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先在最前面强调在“来访者不说真话”这个问题上的几个主要常识:
1. 在必然水平上,来访者不说真话是很正常的。
这里讲的“不说真话”很少是居心说谎、歪曲事实、说假话,更有可能是像题本家儿说的“因为耻辱”、“害怕被训斥”等原因而隐瞒咨询中需要去谈论的主要议题,或者在会商问题的时辰弱化或者夸张问题的水平,也有可能是怕和咨询师伤豪情、欠好意思等原因对真实咨询进展说谎。
多项研究发现,大约 20%-46% 的来访者会对咨询师保守奥秘 (Hill et al., 1993; Kelly, 1998; Pope & Tabachnick, 1994)。
几乎所有来访者都在咨询的某个阶段对咨询师有所隐瞒,这其实和我们通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很相似的。有的来访者是抱着一种“今后我筹办好了我会说出来的”表情 (Baumann & Hill, 2016)。
关于来访者会不会决心“把玩簸弄咨询师”,这个确实没有看到有相关的研究,暂且可以持不雅望立场地说,这个环境应该比力罕有。
2. 来访者对咨询师扯谎 / 有良多隐瞒是个需要引起咨询师正视的问题。
这个“需要引起正视”不是说概况上识别出“谁在扯谎”很主要,而是背后的来访者“为什么会扯谎”很主要。
因为我们去识别去思虑来访者说了真话假话不是为了去评判他们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去采取他们,帮他们真正地去采取他们本身。
来访者有所隐瞒、不说真话只是个概况现象。来访者的隐瞒是不是可能申明:
这个时辰来访者才是真的需要咨询师“无前提的采取”,告诉他,不管他的奥秘有多暗中,咨询师都不会以宿世俗的目光去评判他。
3. 能不克不及识别来访者真话假话不靠所谓“资深经验”,而是靠意识和正视
资深的咨询师更轻易识别来访者的真话假话吗?也许是的。
但这个“也许”不是因为他们“修炼”当作了更厉害的火眼金睛的神人,也不是单单因为看得多了见得广了什么都瞒不外他们的高眼了。而是因为他们从”视本身为本家儿角“改变到了“视来访者为本家儿角”,更存眷来访者的一言一行,更有能力去发觉、采取甚至是赏识人类的多样性之美。
怎么面临“说谎”的来访者?
1. 增强咨访关系
研究表白,来访者在咨询中不说真话的最常见原因是耻辱和尴尬 (Hill et al.,1993; Kelly & Yuan, 2009; Siebold, 2008; Vrij et al., 2002),其次是缺乏说出本身奥秘的念头 (Baumann & Hill, 2016)。
来访者最经常隐瞒的问题是和“性”有关的,他们会因为对本身的性幻想或是性行为的耻辱感而对咨询师有所保留。
这些发现再次反映了培育一个彼此信赖的咨访关系的主要性,也提醒咨询师要给来访者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这些难以言说的工作都是可以在咨询中被会商的,咨询师会接管最完整的他们,会抱着不去评判的立场和他们进行沟通。
2. 本家儿动去切磋一些敏感话题
除此之外,像前面提到的,咨询师要有意识地去指导来访者会商一些他们回避的问题。
研究发现,来访者诚笃、毫无保留地面临咨询师有三个前提:
此外,接管拜候的来访者暗示,若是他们的咨询师直接问到有关的问题,他们更有可能分享本身的奥秘。Ladany et al., (1996) 提出,良多来访者可能是在“被动地隐瞒”事实,而不是“本家儿动地扯谎”。
当然,咨询师去和来访者切磋敏感话题(例如性关系、受虐履历)的前提是已经成立了较好的咨访关系。去切磋不等于去刨根问底地挖掘来访者的奥秘。
3. 察觉来访者想要表达、却有坚苦表达的刹时,然后帮忙他们表达
还有研究者提到,来访者在说出本身的奥秘之前心里必然是有矛盾和挣扎的 (Farber et al., 2006)。他们可能会不知道若何把千丝万缕的感情表达出来,也会害怕在这个表达的过程中唤起强烈的负性的感情,但这不代表他们不想要表达。
咨询师要去发觉来访者在咨询中表示出的这种挣扎,帮他们的情感和思路找到出口。
若是来访者还没有筹办好说出本身的奥秘,仅仅和他们去会商坦露奥秘带来的益处和可能造当作的负性影响、帮忙他们做出决议,也是对来访者有益处的 (Baunman & Hill, 2016)。
最后想说的是,来访者说不说真话,良多时辰不是咨询师能识此外——这很正常。
我们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职业科普经常会强调一个讯息说,咨询师不是全知万能的神。一个优异的咨询师会透过现象看素质,但这个能力是发觉的能力、思虑的能力、持续进修的能力。
以上,但愿对题本家儿有所帮忙!
参考文献与资料:
1. Baumann, E. C., & Hill, C. E. (2016). Client concealment and disclosure of secrets in outpatient psychotherapy. Counselling Psychology Quarterly, 29(1), 53-75.
2. Farber, B. A., Berano, K. C., & Capobianco, J. A. (2004). Clients' Perception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equences of Self-Disclosure in Psychotherap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1(3), 340.
3. Hill, C. E., Thompson, B. J., Cogar, M. C., & Denman, D. W. (1993). Beneath the surface of long-term therapy: Therapist and client report of their own and each other's covert processe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0(3), 278.
4. Blanchard, M., & Farber, B. A. (2016). Lying in psychotherapy: Why and what clients don’t tell their therapist about therap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Counselling Psychology Quarterly, 29(1), 90-112.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