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9个思想实验让人夜不能寐?

很多时候,把难懂的哲学命题编成一个小故事,是解释它们的好办法。以下是9个著名的蛋疼的哲思。

【1. 囚徒困境】

这个经典的思想实验说的是一个犯罪嫌疑人(外国的)所面对的困难抉择:保持沉默,或者如实招来。难点是,嫌犯不知道同伙会怎么选择。

这里是一个精简版的「囚徒困境」,摘自于《斯坦福哲学大百科全书》:

Tanya 和 Cinque 因为抢劫希伯尼亚储蓄银行而被捕,被分开囚禁在不同的牢房。比起同伙,他们都更担心自己的自由。一个聪明的审讯官给了两人这样的条件:「你可以选择沉默或者招供。如果你招了,但是你的同伙没有,我会放弃对你的所有指控,然后用你的证词指控你的同伙。但是,如果你的同伙招供了,但是你没有,那么他们就可以被放走,就轮到你倒霉了。如果你们两个都招了,那么我会质控所有人,但我可以考虑给你们假释。如果你们都保持沉默,我就会以非法持枪罪起诉你们。如果你想招,就在明天早上我回来之前,给狱警留个话。

这个思想实验告诉我们,在没有得到充分信息,和面对自身利益驱使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做出有利于所有人的正确选择。这种困境在于,对于所有的囚犯自己来说,招供比沉默有利——但事实上最优的选择是全都保持沉默。

这种情况在「国际合作」(包括禁止核武器),和我们和外星生命沟通(比如,无视星际间文明互相合作的有利的因素,一定要比它们先放出大招灭了对方才是上策)中比比皆是,

【2. 神经学家 Mary 没见过颜色】

这个问题也被称作「逆反光谱(Inverted spectrum)问题」,或者「知识论证问题( Knowledge Argument)」。这个思想实验的含义是对于「从纯物理角度解释宇宙的观点」的批判,包括「智力活动也是物理过程」的观点。这个实验揭示了「非物理属性」的存在——并且我们可获得的知识——只能从通过意识活动的经验获得。

Frank Jackson 这样解释这个实验的观点:

Mary 是一个天才的精神学家,但因为某种原因,她从小被关在一个黑白的屋子里,通过一个黑白电视机观察整个世界。她的研究领域集中在视觉感知,我们假设,她研究的是关于我们如何看见熟透的西红柿、天空,与视网膜能接收到的光的波长的关系,和「红色」、「蓝色」等词汇通过肺部气息,读出「天空是蓝色」的这句话(换句话说,Mary 只知道颜色和波长和词汇的关系。),那么当 Mary 被释放,从黑白世界来到真实世界的时候,或者给她一台彩色电视机的时空,她能学到新的知识吗?

换而言之,Mary 懂的所有关于色彩物理知识,但除了一件:她从来没有体验过彩色的世界。她对于色彩的第一次体验,是她从来无法预见的;书本上的知识和真实世界的体验有着巨大的差异。

这个思想实验告诉我们,比起客观的科学观察,我们能体验到的总是更要丰富,包括意识本身。它从本质上告诉我们,我们不可能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这个实验也给我们带来了对于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想办法拓展我们的感知能力和意识水平,我们就能开辟新的心理学和主观探索的新途径。

【3. 盒子里的「迦铳」】

这也被成为「私语悖论」,而且和上一则实验有点像。在哲学家 Wittgenstein 提出的这样一个思想实验里,挑战了我们对于用语言表述的能力的看法。

在这个实验中,Wittgenstein 让我们想象这样一组人,每个人都有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一种叫做「迦铳」的东西。他们不许互相看对方盒子里的东西。因为每个人盒子里的东西都不一样,他们都被要求描述一下他们各自的「迦铳」。于是 Wittgenstein 说,随后发生的表述过程,无法成为「语言游戏(语言的过程)」的一部分,虽然他们不断描述着盒子里的东西,但对于「迦铳」这个词的理解,止步于「那个在他盒子里的东西」这个层面上。

干嘛要提出这样一个烦人的思想实验呢?这个实验的意义在于,我们的思想意识,就好比那个「迦铳」,我们永远不可能明确知道其他人的想法,其他人到底在说什么,或者其他人思考问题的不同视角。

【4. 中文房间】

哲学家 John Searle 让我们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只懂英语的人,他坐在房间里,回答外面的人用中文提的问题,但是房里的人有一本问题与答案对照的手册,这样就可以让外面的人误以为屋里的人懂中文(但实际上完全不是)

这个悖论在于,他揭示了一个事实:就算计算机技术无比先进,看·上·去已经能用语言自然与人交流,但是它们仍然无法真·正·懂·得语言本身。这是因为从本质上说,计算机永远只是被限定在「操作字符」上。「中文房间悖论」出名就在于,它彻底干掉了「图灵论证」的可靠性,并且简洁地阐述了人工智能所能达到的极限,包括机器学习,和潜在的人工智能的可能性。

Searle 的看法是对的,即有没有可能出现一种看上去和人类一样具有意识的人工智能?这不太可能,因为 AI 最多只能做到不懂装懂。所以,我们面对周遭这些「聪明的高科技」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

【5. 体验机】

哲学家 Robert Nozick 的「体验机」暗示的是一个「享乐版」的黑客帝国的世界。在这本1974年出版的《无政府主义,国家和乌托邦》里写道:

假设有这样一台「体验机」,能给你任何你想要的体验。了不起的神经科学可以模拟你的任何大脑活动,所以,你可能真以为自己正在谱写名篇、和华莱士谈笑风生,或者正在在刷无聊图。其实你只是浮在一个水箱里,脑后插着电路管线。你会不会一辈子就这样,预先写好自己一生的剧本?当然,你不会知道自己只是一缸腌菜,真以为自己正飞黄腾达……你会插上管子么?

