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广场舞为何屡屡招黑?

近些年来,在网络空间中,广场舞几乎成为一个人人喊打的词汇。在各种话语讨论环境中,对广场舞的争议层出不穷。梳理广场舞的种种形式特质和演变沿革,你会发现,不是人们在“黑”广场舞,而是广场舞强烈的“自黑”气质,譬如噪声式艺术、掠食式占领、宗教式健身、神曲式洗耳、表演式趣味等一系列不良习性,让其成为了过街老鼠。

如果你比较注意细节,翻开百度百科中关于“广场舞”的词条,你会发现,截止2017年11月中旬,该词条已被编辑了323次,被浏览超过540万次,这其实都反映出网民们对“广场舞”的关注和微妙心态。

从百度百科上,似乎看不出网民们对“广场舞”的太多偏见。甚至其概念还蛮丰富:

广场舞是舞蹈艺术中最庞大的系统,因多在广场聚集而得名,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集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广场舞是居民自发地以健身为目的在广场、院坝等开敞空间上进行的富有韵律的舞蹈,通常伴有高分贝、节奏感强的音乐伴奏;广场舞在公共场所由群众自发组织,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中又以大妈居多。

单看这几个描述性概念,感觉广场舞还蛮主旋律正能量的,真像是“舞蹈艺术”的一部分,是人民的艺术,是进入艺术殿堂的。但如果你耐心点往下拉,会看到一个章节叫“社会问题”。这就让人玩味无穷了。稍稍有一点社会见识的人都知道,一个概念,一旦被冠以社会问题,一般都伴随着很多争议。实际上,不管是民族舞、现代舞、街舞、拉丁舞,甚至是街舞,你听说过哪一种舞蹈形式在艺术上产生过社会问题?很少有谁在分析一种舞蹈的时候,专门点出“社会问题”。当然,在特殊的年代,舞蹈曾引发“政治问题”,但产生“社会问题”的舞蹈,在中国,广场舞独一无二。

百度百科给广场舞的“社会问题”帽子,主要有三个方面,组织问题、扰民问题、噪声防治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又引发新的情绪冲突和对抗,接下来一一细述。

噪声式艺术

舞蹈是形体的艺术,同时也是声音的艺术,基本上,各艺术门类的舞蹈都通过声形搭配而形成观赏性。唯一不同的时候,广场舞把声音运用成噪声。广场舞中的声音,最大的特殊不是旋律,不是节奏,而是高分贝。广场舞大妈似乎都是噪音之粉,几乎绝大部分广场舞都是高分贝,这也算是广场舞相对其他舞蹈的葵花宝典似独门绝技。广场舞这种行为艺术,之所以声名远播,靠的就是先“声”夺人这一招。当然,你要问原因,是很难分析的。广场舞大妈们,在家里开电视也小声小气,孙子要高考了也收敛得很。但一旦站在舞台中央,就把持不住了。可能,集体生活的特点就是大嗓门?

广场舞神器:高分贝音响

掠食式占领

白垩纪时代,有一种生物叫掠食者,拥有10米长巨躯,几乎没天敌。打个不妥当的比方,广场舞大妈们也像一群广场掠食者,哪里有一块空地,都难以幸免。人们对广场舞大妈的痛恨,就在于她们对公共空间掠食式的侵占。中国面积世界第三,但国人公共空间极其匮乏。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2015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1.46平方米。具体到中国特色的居民小区,居民公共空间基本上都很难达到人均1平方米。然而,不管公共空间多么稀缺,广场舞大妈占领起来从不手软。一个音响,一堆人,这块地,其他居民就永远别想亲近。广场舞大妈,与其说她们是一群健身爱好者,不如说她们是,圈地的地主。

宗教式健身

中国有宗教,但大多数中国人其实并没有专一宗教信仰。中国人信教几乎是佛教道教一起信,硬生生把宗教信成了大路货。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场舞大妈们以其坚忍卓绝的努力,硬生生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兴起了一个“新宗教”——广场舞教。

