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自己会不会使人“不求上进”?

KY作者 / Celia

编纂 / KY本家儿创们

前阵子,伴侣和我聊起比来的猜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心理学上总说人需要‘自我采取’,可我感觉,每小我身上就是有良多错误谬误的。莫非说要无视这些错误谬误吗?这不是在给本身的懒惰和不思朝上进步找捏词吗?”

但其实,这是对于自我采取的一种常见曲解。

自我采取,其实是指一小我,在多大水平上可以接管本身所有的特点,无论那些特点是积极的,仍是消极的(Morgado et al., 2014)。

它指的是,人可以或许接管本身的错误谬误而不至于厌恶本身,感觉本身“够好”。而我们常说的,要“爱本身”,则必需成立在自我采取的前提之上——一小我借使倘使毗连纳本身都做不到,和本身的关系布满了批判和否认,“爱”就底子无从成立。

它不是对错误谬误的无视,也不是一种逃避尽力的捏词。

一个自我采取的人,会发自心里地:

  • 采取本身的身体和外在:尽管不是对本身身体的每个方面都完全对劲,但依然喜爱本身的身体和外在;

  • 在负面评判面前庇护本身:面临他人对本身的负面评价,可以或许客不雅地接收,但不是以陷入情感的低谷;一方面认可本身的错误谬误和不足,一方面不会是以苛责本身;

  • 感触感染到并相信本身的能力:可以或许认可、赏识、相信本身的能力,对本身的能力怀有积极的设法和感触感染。

关于自我采取,人们还有哪些曲解?人有可能真的无前提地、全然地采取本身吗?       01.对自我采取,人们都有哪些曲解?

曲解1:自我采取意味着不思朝上进步,自我纵容,不再为方针尽力。

事实1:自我采取是对本身的长处、错误谬误不加评判地认可,接管本身当前的样子。

一个自我采取的人,可以或许很安然平静地看清晰本身。对本身有着精确的认知,然后在这个认知之上成立实际的、可以企及的方针——而不是说就此“躺平”,不再尽力。

而一小我若是不思朝上进步,可能恰好是因为ta没有采取本身的错误谬误,而活在对实际的否定中——看不到本身的问题,因而不朝上进步。

曲解2:自我采取就是无视本身的错误谬误。

事实2:自我采取其实是认可和接管本身的一切特质,包罗“错误谬误”和“不足”。

接管本身出缺点和不足,不是以否认本身作为人的价值,不是以活在自我赏罚中。若是一小我认可本身的错误谬误,但难以接管本身出缺点,就会活在无止尽的自我斗争中,这种对本身持续的苛责会耗损情感资本,阻碍人的当作长。

曲解3:自我采取的人,不再会感应懊恼和不欢愉。

事实3:客不雅来讲,人生总有升沉。自我采取不是没懊恼,而是让您可以或许接管本身有时简直会懊恼。感应懊恼和不欢愉,不料味着您欠好,也不是您哪里做错了。

曲解4:自我采取是盲目标自我膨胀,是一种自恋。

事实4:自我采取会为一小我带来不变的高自负(secure high self-esteem),即Ta感应本身哪怕出缺点,也是有价值的、值得喜爱的;这种价值感是实其实在的,不需要他人的赞扬来不竭佐证,也不因为他人的否认而刹时摆荡。

而一个自恋的人,固然看起来赏识本身,但Ta的高自负是子虚、懦弱的(fragile high self-esteem)。Ta感觉本身比别人都好,却无法直面自身的错误谬误,害怕别人发现本身有不足;一旦感应他人在质疑本身的价值,Ta就会视其为威胁,想尽一切法子做出招架(Kernis &Goldman, 2004)。

       02.真正的自我采取和“爱本身”,事实是什么样的?

