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一般需要具备 个人拥有软件著作权 登记证书,可以作为上

在无锡,高企认定有一套完备的评分标准,一共四项,四项指标采取加权记分方式, 高企入库 须达到60分(≥60分), 高企认定 须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 1、自主知识产权≤ 30 2、研究...

无锡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一般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在无锡,高企认定有一套完备的评分标准,一共四项,四项指标采取加权记分方式,高企入库须达到60分(≥60分),高企认定须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

1、自主知识产权≤ 30

2、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 20

3、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0

4、企业成长性≤ 20

1、核心自主知识产权(30分)

2、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20分)

由技术专家根据企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组织管理的总体情况,结合以下几项评价,进行综合打分。

1、制定了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编制了研发费用辅助账;(≤6分)

2、设立了内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科研条件,与国内外研究开发机构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6分)

3、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4分)

4、建立了科技人员的培养进修、职工技能培训、优秀人才引进,以及人才绩效评价奖励制度。(≤4分)

3、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

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包括:

(1)自行投资实施转化;

(2)向他人转让该技术成果;

(3)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

(4)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

(5)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

由技术专家根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和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进行综合评价。同一科技成果分别在国内外转化的,或转化为多个产品、服务、工艺、样品、样机等的,只计为一项。

A. 转化能力强,≥5项 (25-30分)

B. 转化能力较强,≥4项 (19-24分)

C. 转化能力一般,≥3项 (13-18分)

D. 转化能力较弱,≥2项 (7-12分)

E. 转化能力弱,≥1项 (1-6分)

F. 转化能力无, 0项 (0分)

4、企业成长性指标(20分)

由财务专家选取企业净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指标对企业成长性进行评价。企业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

以上两个指标分别对照下表评价档次(ABCDEF)得出分值,两项得分相加计算出企业成长性指标综合得分。

以上就是无锡高企认定的一套完备的评分系统,企业必须满足以上这些条件或评分标准才可以申请高新企业认定。

·······································································

个人拥有软件著作权 登记证书,可以作为上海居住证积分项吗?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可以的,软件著作权也是一项知识产权,可以作为人才优秀的证明,获得积分。

···································^^····································


或许可以。

···································^^····································


···································^^····································


·······································································

一作发表CCF论文3篇、拥有数个软件著作权,他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张凯浙大城市学院计算机1601班毕业生,2018“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9年浙江省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2020学校求是荣誉奖章获得者。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CCF论文3篇,获软件著作权3个,多次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国家级创新项目。科研技术实用落地,产生上千万商业价值。在学科竞赛中获得2项国际奖项,2项省级奖项,4次校级奖项。三年来累计获得20项奖学金及荣誉称号

不忘来处,更知去处

去年11月,张凯前往清华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助理工作。在工作中,他的严谨踏实,获得了清华大学教授的高度认可。但谈及此番经历,他并没有过多讲述,而是坦言自己心中有一个更大的目标。“我很希望借鉴清华的模式,把我们城市学院的538、409等人工智能方面的实验室打造成计算分院一个很强的招牌,来促进学院的发展。”为此,他多次主动与实验室导师沟通、探讨如何推进实验室的发展,并积极与学弟学妹交流想法,尽己所能,为城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下一步的安排,张凯说自己计划出国,去更大的平台见识和学习。而这个决定,离不开学院优秀学长的影响,比如耶鲁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全奖录取的黄博文学长。“黄博文等优秀学长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促使我想要去更广阔的平台看一看,去继续做自己所热爱的研究,做有意义的科研工作。同时,我也非常感谢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这位沉稳大方、侃侃而谈的男生,总会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最让人惊叹的,当属他学习、科研、实习中的骄人成绩:绩点3.99/4,年级排名第一,并创分院历史新高;科研成果被自然语言处理顶级会议录取,并受邀到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神经网络会议进行学术报告。他还在富聪金融公司实习期间,独立开发出胸痛手环、合作开发出智能问答导医机器人,受到业界极大关注,并为公司赢得3500万元的融资。