广场舞教,其基本平台是抢占一切能够见缝插针的空地,其根本目的是“舞蹈健身”,其基本形式是早一波、晚一轮,其基本精神是风雨无阻,其基本特点是高音喧哗,其主要形象是群妈乱舞,其基本纪律是自发聚拢,其教义宗旨是人越多越好。

神曲式洗耳

很多人的生活中都少不了音乐作伴。只有广场舞大妈们的生活,常常与神曲相伴。譬如《小苹果》《最炫民族风》《江南style》《感觉自己萌萌的》《美了美了》《爱情买卖》《江南皮革厂倒闭了》……神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朗朗上口,神曲最折磨人的特质就是听多了崩溃。想想你听过一千一万次的《小苹果》《江南style》,你还能感觉自己萌萌的吗?你不能,但广场舞大妈们能,而且,这些神曲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你无法拒绝选择。

对我而言,我能忍受广场舞大妈们占领我们共同的空间,但不能忍的是,她们以洗脑式神曲对我进行声波攻击。听多了神曲,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神曲国度,一个神曲的海洋,一个被神曲之枪爆头的空间。甚至,我们生活在神曲组成的监狱里,无法逃脱。

表演式趣味

大妈们的广场舞艺术实践,看似乎一种艺术,例如她们也会与时俱进,学习新的乐曲和新的套路。譬如,如今在大妈们的表演中,基本上很少听到《最炫民族风》了。实际上,我最近听到她们跳金志文的《远走高飞》了。不过,无论舞曲怎么进化,套路怎么变迁,改不了整齐划一,改不了朗朗上口,改不了高声喧哗。

在已然定型定格的套路中,广场舞大妈们拼命想与时俱进,却始终无法擦掉这表演式趣味的标签。说白了,广场舞,看似兼容并包,实则无所适从。没有任何一种舞蹈,在命名时以场地作为标签,在概念前加一个定语,广场。

大妈们学不会骑马舞,但不妨碍他们把《江南style》改变成广场舞

广场舞人人喊打,大体的原因就是如上五方面。但问题的根源怎么回事呢?真的全是广场舞大妈们的错吗?

有人分析过广场舞大妈,她们其实也是一群非常孤独、可怜的群体。和子女沟通少,如果没有广场舞这个娱乐,她们的后半辈子就只能面对孙子和电视。事实上,很多大妈们也不想做广场舞掠食者,但是她们没有去处。很多大妈们也不想整齐划一,但是她们没有其他趣味:不会看书识字,不会挥毫泼墨,不敢出远门,又不肯呆在冷冷清清的家。广场是她们的唯一去处。

可能,这就是我们这个转型时代必须面对的问题吧。2017年11月13日,国家体育总局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的通知》。实际上,在此前多地都通过立法对广场舞予以规范,但又能解决多大问题?不让大妈们去广场去哪儿,总不能不准大妈们出门吧?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当我们声讨广场舞大妈,我们声讨的是一个群体。但是当我们把广场舞大妈们一个个拆分出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自身追求、渴望的中老年人——也许其中就有你我的妈妈。

中小城镇的留守老人,也许其中就有你我的妈妈

面对这种情况,谁又能有一个妥善之解呢?她们老了,她们听力也越来越不好,而且,她们需要分贝强起来,为自己壮胆。她们也想不让自己孤单。或许我们能做的,是等。又或许我们能做的,是多一点时间,和她们相伴,多一点的时间,常回家看看。很多问题,知道了原因,其实也让人束手无策,或许更让人难受。广场舞就是这样,它扰民、它占地,它浮夸,然而呢?

(作者为百度派网友 袁樾 链接http://p.baidu.com/question/f4a76162633764646131375a00/4423798)

  • 发表于 2017-12-15 00:00
  • 阅读 ( 145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