美国心理学家Shelly Carson和Ellen Langer深切研究了自我采取对于心理健康的主要性。她们指出,一个真正自我采取/自爱的人,具备以下这6个方面特质(Carson & Langer, 2006):

  1. Ta有能力、有意愿让他人看到本身真实的一面。

一个真正自我采取的人起首是真实的。Ta会承认本身真实的感触感染,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投入糊口。

Ta不肯点缀本身的糊口,也不担忧别人对本身的评价。博得他人的承认对Ta来说是相对不主要的。

2. Ta对本身做出的评价是得当的、适度的。

一个真正自我采取/自爱的人,会大白自我评价是一种选择。哪怕是本身身上统一个特质、统一个行为,Ta也可以按照具体环境从多种视角来对待它——没有绝对坏的特质和行为。

Ta甚至可以或许接管那些让本身感应疾苦的行为,而且知道本身可以选择不在将来反复它们。也就是说,他们会采取本身有时辰会做出一些对本身欠好的行为,知道这只是本身当前的某种需要,并相信本身有能力在将来遏制它。

3. Ta有能力接管曩昔犯下的错误,无论是那些真实发生的错误,仍是Ta本家儿不雅上认为是错误的错误。

同时,一个真正自我采取的人,也不会因为害怕犯错,而抛却在当下继续步履。Ta只会更谨严地思虑当下,调整本身的做法。反而是那些没有自我采取的人,会不竭甩开责任,试图否定本身的过错。

4. Ta不会将小我价值成立在社会比力的根本上。

一个真正自我采取和自爱的人,不会因为他人是谁或拥有什么,而感应小我价值被减弱。

相反,凡事和他人比力,可能会带来自我苛责。有研究发现,人们越是频仍地在吸引力、智力、财富、性格等方面和他人做比力,越轻易感应负罪和懊悔,也越轻易求全谴责本身(White et al., 2006)。

5. 在Ta对本身的认知中,自我形象是丰硕的、布满可能性的。

良多人会用一些僵化的类别来描述本身——“瘦子/胖子”、“学霸/学渣”、“大龄”……尽管有打趣的当作分,但这样的分类其实是狭隘的,对我们将来的成长是一种无形的限制。

而一个真正自我采取和自爱的人,会认为每小我的自我是多面标的目的的。Ta会充实拥抱自身的复杂。

6. Ta可以或许为本身的小我宿世界承担责任。

良多时辰,我们感觉本身眼下别无选择,或是认为本身无法做出好的决议,盲目服从更权势巨子的人,将本身糊口的掌控权拱手让人。

一个真正自我采取和自爱的人,也会标的目的他人追求建议,但那些建议只是参考,最终做出如何的决议,仍是Ta本身的选择。Ta会感应对本身糊口有“所有权”(ownership),可以或许为本身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责任。

*自我采取和自爱可以或许为我们带来哪些益处?

当一小我做到真正的自我采取和自爱,ta和真实自我的关系将变得更融洽,既不会自欺欺人地纵容本身、抛却为好好糊口支出尽力,也不会经由过程自我苛责去危险、进犯本身,耗损内涵的情感资本。即使感应懊恼、不安、不欢愉,ta也不会陷入自我思疑。

以这种体例保存,我们可以或许激发出本身的最大潜能。

03.若何做到真正的自我采取和自爱?

要想实现真正的自我采取和自爱,一个主要的方式,是以正念的心态(a mindset of mindfulness)去糊口。

什么是正念的心态呢?Ellen Langer(2000)认为,正念是一种矫捷的精力状况;在这种精力状况下,我们积极地投入当下,寄望新事物,对情况连结敏感。

一个以正念的心态糊口的人,有能力从多个角度不雅察身边客不雅的事物(objects)和所处的情境(situations);当情境发生转变时,Ta的不雅点、角度也可以或许随之发生改变。(Carson & Langer,2004)

举个例子,良多人认为“吃甜食会长胖”,所以拼命“管住嘴”,直到其实不由得了,一下吃良多,尔后又很是悔怨,拼命指责本身。

但以正念的心态去吃甜食,您可能会不雅察到,在想吃甜食的时辰,吃哪一口的体验是兴奋而知足的,而哪一口是过于甜腻的,从而可以矫捷地选择什么时辰要吃,而什么时辰要停下来。