在这里,基本的观点是我们或许应该插上管子,做一缸腌菜。因为我们身处这个宇宙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而且时常被无意义的环境包围着,苦难和折磨,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本质上要更好的选择——哪怕那是人造的。但是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呢? 和什么是对「真实」的定义? Nozick 的思想实验也许很容易被一笑了之,但它确实困扰了哲学家们好几十年。

【6. 电车难题】

这是伦理学家的问题——你要觉得痛苦,那就怪著名的哲学家 Philippa Foot 提出了它。这个实验有很多变体,但最早是出现在 Foot 1967 年发表的论文《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中。

假设你在一个铁轨变道闸的控制杆前,远处有一辆失控的火车冲来。铁轨在你这里一分为二,一边有5个人,一边有1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火车撞死5个人,但如果你选择变道,撞死一个人,你怎么选。

对于功利主义者来说,杀掉那一个人情有可原。而康德学派则认为人不能作为利益的代价,道德的判断不是根据结果,而是动机,他们会提出你不能把那1个人作为另外5个人获救的的代价。所以,你应该什么都不做。

在这个思想实验的另外一个版本里,没有分叉路,而是多了一个围观的超级大胖子,这个喜欢看煎蛋的胖子的死可以完全挡住火车而救下这5个人,所以,你会不会把胖子推倒铁轨上?

这个思想实验揭示了道德判断的复杂性,在杀一个人和看着一群人死之间做抉择——一个永远胶着在我们的法律、行为、科学研究、政治和战争之中的道德问题。「正义」和「邪恶」永远不是听上去的那么简单。

小编注:我们还可以这样做实验,如果铁轨上的那一个人是你,你会不会为了救自己而选择杀死另外5个人。

【7. 小便池里的蜘蛛】

这个问题让人联想到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同样是一个经典的思想实验。由 Thomas Nagel 在她的小说《生、死,和生命的意义》中提出,它讨论了关于生命的无意义和荒谬。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的时候,在男厕所的小便池里看到一只蜘蛛,于是获得灵感。看上去蜘蛛过的很悲惨,时不时被尿一身,而且「它看上去也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接着说到:

渐渐的,我和它的邂逅让我觉得过意不去。当然,这可能是它的天性使然,但是因为周遭光滑的绝壁,它哪儿也去不成,而且它也说不出想去哪儿……所以,当这个学期结束的那天,我扯了一截手纸,垂下来靠近它。它的腿搭上了末端,接着我把它拎了起来,放在了地板上。

它默默地待在那儿一动不动。我用手纸戳了它几下,还是没有动静……我走了,但是2小时以后,我回到厕所,它还在那里没有移动。

第二天依然这样,它的腿已经卷曲,就和死掉的蜘蛛一个样。它的尸体就这样在那里待了一个礼拜,然后被清洁工扫走。

Nagel 因为感情的共鸣,认为蜘蛛应该过的更好——甚至享受人生——离开那个便池。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他害死了蜘蛛。

【8. 替换悖论】

在这个思想实验中,我们来到一个人类不好肉味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被当做家畜饲养。于是世界上的牛、猪、羊、鸡的数量锐减。就如 Virginia Woolf 所写的:「关于素食主义的争论远比人道主义来得激烈。猪将会有强烈的渴求把自己做成培根。 如果地球上都是犹太人,那么猪就灭绝了。」

沿着这个逻辑,会导出一些诡异矛盾的结论。比如,是不是有20亿人的穷苦世界要比10亿人的富余社会来的好。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不消灭另外10亿人呢?为什么我们继续过着苦日子而不去做这样的事情呢?

【9. 回到原点】

这则思想实验,是我成为 John Rawls 死忠的理由。他让我们幻想在一个世界里,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一无所知——活在「无知的面纱」后面,我们对现在的政治系统和法律一无所知。更不懂什么心理学、经济学、生物学和其他科学知识。但对于这样一群处于原始状态的人,我们问他们,让人们从一大串各种社会制度中选择一个最适合他们的,公平的制度,而不告诉他们任何关于私利和现实世界的信息。

所以,假设你不知道自己在选择这样的制度之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回到现实世界,比如,你是一个活在印度乡下的穷人?一个挪威的中产阶级?或者一个残疾人,一个百万富翁?(或者另外一种生物?)

根据 Rawls 的说法,我们将选择保证基本公平的权利和义务,保障财产和自由以及平等的公民权的制度,而且追求覆盖最大范围的福祉。而且他认为,我们肯定会选择一个保障公平教育权利和平等工作权利的社会制度。

(via io9)

  • 发表于 2014-07-06 00:00
  • 阅读 ( 91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