分歧的发音本家儿如果智人呈现后,糊口习性改变导致心理布局转变发生的。而一种发音类型的难易水平决议着其是否轻易被听见和进修,这也是发音类型分布规模是否普遍的决议身分。

唇齿音 f(左)和双唇音 m(右)两种模式中切牙(门牙)和嘴唇的位置。

2016 年,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说话学研究所的说话学家 Harald Hammarström 提出,发音转变和利用者的保存情况有很大关系。当糊口习性固心猿意马后,发音也会随之固心猿意马,并会成长出响应的说话和语法。他猜测这种理论在任何说话系统中都是合用的。

怪异的发音

已故的闻名说话学家 Charles Hockett 曾发现,唇齿音包罗“f”和“v”在内,在那些以打猎和采集为生的人说话中很稀少。他猜测是因为这些人天天吃下的食物都比力粗拙,是以对牙齿造当作了较大的磨损,从而形当作了对切咬合(edge-to-edge bite)的牙型,对切是指上下切牙(即门牙)的边缘对齐。我们可以运用糊口中的例子来理解对切咬合形当作的过程,想象一下日常平凡啃咬比力糙的食物时牙齿的处置体例,好比我们凡是会大量利用上下切牙来撕咬骨头上的肉块。或者你也可以想象啃一块放硬了的馒头,门牙要受到多大的摩擦阻力。

一旦形当作对切咬合牙型,人类就很难发出“f”或者“v”的声音,你可以将上下门牙边缘对齐,然后测验考试发出带“f”音的单词(我相信真善美的读者脑中浮现的第一个单词不会是 F**K),是不是要花点气力才能完当作,或者发出来并不尺度?Hockett 猜测,打猎地域的说话系统中缺掉“f”和“v”的发音,恰是这种对切咬合造当作的。

跟着人类从旧石器时代标的目的新石器时代演变,人类的牙型逐渐由对切咬合标的目的覆合 / 笼盖型(overbite/overjet)改变。覆合 / 笼盖是指,上下切牙并非边缘对齐,而是上切牙略微凸起、下切牙抵在上切牙内侧一半的位置。你也可以查抄一下,本身的牙齿是哪一种类型。

A 和 B 为对切咬合牙型,C 为覆合 / 笼盖牙型

其其实人类中,覆合 / 笼盖才是出生后的牙齿尺度模子,打猎地域的人类持久吃粗拙类的食物会造当作牙齿过度磨损,同时引起齿槽的改变。牙齿为了更好地啃咬食物也会移动位置,来填补磨损部门的缺掉,最终成长当作了对切咬合。而一旦咬合体例形当作,说话发音也随之发生改变。研究指出,这种磨损造当作的改变不仅仅只是现代打猎地域人独有,在早期智人中同样遍及存在。

而现代的大大都人类堆积地中,无论是儿童仍是当作年人,牙齿都连结着覆合 / 笼盖,这本家儿如果因为牙齿磨损的水平极大地降低了。之前很多考古类的研究就揣度这与人类饮食习惯的转变有关,因为牙齿磨损的大部门都是品味食物造当作的,而加倍邃密化的食物削减了牙面与食物的摩擦。食物更易品味还会减轻下颌的承担,让下颌骨变得更短,更利于连结覆合的牙齿模子

布里斯托大学的生物地球化学家 Richard P. Evershed 于 2016 年在Nature Plants发文指出,判定史前人类的食物是否颠末精化或者烹调的证据就是陶器。有陶器申明农业已经成长了起来,因为人们会利用陶器来储存粮食。精化的食物不需要鼎力地利用门牙和咬肌,极大地削减了对切咬合的形当作。同样你可以想象食用煮好的米饭或者松软蛋糕时,牙齿是若何运作的,又是否有较着阻力感。而今朝发现的宿世界最早一批陶器呈现于旧石器时代末期,这也能诠释新石器时代早期头骨的牙齿类型为什么呈现了改变。

“f”和“v”特别在哪

为了探讨为什么这两种牙齿机关使得可发出的音节纷歧样,在 Science 的最新论文中,研究人员构建了一套以生物力学为根本的模拟系统,它可以或许展示出在人类发音时口腔肌肉勾当。从模拟成果来看,覆合 / 笼盖牙型发出唇齿音(“f”和“v”)要比对切型省力 29%,而且发力的肌肉部位也有区别。而且整体来说,覆合 / 笼盖牙型的口腔肌肉利用起来都要更省力,而对切咬合型中肌肉发力最多的部位就是颏肌,这块肌肉本家儿要负责将下唇拉动到上切牙。

发出 f 和 v 的音节时唇与牙接近距离参照点(蓝色点)上侧是覆合 / 笼盖牙型,下侧是对切咬合牙型

为了探讨唇齿音是不是最具特别性的,研究者同时也模拟了其他发音环境下口腔肌肉的发力环境。好比双唇音“p”和“w”,这两个发音竣事时你的双唇都是紧闭的,大师可以发音感触感染。在双唇音中,覆合 / 笼盖牙型中肌肉利用水平要更大,对切咬合则相对较低。这也是对切咬合牙型中,上下唇的距离要更近带来的成果。我们在演化过程中,发唇齿音变得更轻易了,但双唇音则会加倍吃力

发出 p 和 b 的音节竣事时唇与牙接近距离参照点(蓝色点)左侧是覆合 / 笼盖牙布局,右侧是对切咬合布局

发出 w 的音节时唇与牙接近距离参照点(蓝色点)左侧是覆合 / 笼盖牙布局,右侧是对切咬合布局

研究者认为模拟算法展示出,旧石器晚期饮食习惯的改变,让当作人牙齿从对切咬合型改变当作了覆合 / 笼盖牙型。这种改变让唇齿音倡议来更轻易,是以会让很多人无意中就发出唇齿音,而且在社群中起头传布利用。

在现代,很多地域仍然有人过着打猎式的糊口,牙齿磨损水平很高,如格陵兰岛地域、非洲南部的部落。研究者猜测这些地域的原始说话是不存在唇齿音的,即使有也是从此外社群中借鉴而来。而成果也简直如斯,在这些区域内交流顶用到的唇齿音都是进修了其他地域的说话,好比格陵兰岛西部进修丹麦语,非洲南部进修日耳曼语系,澳洲部落进修英语。

D. E. Blasi 在研究中写道,“我们不要觉得此刻能发出各类音节是一件与生俱来的事,我们研究了遍布全宿世界的说话,没有任何一种可以不受情况和人体布局的影响。”而分歧的说话也是人类演化史上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印记,一种说话极大地代表了文化的精髓,或许我们此刻还不知道说话到底是若何发生的,但我们已经起头有了探寻的偏向,从心理演化和发音入手,回归本初。

论文:

Human sound systems areshaped by post-Neolithic changesin bite configuration.

参考链接:

  • 发表于 2019-03-25 21:39
  • 阅读 ( 93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