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果冰激凌,最是诱人。图/soogif
-风景君语-
冰品虽好,可不要贪吃哦。
一到炎天,就总想吃喝点凉的工具:冰激凌进口即化,冰沙清冷舒爽,酸梅汤解腻消暑……
这份对冰凉的享受,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
“挫糟冻饮,酎清冷些”
这是战国期间的大诗人屈原对清冷可口的“冰镇米酒”的赞叹。
▲ 酸甜可口的清冷米酒,心动了吗?图/视觉中国
此刻,就让我们坐上冰箱里的光阴机,进行一段穿越千年的“冰镇之旅”。
上古:冰山上的琼浆与果实
冰,在上古期间,是一种皇家与权力的象征。
自周代起,就有专门有司掌冰相关事务的官职“凌人”。按《周礼·天官》记录,凌人本家儿掌斩冰、藏冰、启冰、颁冰诸事,率领的团队足有八十多人,而此后历朝历代,都有专门为皇家和官府用冰所设立的官职。
▲ 用冰起首需要纯净剔透。图/soogif
冰本家儿要被用于祭奠、“颁冰”与冷藏事物,是那时国度仪礼中的主要脚色。藏冰和开启冰窖时,都有专门的祭奠。把冰放入冰窖,要以黑色的公羊与黍米,祭奠司寒之神“玄冥”;开启冰窖时,要献上羔羊与春韭,掏出的第一批冰块,则要在太庙祭奠先祖。
颁冰,是皇室在炎天发的福利。在气候炎热时,皇室会把冰块颁布给各级官员,以暗示亲厚,彰显权力。这种轨制跟着时代变迁不竭改良,一向贯串了整个古代社会的汗青。
在宋代,每当暑伏,宫廷就会标的目的官员颁布“蜜沙冰”。这种由蜂蜜、豆沙、冰块制当作的甜点,颇具今日刨冰的风度。
▲ 吃冰沙,最能感触感染到舌尖的酥麻。图/视觉中国
那么,这些冰块从哪里来?
《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一句诗歌: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这句诗歌,讲挖冰的时节与储存,而挖冰的地址,按《左传》记录,要到“深山穷谷,固阴冱寒”处。只有在这种不见天日,人迹罕至的处所,才能包管冰源的纯净。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奴隶们在十二月的时辰去凿冰,在正月的时辰把冰放入冰窖。所谓“凌阴”,就是古时辰的冰窖。
▲ 故宫地下的冰窖,现已革新当作歇息处。图/汇图网
直到电冰箱发现之前,古代人储藏冰的手段,就是在地底构筑高而深的冰窖。早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陶寺遗址,就挖掘出了面积约200平方米,深约9米的凌阴遗迹,还带有坡道、储冰池等机关。可见前人用冰,是一件汗青很是悠长的工作。
最早的夏季冷饮,也是那时降生的。
最原始的冰品做法,就是冰镇。
▲ 被冰封的生果,期待门客的开启。图/图虫·创意
为了喝到冰镇的饮料和吃到其他冷食,前人专门发现了一件上古“冰箱”——冰鉴。
这种冰鉴一般由青铜制当作,里边放一方壶,呈回字形布局。利用的时辰,就在中心倒酒,然后在周围放入冰块,让酒降温。
▲ 青铜冰鉴,战国·曾候,1978年湖海说神聊随县出土,中国国度博物馆文物。图/图虫·创意
屈原诗云:“清馨冻饮,不啜役只”,可见这种清冷馨喷鼻的冰镇琼浆,仆人是没有资格饮用的。申明在那时,冰镇饮品是一种豪侈且崇高的享受。
建安十九年,曹操在邺城以海说神聊建造了冰井台,“有屋四百五十间,上有冰室”,兼具游乐和藏冰的感化。
曹丕就曾留下“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的记录。可以想象,每逢盛暑,曹操父子在台上避暑,享用冰镇瓜果的场景。
▲ 冰镇荔枝。低温时,因为果糖的性质,生果会变得更甜。图/视觉中国
由此可见,早年能享用冰品的,不是皇室,就是大贵族。直到盛唐时节,这座高屋建瓴的“冰山”,才稍微有点融化,衍化出更丰硕的冰品种类。
梦回长安:从“冰激凌”到冰脸
在唐代,夏季的冰品慢慢从皇家贵族的私享,一步步标的目的平易近间“融化”。但因为冰价奇高,它依然是达官贵人专属的享受。
“长安冰雪,至夏季则价等金璧”,只有像白居易这样享誉京都的大诗人才能“论筐取之,不复偿价”。这些固然是五代冯贽的笔记体小说《云仙散录》里夸张的记述,但足见那时冰块的矜贵。
▲ 若是回到长安,这即是两座“小金山”。图/图虫·创意
在那时,就有专门用于宴会的高级冰品——酥山。那时闻名的炫富手段之一,就是在宴会上现场建造这么一座冰、奶、糖铸当作的山峦。
“酥”,近似今天的奶油。唐代因为与海说神聊方平易近族融合的关系,牛、羊的奶油成品流行。奶油,就这样天然而然地被引入了冰品的建造。
▲ 奶油,牛奶的精髓,在唐代只能慢慢熬制,很是珍贵。图/视觉中国
建造酥山,需要将奶油加热至半融化,然后“素手淋沥”,用手抓起奶油,滴淋在冰盘上,然后端入冰窖冷藏。工艺高超者,可以滴淋出山峦外形,所以被称为“酥山”。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上,就有两名侍女捧着装有近似“酥山”的盘子。
唐代王泠然在《苏和山赋》中,专门写了酥山的建造过程,此中有一句是“味兼金房之密(蜜)”,可见酥山里还要插手蜜糖来增添风味。这种奶油、蜜糖、冰夹杂的做法,又有“非固非絺;触皓齿而便消。”的丝滑口感,堪称是今日冰激凌的雏形了!