可以说,正念的状况从界说上就包含了自我采取,因为正念所存眷的重点是采取和摸索当下的体验,而不是陷入自我评价和自我攻讦。

也就是说,经由过程晋升我们正念的水平,我们可以学会不带批判地看见本身的方方面面,看见之后,我们还可以或许选择不因为此中某一个部门,否认作为整体的本身。

Shelly Carson和Ellen Langer(2006)改良了一系列曾在临床中利用的提高正念的手艺。我们从中精选了3个日常出格轻易做的操练,来帮忙大师逐渐做到真正的自我采取。

操练1:积极不雅察新的转变。

测验考试正念糊口的第一步,是积极地寄望情况中的新呈现的人、事、物,或是已经存在的人、事、物新发生的转变;不要将这些视为理所当然。只是去不雅察,且不要做评判。

跟着我们将这种积极的不雅察酿成本身的糊口体例,我们会更轻易发现,自我的哪些方面是我们还不那么领会,又或者是我们一向回避的。

操练2:把自我想象当作一个“正在打磨的作品”。

做不到自我采取和自爱的时辰,您可能会习惯否认本身。好比,“我不擅长数学,每次算数都错”、“一胖毁所有,我就是没有吸引力”。但这种思虑体例,封锁了改变的可能,会为您带来危险。

下次再想去否认本身时,您可以用“可能性词语”代替“固化词语”。好比将“我是”(is/am)的句式,换当作“我可能是”(may be)、“我可所以”(could be)。

  • “我可能是不擅长数学,可能曩昔每次算数都错”(但今后也可以算对)

  • “我可能是胖,我可能是没那么有吸引力的”(但也可以变得更有吸引力)

仅仅是说话上的细小转变,就会帮忙我们少一些自我否认,看到更多改变的可能。

操练3:书写“正念”日志。

在天天竣事时,写下这一天的主要事务。在回首曩昔时,进行专注的、不评判的不雅察操练,并将这些不雅察和体验记实下来。

这样的日志书写,有助于让您正念地去体验接下来的糊口,还可以让您更轻易发现糊口的持续性和偏向,从而更可以或许采取当下的本身。

跟着您转标的目的正念的心态去糊口,您可能会发现,那些曩昔困住您的“好”与“差”的尺度,慢慢变得不再主要。真正主要的,是此时此刻您的体验。您会发现,自我采取天然而然地发生了——您在真实地、充实地活在您的糊口中。

随后,您还可能会发现,在这样的心态中,本身变得更可爱了,您有了更多的能力去爱上一个作为整体的本身,不再苛责、厌恶和否认。

愿您们都能在自身中安居。

以上。

References:

Carson,S., & Langer, E. (2004). Mindful practice for clinicians and patients. InL. Haas (Ed.), Handbook of primary care psychology (pp. 173–186). London:Oxford.

Carson,S. H., & Langer, E. J. (2006). Mindfulness and self-acceptance. Journal ofRational-Emotive &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 24(1), 29–43.

Kernis,M. H., & Goldman, B. M. (2004). From Thought and Experience to Behavior and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 Multi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Authenticity. On Building, Defending, and Regulating the Self, 31–52.

Langer,E. J. (2000). Mindful Learning.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9(6), 220–223.

Morgado,F. F. da R., Betanho Campana, A. N. N., & Fernandes Tavares, M. da C. G. C.(2014).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Self-Acceptance Scale for Personswith Early Blindness: The SAS-EB. PLoS ONE, 9(9), e106848.

White,J. B., Langer, E. J., Yariv, L., & Welch, J. C. (2006). FrequentSocial Comparisons and Destructive Emotions and Behaviors: The Dark Side ofSocial Comparisons. 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 13(1), 36–44.

  • 发表于 2020-04-19 00:12
  • 阅读 ( 849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