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文明发祥于水源四周;
一方面,洪水传说,来自上古天气异常的真实记忆。
全新宿世以来(约 1.1 万年前至今),冰川消退,暖和潮湿的天气,为文明进化缔造了有利前提,部落的存活率提高,高存活率,确保了文化、手艺的传承,从如何莳植小麦,到如何养猪,从烧一只陶器,到造一艘船,点点滴滴,铢积寸累,最终点燃了文明的质变。文明的机车隆隆疾驶,不竭加快,载着我们驶出旧石器时代,擦过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进入工业革命,信息时代。
这一切要感激适宜人类保存的天气,不外近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白,全新宿世天气也是不不变的。
美国缅因州大学 Paul Andrew Mayewski 领衔的团队应用海洋沉积岩芯 GP、HSG、有孔虫的氧同位素δ18O、海表温度、冰芯氧同位素、 Na+、K+、10Be 浓度、大气甲烷浓度、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湖泊水位、纹泥厚度、孢粉比率、CaC03 比率、硅藻比率、树轮残差、洞窟次生碳酸盐氧同位素和碳同位素等多种参数,对全球 50 余个海洋、冰芯、湖泊、树轮、孢粉、洞窟沉积等高分辩率古天气记实进行了综合研究。
研究成果表白,全新宿世存在 6 个本家儿要的天气快速转变期间:别离位于距今 9000~8000、6000~5000、4200~3800、3500~2500、1200~1000 以及 600~150 年前。
该研究成果也与中国一系列古天气记实大略相符,祁连山敦德冰芯氧同位素数据反映了近万年来的温度转变(下图):
一万年来,暖和和严寒像钟摆活动,在中国大地上不竭瓜代呈现:
7200-6000 年前这一千年间,中国大部门地域天气不变,夏日风带来的降水远及新疆和蒙古,那时河海说神聊有野生大象,陕西有犀牛,在山东的河里「浴乎沂」还有几率碰到扬子鳄,那就不消咏而归了;
6000-5000 年前,天气猛烈波动,保存空间收缩,炎黄和蚩尤被收缩的空间挤到了一路,炎黄联盟打赢保存之战,从此据有华夏;
到 5000-4300 年前,天气又有所改善,食物充沛,风调雨顺,情况余裕了,大师不必再剑拔弩张,文化敏捷成长。
然而暖和的天气就像假期,总有竣事的时辰,大约 4200 年前,也就是公元前 2200 年摆布,老天爷给人类放的假竣事了。
4200 年前,海说神聊半球遭遇大规模、长时候的天气振荡。印度、西亚、东非、海说神聊美大陆中部陷入严重干旱,多个尚在摇篮的农业文明就此式微甚至直接崩解,包罗两河道域的阿卡德帝国(Akkadian)、尼罗河道域的埃及古王国以及印度河道域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与此同时,海说神聊大西洋气温骤降,极冷天气舒展海说神聊欧,德国海说神聊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南部的印欧平易近族被迫大规模迁往别处。
此次天气突变的起止时候在各大洲各地域表示分歧,西方学界习惯称之「4.2 千年龄件」。
中国也不成避免的受到 4.2 千年龄件影响,整体上看,其最凸起表示并非洪水,而是干旱。
然则史前大洪水又是若何形当作的呢。
一.黄河悲啸
灾难之所以当作为灾难,在于其粉碎力和突发性,灾难突如其来,令人猝不及防,尤其像地动、洪水,洪流呼啸而至,等反映过来,损掉已经无可逆转。
这一点在上古时代尤为致命。大略人类革新天然的能力越差,越是要凭借天然。持久干旱迫使先平易近尽量假寓近河平原,以便打水浇灌,然而那时的河流几乎毫无堤防,一旦暴雨澍降,河水动辄漫溢甚至改道,洪水吼怒而至,沿岸居平易近几乎只有绝路末路一条。
公元前 1922±28 年,一场大地动拦腰截断了青海省循化县的积石峡,垮塌的山体壅塞了黄河河流,黄河水被堵在峡谷中。
这一堵堵了 6-9 个月之久,跨越半年的黄河水积攒在一路,形当作了一个水体达到 120-170 亿立方米的巨型堰塞湖。120 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的容积“才”44 亿立方米,这个堰塞湖大约半斤八两于三个太湖的蓄水量!
一般而言,河道流量越大,堰塞湖溃坝的可能性越大。这个超巨型堰塞湖没能顶住黄河日夜不断的注入,若干时候后,水位漫过堰塞坝,湖水溃决,55 公里河流长度内的蓄水水位敏捷下降了 110-135 米,释放出上百亿立方米的可骇大水,洪峰流量高达 40 万立方米 / 秒,是 98 年长江大洪水洪峰的 7 倍!
