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代表我的心:盘点两千年来地球人的「月球脑洞」

图片:Bessi / CC0 Nature天然科研,思惟常新者以天然为其靠得住之依据

导语:早在 1969 年人类登月前,炊火、野天鹅和超等大炮就已经激发了人类对月球的无尽联想。

月球敞亮的概况凹凸不服,人类肉眼可见。从古到今,它激发了无数作家和科学家的想象力。地球的这颗卫星就像一张空白的画布,被用来投射另类想象的宿世界,嘲讽我们四周的社会;同时,它也是查验各类科学手艺猜想的试验场,并且成就斐然。

凡尔纳 1865 年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的插图。来历:Heritage Image Partnership/Alamy

月球文学作品的开山开山祖师之一是公元 2 宿世纪叙利亚萨莫萨塔的嘲讽文学家琉善(Lucian of Samosata)。他的《信史》(A True Story)经常被誉为人类汗青上的第一部科幻作品。故事从一次帆海观光讲起。有一天,一阵旋风把海上的搭客吹到了月球。为了嘲讽那时地球上的国土冲突,作者让这些地球来客卷入了一场太阳星族和月球星族的战争。琉善笔下的月球居平易近是一群穿戴玻璃织物、体型高峻的类人动物,靠吃青蛙维生。

 

古希腊列传作家普鲁塔克(Plutarch)的《道德论丛》(Moralia,公元 100 年)可以说是第一部引入科学概念的叙事作品。书中的一篇对话谈论了关于月球概况的近距离不雅察以及月相转变,这可以被视为天文学的雏形。

 

月球文学当作形于文艺回复期间,昌隆于 17 宿世纪。成长过程中的催化剂包罗伽利略对月球的不雅测及其对日心说的拥护,以及漂洋过海的帝国探险者与美洲大陆及陆上居平易近的相遇。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曾预言,飞翔手艺的不竭成长或许能让月球殖平易近当作为实际。他在 1634 年出书的《梦》(Somnium)就受到了琉善和普鲁塔克的影响,此中讲述了他梦到的一个名为 Duracotus 的冰岛男孩的探险故事。男孩在一个半神的帮忙下,当作功摆脱地球引力,来到了 Levania 岛(月球),看到那边住着“体型硕大”的生物。在周游了整个月球后,男孩对地球有了全新的认知。开普勒的这部作品表现了哥白尼学说。

梦幻飞翔

英国史学家弗朗西斯·戈德温(Francis Godwin)沿袭了开普勒的叙事框架,他的《月中人》(The Man in the Moone,1638)讲述了西班牙逃亡者 Domingo Gonsales 被一种虚构的野天鹅(“甘萨”)带到月球的故事。作者在太空鸟瞰地球的场景中穿插了各类关于光、行星活动和月球“吸引力”的科学猜想。戈德温笔下糊口在乌托邦的外星人利用“曲子和奇异的声音”沟通。更主要的是,他在叙事中插手了最新的天文学元素,如天体轨道等。月球正当作为一个自当作一体的宿世界。

西哈诺·德·贝尔热哈克依靠喷射炊火的机械标的目的月球进发。来历:Interfoto/Alamy

几十年后,法国作家西哈诺·德·贝尔热哈克出书了《另一个宿世界:月球国度与帝国诙谐史》(The Other World: Comical History of the States and Empires of the Moon,别名《月球观光记》,1657)。书中的“西哈诺”身背装满露珠的小瓶测验考试登月,据说这些神奇的瓶子能用来收集太阳能。若是收集掉败,他的“机械”——一枚很是原始的火箭——就会点燃炊火继续完当作使命。他与人格高贵的月球居平易近短暂地相处了一段时候,时代耳闻了磁化飞翔设备,甚至还看到他们利用有声书。和乔纳森·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在大人国一样,月球上的人对西哈诺的祖国文化大加查问,以至于他起头思疑本身的人类身份。

 

颠末这一系列的兜兜转转,月球叙事当作了对地球的再造——戴上人类学的有色眼镜,从头端详整小我类社会。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在他 1705 年的《拼装机》(The Consolidator)中,让本家儿人公乘坐覆羽战车抵达月球。他在那边发现了一种新的文明,月球居平易近已经把握了一系列日臻完美的光学仪器。透过月球“眼镜”,他从头熟悉了这个新宿世界,也看清了地球社会的各类局限和掉败。

 

1727 年,在 Captain Samuel Brunt(作者真实身份未知)创作的《卡柯洛嘉黎尼亚王国历险记》(A Voyage to Cacklogallinia)中,月球上糊口着斑斓的塞勒尼特人(Selenites),他们标的目的本家儿人公传递聪明,而不是金银财富,这一桥段仿照了 1720 年的“南海泡沫”(South Sea Bubble)投契诈骗事务。

殖平易近寓言

那时,这场“泡沫”背后的南海公司深陷大西洋奴隶商业的暴行丑闻。由此起头,帝国宿世界的残酷本相无可避免地进入了 18 宿世纪和 19 宿世纪的月球文学作品。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在 1809 年的《纽约外史》(Knickerbocker’s History of New York)中,以月球为本家儿题讲述了一则反帝国本家儿义寓言。在简要论述了欧洲人与美洲原居民的初次暴力接触之后,他请读者想象一群深谙“灭尽艺术”的月球拜访者敌手无寸铁的地球生灵实施残暴入侵。