▲ 冰激凌,1904年的宿世博会上当作为著名宿世界的甜品。图/视觉中国
冰品不单是那时宴会的明珠,也是文人骚人夏季的趣味。唐代诗人唐彦谦就写“碧碗敲冰分蔗浆”,敲冰分冰,调制冷饮,趁热打铁。
闻名诗人杜甫,是一位夏季的吃冰专家。他留下了“令郎调冰水,佳人雪藕丝”,以冰饮衬出爽脆小菜,更显夏季清冷。此外,他还对一种长安美食记忆犹新,并奖饰它“碧鲜俱照箸”、“经齿冷于雪”。
这就是“槐叶冷淘”,它本是唐代宫廷的消夏特供食物,后来建造方式传入平易近间:采青槐嫩叶捣汁和面,做当作细面条,煮熟后放入冰水中浸漂,然后拌油冷藏。食用时再加时鲜蔬菜与作料调味,进口清爽适人。
▲ 清爽动听的“槐叶冷淘”,颜色近似今天的菠菜面。图/视觉中国
这种夏季冰脸,后宿世一向有人传承改良。宋人就用甘菊磨粉,制当作了“甘菊冷淘”,明清期间,也有文学家徐渭在槐叶初绿的时令,建造冷淘的记录。
唐代末期,冰块的储藏与制取不再是皇家专属。那时就记录有卖冰的商人,自认为奇货可居,哄抬冰价,成果比及冰都化了也无人问津。可见私家冰窖已经呈现。
▲ 夏季爽,透心凉。图/soogif
冰块的人工制取手艺也起头当作形,《杜阳杂编》就记录了操纵分歧气压影响水的沸腾,从而吸热造冰的手艺。此外,唐末起头建造火药,也发现硝石加水可以吸热制冰,这是一种更为简单的方式。
无论若何,冰块从此起头当作为布衣苍生的夏季享受。
贩子人家,冰凉一夏
宋代,是一个贸易空前发财的朝代,也是冰品进入平常苍生家的期间。
在海说神聊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市)这样的富贵大都会里,天然少不了应季冰品的身影。
文人笔记《东京梦华录》里,夜市小贩会售卖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雪凉水等甜点。
▲“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南宋杨万里。图/视觉中国
这里所谓的冰雪冷元子,就是黄豆粉加糖后搓当作小团,再加冰水制当作的甜品,算是海说神聊宋风行的冷饮。
比及了南宋,冷饮冰品更为丰硕,此时市平易近吃冰,已颇为常见。据《梦粱录》、《武林旧事》等描写南宋风貌的笔记记录,那时市道上小贩售卖的冰品就有:雪泡梅花酒、白醪凉水、雪泡豆儿水,甘豆汤、冰雪荔枝膏等。夜市中售卖的果汁类冰品饮品已多达数十种。
比及了金代,人们为了追求细腻的口感,甚至在蜜糖调制的冰水中插手珍珠粉。建造出甘旨与奢华并重的冰饮。
元代时,插手奶油,果酱的冰品当作为本家儿流,当作为今天冰激凌的先声。探险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中以恋慕的语气说道:“东方的黄金国里,居平易近们喜好吃奶冰”。
▲ 元朝风行的奶冰,也许就是冰激凌的原型。图/视觉中国
明清时代,冰窖数目剧增,清代就有国度冰窖、官府用冰窖与平易近用冰窖之分。冰品的形态愈发多元,价钱也很是亲平易近。
清·严缁生《忆京都词》云:“冰果登筵凉沁齿,三钱买得水晶山”,可见那时用冰行业很是发财,冰品也当作为京都居平易近很是遍及的享受。
这首诗里提到的“冰果”,就是清代的闻名冰品,尤其以宫廷制法讲究:需要甜瓜、藕、百合、莲子、桂圆、葡萄干、鲜核桃、山药等新颖果蔬。甜瓜去籽和藕切片,葡萄干要浸蜜,鲜核桃要去嫩皮并浇葡萄汁……工序繁复,味道也鲜美无比。
那时的冰品多与生果连系,并在建造工序上下了心思:好比熬制西瓜汁至粘稠,然后冰镇固结的“琥珀糕”;用甜杏汁加糖、牛乳冷冻当作的“杏酪”;在冰盘上铺上藕、菱角、杏仁、核桃再配上甜瓜、蜜桃等生果,最后切当作薄片的“什锦冰盘”。
▲ 生果、牛奶与冰,夏季三兄弟。图/soogif
- END -
文丨苹果
图编| 苹果、袁千禧
封图| 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凌阴的发现与研究》,段清波张琦,《文博》(2019.01)
《周礼·天官》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