课程学习:分秒必争,厚积薄发

令人瞩目的辉煌,离不开他三年来的不懈努力。聊起学习,张凯说自己是个惜时如金的人,“大一时,我常常凌晨四点起床做微积分、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每天寝室、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连走路的时候也在背单词、看书。”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他常常在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上学习国内外高校相关课程,大一一年就累计获得400小时的学习时长,并修习了八项证书。“在上课之前通过网课预习一下课程,会让我上课效率高很多。它也可以让我看到不同学校的要求,以及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方式,这让我始终保持着进取的精神。”


课上课下,张凯总是积极向老师提问,他对问题的严谨执着,给不少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大学学习,一定要学会积极主动地找老师沟通。我真的很感激遇到的老师们,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引,对我的成长至关重要。”


谈及自己的学习方法,张凯的回答很简单,却直击众多学生学习的痛点:上课千万千万不要玩手机。“我上课前直接把手机开飞行模式,丢到抽屉里,看都不看。去自习室前,也直接把手机放到寝室里,看时间只带手表就好。”正是凭着这样的自制力和决心,在一天天的积累沉淀中,张凯从一个计算机系的零基础学生,慢慢成为了课堂上、专业里的佼佼者,从跟上课程标准到先后担任5门课程的助教,从默默无闻,到获得各种奖学金与荣誉称号。

科研之路:源于兴趣,不断突破

大二时,张凯对人工智能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在繁杂冗余的网络资料、晦涩难懂的书籍里独立钻研。为了更好地理解算法,他常常看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的数学课程资料,上国外网站浏览英文书籍。他还加入了孙霖老师的深度学习小组,参与“智能植物工厂”浙江省工程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用深度学习技术解决嵌套命名实体识别问题。


大二上学期结束,张凯受邀加入浙江大学研究生导师所在的科研小组,与上海富聪金融公司合作研究保险文本条款提取问题。他在小组中进步飞快,令导师和企业印象深刻,逐渐成为项目中的主导人物。在长达一年的深入研究之后,团队取得了远超浙江大学研究生平均水平的研究成果。“这次科研合作过程中,听到导师和同学对我的赞叹,我觉得这是对我能力的一种认可,也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去做科研。”

此次科研的研究成果,张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在世界自然语言处理顶级会议NAACL-HLT 2019,该会议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享有盛誉。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优化后的算法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于国际神经网络联合会议IJCNN 2019上,并受邀于2019年7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代表城市学院进行学术报告。

谈及此次经历,张凯有很多话想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博士聚在一起,像同辈一样聊天。我很喜欢那种自由的学术氛围,可以同很多真正醉心学术的人交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向,也身处世界的不同地方,但谈到科研,大家都会特别客观、严肃。对他们来说,科研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有机会结识这样一群伙伴,大家志同道合一起做科研,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

实习之旅:科研落地,为国为民

由于在校企合作项目中的突出表现,张凯受邀赴富聪金融公司实习,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为公司开发出了内部人脸自动登录识别系统,提高了公司上下班打卡效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独立开发出胸痛手环,成功解决了传统胸痛发病快、治疗急的问题,相比于以往的就医速度提升了25%以上,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安全保障;合作开发智能问答导医机器人,在医患场景下进行智能问答,大大提高了就医效率。以上两项产品一经推出便被上海广播电视台报道,受到了业界极大关注,并为公司赢得3500万元的融资。现如今导医机器人与胸痛手环已经被应用到上海市七家三甲医院,造福百万患者。


“我很感谢当时的自己坚持把这个项目做出来了,当看到自己的产品用于医院时,我真的很震撼,也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


文字 / 原源

美工 / 祝怡文

今日编辑 / 李嘉慧

责任编辑 / 李冠琳

出品:

tuī

jiàn

yuè


  • 为这届“后浪”打Call!

  • 她是俏佳人,能捻手生花,舞动青春

  • 相约仲夏,和书记漫谈你我的青春理想

  • 助力抗疫,他为母校打下一针“安心剂”

  • 背包在拉美、游走30多个国家,曾入职联合国难民署的她想为世界和平做点什么……

告诉大家你也在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