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带是一个被称为“小行星带”的大型小行星聚集区,它存在于地球太阳系的火星和木星行星之间。这条带由几十万颗大小不一的小行星组成,被认为起源于两种方式中的一种虽然现代理论认为岩石是太阳系形成后遗留下来的物质,但...
主带是一个被称为“小行星带”的大型小行星聚集区,它存在于地球太阳系的火星和木星行星之间。这条带由几十万颗大小不一的小行星组成,被认为起源于两种方式中的一种虽然现代理论认为岩石是太阳系形成后遗留下来的物质,但各种小行星作为早期行星或原行星存在于小行星之间,也被称为主小行星带,主带由大小不一的小行星组成,虽然有些小行星相当大,但许多天体只是漂浮在太空中的尘埃粒子,主带的巨大尺寸也意味着它的成分主要是由空的空间组成的,由于大多数小行星彼此相距甚远。然而,小行星之间的碰撞是可能的。有许多彗星似乎也穿过这条带。关于地球太阳系主带的形成,有两种基本理论。第一种理论基本上已被放弃,在太阳系中,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一颗原行星开始形成,一颗大的小行星或其他物体撞击原行星并以巨大的力量摧毁了它,以至于它的残骸散落在已经成为主带的区域。然而,整个带内各种物体的质量相对较低,使这样的形成变得不太可能,在这样的破坏中释放的能量会给太阳系留下持久的印象今天,关于主带形成的首选理论是,各种各样的天体都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木星的巨大质量产生了足够的引力,阻止了物质形成行星。这些早期的岩石和粒子本可以假设绕太阳运行,就像这些行星,但不可能一起形成一个行星,这条带的低质量支持了这一理论,在各种小行星中发现的物质类型也支持这一理论,这表明不同的天体从来不是一个行星的一部分
-
发表于 2020-09-07 18:26
- 阅读 ( 735 )
- 分类: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