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有那么可怕吗?

2013年央视曾曝光方便面中有20多种食品添加剂,大部分人认为吃进去那么多食品添加剂肯定对身体有害,一时间人心惶惶。其实不光方便面有添加剂,其他诸如饼干、酸奶、薯片、冰激凌等加工食品都有不同数量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出,也让大家对食品添加剂谈虎色变,针对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网友态度不一,有的网友表示绝对不吃有这么多添加剂的食品,将添加剂视为毒物,而有的网友表示如果因为有添加剂就不吃这些食品,那么就没什么食品可以吃了,所以不能因为食品有添加剂就饿肚子,另外还有网友表示对添加剂知之甚少,加不加都无所谓。那么,食品添加剂真的有部分网友说的那么可怕吗?我们在购买食品时如何避免食品添加剂的副作用呢?

【认识食品添加剂】

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现代社会很难做到“现做现吃”,所以食品一般是以加工过的状态出现在大家面前,并且由于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断提高,色香味俱全,营养、外观、口感俱佳的食品才会更加吸引人们购买。加工食品就免不了要用到食品添加剂,所以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不仅能延长储存时间,还能改善食品外观、口感。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加工助剂、其他食品添加剂等,每一类食品添加剂下面又有不同数量的具体食品添加剂组成。

其实食品添加剂在应用前都会有相关的安全性评价,评估安全性并设定添加的限量标准,按照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按标准限量使用的话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当然各个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限量标准不一,针对存在安全性争议的食品添加剂,有的国家是完全禁止使用,有的国家则是允许但限量使用,由于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对某些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这些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隐患是逐渐发现并引起重视的,比如人工色素,之前只认识到它的作用,但随着研究的逐渐开展才发现可能会致癌及引起儿童多动症,当然这也算是一种隐患,但由于受制于科技发展水平无法对食品添加剂做出全面的评价,我们也没有必要为这种可能性过度恐慌。

【食品安全事件类别】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曾经曝光的“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让广大消费者惶恐不安,对违法添加有毒物质的行为深恶痛绝,也有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民众,甚至对所有食品添加剂持否定态度,虽然食品添加剂不按规定使用确实也会引起食品安全事件,但是大家搜一下食品安全事件就会发现,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一般是由于不法分子使用了有毒、非食用物质,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类:

1.使用未经批准或禁用的物质

使用未经批准或禁用的物质,主要是为了改善食品外观和口感,延长食品保存期限,生产假冒食品,处理过期食品,降低生产成本等。比如用甲醛浸泡银鱼,增加卖相又能防腐;鱼干晒制过程中使用农药,驱虫防腐;在猪、牛、羊饲养过程中使用瘦肉精,增加瘦肉产出率;使用各类化学物品掩盖食品原料中的质量问题,如用农药处理变质猪肉再销售,利用工业矿物油处理陈旧大米销售,为了避免牛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检出,而添加β-内酰胺酶;增加回头客,比如在火锅、烤串中加入罂粟壳等;改善食品口感,如在面粉中添加溴酸钾用于增筋,在果冻生产中使用工业明胶,使用工业用乙酸勾兑食醋销售。

2.超量使用合法添加剂

合法添加剂需要在国家标准内限量使用,超量使用就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隐患,长期食用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比如葡萄酒中着色剂超量或超范围使用,腌制食品中过量使用亚硝酸盐,面制品和膨化食品中过量使用铝膨松剂,面条、饺子皮过量使用面粉处理剂。

3.超范围使用添加剂

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不仅规定了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限量,更是对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规定了可以添加的食品种类,在规定之外的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也是非法的。比如胭脂红可以在某些食品中限量使用,但是胭脂红不被允许用于瘦肉中,以免掩盖原料问题,以次充好;柠檬黄也是国家标准有的食品添加剂,但是不能用于黄鱼,以免以次充好,增加卖相;在酒类中不能使用甜蜜素,馒头不能使用硫磺熏蒸。这些不按规定使用添加剂,有可能造成检测盲区,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

4.安全卫生标准不达标

有些食品安全事件是由于安全卫生标准不达标,比如常曝光的各类加工食品菌落总数超标,快餐店冰块菌落超标等事件,菌落总数超标极有可能引起腹泻及其他疾病。

5.违法生产、销售过期、假冒食品

还有一类食品安全事件是利用过期食品处理后销售,或者销售假冒食品,比如地沟油掺入食用油进行销售;用牛肉膏处理猪肉,冒充牛肉销售,或者用其他香精处理狐狸肉冒充牛肉、驴肉销售;还有过期馒头染色后销售,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等等。不仅欺骗消费者,更会带来健康隐患。

【相关措施】

食品添加剂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过量摄入的话,还是有可能带来健康隐患的,比如亚硝酸盐过量摄入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呼吸不畅等。我们消费者怎样最大限度的避免食品添加剂的副作用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一下:

1.避免长期吃加工过度食品。比如膨化食品,膨化食品一般含铝,越是口感好的膨化食品,越有可能铝含量多,另外腌制食品含有的亚硝盐比较多,长期吃很容易造成摄入过多。

2.避免长期、单一的摄入某一类、某一种加工食品。比如长期食用方便面,必然会导致盐分、抗氧化剂的过量摄入,不仅不健康,营养也达不到人体所需,容易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食品的多样性可以避免某一类食品添加剂的过量摄入。另外注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保证营养的均衡。

3.在繁忙之余,尽可能的放慢生活的脚步,学会几样拿手菜。不仅是一种享受,同时也有利于健康。

【其他建议】

除了少吃加工食品,另外在选购食品的时候也要在食品标签上注意一下,避免买到问题食品。

1.内容方面:食品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及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贮存指南、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保质期等。各项内容需标注完整、规范、真实。不能漏项或者含糊不清,比如厂名、产地只写地址,不写企业名称。保质期是一个时间范围就是不规范的,或者字迹模糊,难以辨别。如果采用不干胶的生产日期,容易伪造生产日期,销售过期食品。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买回来的食品由于开封,储存条件发生变化,需要尽快食用,不能再按照保质期来食用。为了避免买到的食品放过期,一次不要买太多。

2.尽量少买含反式脂肪酸、防腐剂(苯甲酸钠、亚硝酸盐)、人工色素(胭脂红、苋菜红、亮蓝)、漂白剂(二氧化硫、亚硫酸钠)的食品,特别是儿童。

总之,食品添加剂按国家标准使用没有那么可怕,怕就怕在不按规定使用,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对食品添加剂谈虎色变,希望监管部门能进一步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重点加强对非食用物质违法添加等行为的监管,加大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查处,增加食品安全违法成本,震慑食品安全犯罪行为,才能最终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 发表于 2014-07-05 00:00
  • 阅读 ( 76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