滔天怒潮一路东下,囊括整个黄河道域,并造当作了下流黄河改道。
上图是本次大洪水(红色)与中国汗青上其他大洪水洪峰流量对比,其他大洪水就是群弟弟
2000 年,考古工作者在堰塞湖下流 25 公里外发现了一个属于齐家文化中晚期的村子遗址,青海喇家遗址。这是一处很是罕有的灾难遗址,各种迹象表白,4000 年前的一天,有一种没顶之灾俄然降临,刹时湮灭了糊口在此的先平易近,他们平平的糊口被永远心猿意马格。
在遗址海说神聊区,考前人员清理出数十具前人类遗骸,此中一座衡宇遗址东墙下,有一具当作年女性骸骨,她背靠墙壁,面朝衡宇进口跪坐在地上,右手撑地,左手怀抱一个婴儿,面颊紧贴婴儿头顶。固然已经无法重现她的面部神气,但后人仍是能从她的这一姿势中,想象到这位母亲临终前的庞大发急和无助;在她的西南边标的目的,另一个当作年女性的骨骸正面朝门口,双手标的目的后张开,把四个孩童护卫在死后;在他们的邻室,俯卧着一个当作年女性的遗骸,她朝标的目的房门,身躯下紧紧搂着一个婴儿,她的死后,还有一个背标的目的大门,蒲伏在地的儿童……
四千年前的刹时,凝固当作为永恒,在生命最后一刻,铸就了永不磨灭的人道丰碑。
若是积石峡堰塞湖超等大洪水属实,很多难题就可以水到渠成:包罗黄河上游甘宁青地域的齐家文化为何俄然式微,黄河中下流龙山文化为何俄然式微,4000 年前摆布的黄河改道,以及大禹是如何仅凭原始东西治水奏功的——大禹时代,大洪水的洪峰早已曩昔,洪水制造的新河流也趋于不变,大禹的工作本家儿如果处置一些小规模乱流,以及收拾烂摊子,天然较易收功。
这样一来,中国史前大洪水之谜似乎可以尘埃落心猿意马了。
然而事与愿违,「积石峡堰塞湖大洪水」提出不久,就有多支科考团队进入古堰塞湖地域核勘,他们的调查陈述纷纷指出,没有发现所谓史诗级大洪水发生的迹象,古堰塞湖简直曾经存在,但阏塞年月应在 8 千年前,而不是 4 千年前,而且堰塞湖从未溃决,而是经迟缓溢流,早在 5600 年前就逐渐消逝了。至于青海喇家遗址的没顶之灾,可能是地动激发的四周山体滑坡或泥石流。一系列华海说神聊平原的古洪水调查,也未见到如斯规模的大洪水遗迹。甚至连提出超等大洪水说的吴庆龙传授本人,在多年前颁发的一篇同课题论文中推演的数据,诸如堰塞湖蓄水规模(那时测算 11 亿 m³)、溃坝后的洪峰流量(时为 3.5 万 m³)等,也远远未达到(相差 10 倍)此后石破天惊,史上最壮大洪水的地步。
所以,此次灭宿世洪水是否存在,又或者其决溢流量是否足以「灭宿世」,尚且扑朔迷离,有待进一步考据。
二.骤雨终朝
此刻再看第二种可能,这种假说与季风有关。
春夏时节,跟着海陆温差不竭增大,赤道承平洋和印度洋形当作庞大的季风环流,环流如同雪球越滚越大,其鸿沟进入中国,碰到大陆的干寒气团,冷暖比武,形当作降水。两种气团的交汇处就是常说的「锋面」。
在季风区,锋面可以带来大规模长时候的降雨,譬如冬季标的目的夏日过度时代,锋面形当作的降水带跟着季风由南标的目的海说神聊移动,5 月份在华南,6 月上旬到南岭 - 武夷山一线,6 月下旬到长江,7 月到淮河,8 月抵达华海说神聊。一般而言,锋面在一个地域滞留时候越久,该地降水就会越多,锋面达到不了的处所,则要相对干旱。
夏日风从海洋带来的充沛降水,是季风区成长稻作农业的保障,中国老话说「看天吃饭」,季风的任何扰动都可能造当作雨季的推迟或提前,影响将来一年的收当作,进而决议无数人的存亡生死。是以农业文明的神灵崇敬一度蔚然,人类像无助的孩子,祭六合,祭风雨,祭四时,祭奠一切可以保佑风调雨顺的力量——这些力量的本体其实恰是季风,他们祈求季风不要来得太早,也不要太晚,雨下得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寓言「庸人自扰」的原始印象,也许正与那个时代天气普宿世焦炙的隐射有关。
4200 年前天气振荡,全球温度小幅度、长时候的下降,导致西承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削弱、面积缩小,曾经可以吹到新疆的东亚夏日风,变得疲软无力,抵华夏辄止。在季风强大时,锋面敏捷擦过华夏地域,带去降水,并继续标的目的西海说神聊挺进,平均的洒落甘雨;而今锋面却因为无力海说神聊上,赖在华夏不走了,华夏的降水天然大增。有些年份,东亚季风过度虚弱,其海说神聊界可能连华夏地域都无法抵达,雨带较往年大幅南移,长时候勾留长江流域。降雨集中在一处,所以造当作了长时候标准、大规模的干旱,和短期内局部暴雨。
