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曼定律是澳大利亚天文学家肯尼斯·弗里曼于1970年首次颁布的一项天文学原理,它指出所有旋涡星系的圆盘都会产生均匀的表面亮度。这一结果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根据弗里曼用来测量这种效应的星系类型而受到质疑。...
弗里曼定律是澳大利亚天文学家肯尼斯·弗里曼于1970年首次颁布的一项天文学原理,它指出所有旋涡星系的圆盘都会产生均匀的表面亮度。这一结果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根据弗里曼用来测量这种效应的星系类型而受到质疑。因为他选择了最大的可能的星系,其半径完全符合南加州帕洛玛天文台的帕洛玛巡天观测板,据信他的观测偏向于均匀性。尽管弗里曼定律的结论存在缺陷,但它作为第一个全面的试图量化盘状星系的亮度范围和光分布。

弗里曼定律与旋涡星系有关,例如银河系。反对弗里曼定律的最常见的论点是它是一个选择偏差的例子。然而,其他天文研究者的观点却相互矛盾,80年代初,有人提出旋涡星系亮度的均匀性是由于尘埃的遮蔽,限制了从遥远星系到地球表面到达太阳系的光的光学深度,观测天文学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不精确的科学,在太空中记录或观察到的许多东西都是用各种各样的观测设备来完成的。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早在1922年就警告过这会导致分类问题。他说,由于望远镜能力的变化,以及对空间区域照相底片的质量和检查,恒星物体的分类必须不断修订在对星系的亮度进行分类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图利-费舍尔关系。这是布伦特·图利和理查德·费舍尔在1977年提出的一个天文学原理,指出一个星系绕着自己的轴旋转的速度和它的亮度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更大的星系被认为是自转的更快,知道星系的自转速率或整体亮度水平都可以用来计算另一个参数,它量化的观测结果似乎对正常的螺旋星系是正确的。这些是盘状星系,其大小和旋转速度具有预期的亮度水平。弗里曼定律的例外是低表面亮度的旋涡星系(LSB)。对LSB的研究是正在进行中,因为它们带来了几个复杂的分析问题,包括它们的中心表面亮度实际上低于周围夜空的环境亮度水平,这使得仅仅探测低亮度天体本身就成为天文学家的一项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