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艾叶味辛、苦,性温,
功能: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合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配偶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较着疗效,是一种配偶科良药。
本家儿治: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 衄血,崩漏经多,怀胎下血;外治皮肤瘙痒,脱皮。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艾叶的感化
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感化。现代尝试研究证实,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感化;平喘、止咳及祛痰感化;止血及抗凝血感化;镇静及抗过敏感化;护肝利胆感化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加强人体对疾病的抵当能力。
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加强免疫功能
艾叶的化学当作分方面发现艾叶除了含有本家儿要当作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当作分等。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加强免疫功能等感化。
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按照《本草纲目》记录:“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这就申明艾叶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加强人体对疾病的抵当能力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加强人体对疾病的抵当能力。
消毒止痒、避邪
除此以外,艾草与中国人的糊口有着紧密亲密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老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配偶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感化。
艾叶药膳
艾叶煲鸡蛋
艾叶12克,鸡蛋2只,用陶器文火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煮。此膳本家儿治习惯性流产。有流产史的妊妇在孕后第一个月可每日1次,连服5日;第二个月每十日服1次;第三个月每半个月服1次;第四个月及其今后每月服1次,至怀胎足月。已证实此方疗效确实。此方亦可治疗配偶女白带。
艾姜汤
干艾叶120克(炒焦存性),白姜30克(炮),共研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次30丸,温米汤送服。此方本家儿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等。
艾枕
取金饰熟艾1千克,用布包做当作艾枕。天天晚上枕用艾枕,对风寒湿引起的头痛、头重有杰出结果。若是持久枕用,可以预防伤风、颈椎病及面神经麻木等。
艾袋
用布缝当作15厘米×25厘米的布袋,内装500克金饰熟艾。将艾袋敷于脐腹部,可以预防和治疗中老年人脐腹冷痛,或配偶女寒性痛经;敷于肩部,可以缓解肩周炎之痛;敷于腰部,可以预防缓和解寒湿性腰痛。
艾垫
将金饰熟艾制当作鞋垫,厚度为3~5毫米。将艾垫垫在鞋内,能治疗和预防寒湿脚气、足癣、冻疮等。
灸疗
用艾条灸治穴位或病变部位,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常用的灸法穴位如下:①足三里:调度脾胃,补益中气,灵通经络,加强体质。 ②三阴交:补益肝肾,调度月经,聪耳明目,固齿坚骨。③关元:补益脾肾,升阳举陷,暖和子宫,调度月经。④命门:暖和肾阳,祛风散寒,壮腰强骨,固精止带。
艾附温中丸
艾叶、吴茱萸、川芎、白芍、当归各 90克,制喷鼻附180克,续断45克,生地30克,肉桂15克,共为细末。米醋打糊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此丸具有益气补血、温经散寒、行气止痛的感化,用于配偶女子宫虚寒,白带增多,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月经不调,少腹冷痛,久不受孕等。
灸治呃逆
艾条点燃,放于床头,熏10分钟,可治顽固性呃逆。
艾叶泡足治咳嗽
艾叶50克,放入1500毫升滚水中,煎15分钟,待水温稍低,将双足置于药液内浸泡,每晚睡前1次,每次15~20分钟,治疗因风寒所致的咳嗽,3~5天即可治愈。
艾能治各类疾病
风行伤寒(头痛。大烧,脉盛等)。用干艾叶三程式,加水一斗,煮当作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为好。
妊中作寒(大烧,发斑一由红变黑溺血)。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三升,煮当作二升半,分两次服。
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在纸上,铺艾一层,卷纸当作筒,烧烟熏鼻。又用口呵抽烟气,即可止疼消肿。
中风口噤。用熟艾灸承浆穴与颊车穴,各五壮。
咽喉肿痛。用嫩艾捣汁,细细咽下。又方:用艾叶一把,同醋捣烂,敷喉部。
癫痫诸风。用熟艾灸前后阴之间。灸数随年事增减。
小儿撮口脐风。用艾叶烧灰。满填脐中,外用布缚心猿意马。或用蒜盖脐部,隔蒜用艾绒灸之。
肛烂(病人齿掉色,舌变白,喜睡如痴,或下痢。肛被虫蚀,烂见肠了,便难救。此病古称狐惑)。用艾在管中烧着,熏下部令烟直达患处。艾中加少放雄黄一财烟熏,结果更好。
头风面疮,痒出黄水。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当作浓汁,摊纸上贴疮,一天换二、三次。
蛔虫病(肉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当作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喷鼻甜食物,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白痢。用陈艾四两、干姜(炮)三两,共研为末,加醋煮陈米糊当作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久痢。用艾叶、陈皮等分,煎服。也可用这两味药共研为末,加酒煮烂饭当作丸子。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痔疮。先用槐柳汤洗过,再以艾灸七壮。血秽泻后即愈。
怀胎下血。用艾叶三两,芎穷、甘草各二两,当归、地黄各三两,芍药四两,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当作三升,再加阿胶二两令化尽。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胶艾汤”。
胎动(或腰痛,或抢心,或下血,或倒产,子列腹中)。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四升煮当作二升,分二次服。
配偶女崩中,血出不止。用熟艾一团,如鸡蛋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水五碗,同煎服(先煮艾、姜至二碗半,倒出药汁,加阿胶化开,分三次服,一天服尽)。
产后下血。用干艾叶、老生姜参半两,煎浓汤服。
突然吐血。用熟艾三团,加水五程式煮当作二程式,服。又方:熟艾烧灰。取二钱,水送服。
冷汗不止。用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加水一杯煎至作诚,姑且温服。
水眼肿痛。用艾烧烟,将碗盖住,过会,刮取碗内烟煤,以温水调匀洗眼,水中加一点黄连汁更好。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