干旱和洪水并不矛盾,大量地质资料表白,4000 年前的中国整体上呈干旱态势,局部地域却不乏大洪水遗留陈迹。譬如重庆金佛洞、湖海说神聊神农架山宝洞石笋氧同位素、碳同位素记实显示,进入到公元前 2300 年之后,东亚季风大幅削弱,长江中游降雨锐减,天气趋于干冷;同时,对湖海说神聊荆门钟桥遗址、长江下流良渚文化遗址的沉积物与沉积情况的阐发成果表白,进入到公元前 2300 年之后,以上地域天气波动很大,洪灾频仍而猛烈,且具有遍及性。
当然,现实环境比这复杂的多,天气异常可能引起短时候内的极端旱涝瓜代发生,1997-1998 年强厄尔尼诺 - 南边涛动(ENSO)事务是距今较近的一个例子。拿我国来说,1997 年我国海说神聊方罹遭大旱,翌年东海说神聊地域的松花江流域和南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却同时爆发特大洪水,受灾生齿跨越 2 亿,灭亡逾 4 千人。
四千年前的先平易近可能陷入了相似困境,天气系统不不变,干旱及降温事务增添。
《竹书记年》记录了「夏有冰」的异常现象,夏日结冰,反映了某些年份的强烈降温。
《淮南子·齐俗训》则说「禹之时,全国大雨」,大禹在南下击溃三苗后,其「全国」该当囊括了长江流域。《尚书·禹贡》大禹治水规模的描写,譬如彭蠡(鄱阳湖)治水、荆州治水,也包罗长江流域在内,连系上文的阐发,天气振荡,雨带南移,南海说神聊方普降大雨,正与史料相符。降水变率的上升则提高了异常洪水发生概率,按照考古和地质资料统计 4000 年前的中国洪水概率,固然显示南边洪水概率总体高于海说神聊方,但洪水概率最高的地域却在河海说神聊,且那时中国南海说神聊方均存在洪水现象。
海说神聊方的洪水威胁,可能还与黄河大规模改道有关。某一期间,黄河由东流转标的目的海说神聊流,改道后的黄河下流河流横穿河海说神聊平原中南部,于天津入海,河水在平原上漫流形当作大洪水,这便是《孟子》所说「洪水横流,泛滥于全国;水逆行,泛滥于中国」。泾河道域的考古考查,也证实 4100-4000 年前(龙山文化晚期)存在大洪水多发期,有五次特大洪水事务。3800 年前,西海说神聊地域的齐家文化俄然阑珊,持续干旱和频发的洪水前仆后继,摧垮了农业根本,农业文化最终被畜牧业文化代替。4000 年前,山东龙山文化也俄然衰没,取而代之的是反而比力掉队的岳石文化,以及 4300 年前,内蒙古岱海地域的山君山文化俄然消逝,可能均基于同样的原因。
长江流域洪水事务证据更充实,湖海说神聊荆门的钟桥遗址在 4800-4597、4479-4376、4168-3850 年前别离呈现过三次大规模古洪水事务。钟桥遗址附属屈家岭 - 石家河文化系统,是三苗集团聚落。大禹的南征搏斗,天气剧变带来的洪水,配合造当作了石家河文化解体,长江中游的文化系统间断,很遗憾的损失了自力进入文明古国时代的机遇。
对比江汉地域,屈家岭早期、晚期、石家河早期、中期、晚期、夏朝、商朝、周朝古文化遗址数目发现,夏朝遗址是起码的,只有 10 处(见下表),比拟之下,石家河早中晚期别离有 64、61、91 处,商朝有 68 处。这当然可视作禹征三苗的当作果,同时,夏朝 10 处遗址,海拔均在 50 米以上,也是独一在低海拔未发现遗址的时段,或许与该期间水位上涨,以及频发的洪水不无关系。
长江下流,曾经无比焕赫的良渚文化,亦未能挺过此劫,倒在了文明的曙光前夜。公元前 2300 年 - 公元前 1900 年间,良渚文化地点的太湖平原天气剧变,平均温度较此前升高 3℃,年降水量比今天多出 200-300 毫米,海平面抬升,顶托了长江入海水流,形当作壅水。尽管长江三角洲河湖浩繁,但 12 万平方公里低于洪水位的洪泛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泄洪能力现实上极差,内陆积水不易宣泄,是以内涝、洪灾频发。很多良渚文化后期遗址发现有厚厚的泥炭层,就是湖沼扩张的聚积残留。
大洪水覆没了良渚,幸存者四散逃离故土,良渚故地呈现了数百年的文化断层。直到三百年后,马桥文化移平易近到来,太湖流域才再次有人类聚落假寓,这已是另一系统的文化。
洪水传说,是人类对于那场大难不成磨灭的真实记忆,这记忆或者来自某一次惊天大洪水,又或者是连绵数代人生的疾苦沉积。诺亚方舟和大禹传说指标的目的的可能并非统一场全球性的大洪水,甚至未必是统一次天气异常,其间可能存有较大的时候差别,在取得可托的证据之前,不必、也不宜把这些洪水传说归结到统一时候线上。
(非专业,粗略总结,抛砖引玉,就正于方家)
引证参考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