 

美国作家乔治·福勒在其 1813 年的《飞标的目的月球》(A Flight to the Moon)一书中,对接触会激发冲突的这一殖平易近本家儿义假设提出了质疑。书中,太空观光者朗达尔瑟斯诧异地发现月球居平易近竟与地球人十分相似。他静静地分享了有关月食和现实月球的看法,这场天文学展示让世人对这位“天然法例的诠释者”深感敬畏。

《纽约太阳报》1835 年的一篇文章称月球上栖身着一群长着同党的类人生物。来历:New York Sun

垂垂地,月球文学作品起头融入各类见诸报端的科学进展。1835 年,有人操纵科学与科幻的这层关系设计了两起月球本家儿题圈套。先是《纽约太阳报》的记者理查德·亚当斯·洛克(Richard Adams Locke)连发六篇文章,以“伟大的天文学发现”为噱头——声称是转述了闻名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颁发在《爱丁堡科学期刊》(Edinburgh Journal of Science)上的研究发现。文章中具体介绍了赫歇尔最新千里镜的手艺细节,描画了在月球概况看到的“棕色四足动物”和长有同党的类人生物。

 

另一个圈套是爱伦·坡在《南边文学信使》杂志上颁发的《汉斯·普法尔的不凡历险记》。这篇文章最初被设计为一篇新闻报道,描述了虚构人物普法尔的奇异之旅,记实了他乘坐热气球去月球的故事。这只热气球上的机械能把真空压缩当作空气。文中提到了地球和布满火山的月球,还有月球城里住着的“丑恶小人”。可是因为故事里的原因,普法尔承诺的科学揭秘从未兑现。

手艺、政治与科幻的交融

30 年后,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颁发小说《从地球到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1965),为月球文学再添新的篇章。除了财务帮助飞翔这类现代元素之外,凡尔纳笔下的科学和手艺细节也斗胆实足。故事描写了佛罗里达的一架超等大炮把一艘名为“哥伦比亚炮”的舰船发射到了月球。(《蓓尔美尔街报》1880 年的一篇书评特意缔造了一个新词“太空 - 船”来描述它。)凡尔纳对发射角度和速度进行了切确的计较,以至于后来阿瑟·查理斯·克拉克在为 H·G·威尔斯《最早登上月球的人》(1901 年)(The First Men in the Moon)的 1993 年再版作序时,还对此进行了一番嘲弄。

 

《最早登上月球的人》规避了繁复的数字计较,而是假设了一种反重力物质 cavorite,cavorite 可以鞭策球形钢船标的目的月球进发。钢船上的两名宇航员 Bedford 和 Cavor 碰到了塞勒尼特人——类虫豸的聪明生物,它们戴着头盔和眼镜,在地下糊口,而且和蜜蜂一样是真社会性(eusocial)的:它们分为各类类型,长得奇形怪状,只有一个最高统治者——月球王。

1929 年,导演弗里茨·朗正在拍摄《月中女》(Woman in the Moon)。来历:Everett Collection/Alamy

德国作家特娅·冯·哈堡 1928 年的小说《登月火箭》(The Rocket to the Moon),讲述了一群市侩帮助的一次月球淘金之旅。这本书后来被弗里茨·朗在 1929 年改编当作片子《月中女》。《月中女》的虚实订交给了航空航天工程师韦纳·冯·布劳恩极大的灵感,后来他与人合著了非小说作品《征服月球》(The Conquest of the Moon,1953)。他在书中设想若何在 1978 年前操纵现有根本举措措施在空间站四周组装月球飞船。

 

及至 20 宿世纪 50 年月,月球一向是政治纷争不竭的地球的暗射。1947 年,科幻巨匠罗伯特·A·海因莱因的青少年读物《伽利略号火箭飞船》(Rocket Ship Galileo)描述了三名少年在遨游月球的过程中发现了纳粹逃亡者的奥秘营地,以及核爆炸留下的陈迹。1955 年,克拉克的《地光》(Earthlight)也以暗斗期间的严重场面地步为布景,讲述了行星殖平易近地和中心控权地球之间的敌对状况。

 

两者的分歧之处在于,克拉克不仅是一名作家,仍是一名物理学家。在他的书中,字里行间到处可见月球大气和引力数据。在他的叙事背后,读者可以发觉到科学阐发和发现若何不竭批改或倾覆一些关于殖平易近月球的先入为本家儿的不雅念。1951 年,克拉克在《太空序曲》中以一种接近科学的体例描画了一场登月使命,含蓄地想要证实太空观光的可行性。没想到,还不到 20 年,克拉克的愿望就当作真了。

 

固然几十年来仅有一次阿波罗打算,但它证实了殖平易近太空的可能性。1969 年以来,从厄休拉·勒古恩、娜洛·霍普金森、帕梅拉·萨金特、金·斯坦利·罗宾逊等作家的科幻作品中可以看出,登月的本家儿题一向长盛不衰,直到它再次点燃了全平易近追梦的热情。为了探月的胡想,人类从未撤退。

原文发布在 2019 年 7 月 9 日《天然》册本与艺术上,原文作者:David Seed







Nature|doi: 10.1038/d41586-019-02090-w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天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接待转发至伴侣圈,如需转载,请邮件 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究查法令责任的权力。

 

© 2019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发表于 2019-09-05 21:00
  • 阅读 ( 789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