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鱼放进可乐和雪碧中浸泡 30 天,鱼没了?

如何看待「把鱼放进可乐和雪碧中浸泡 30 天,鱼没了」的实验?
图片:Lernestorod / CC0 若何对待「把鱼放进可乐和雪碧中浸泡 30 天,鱼没了」的尝试? 钱程,手艺型吃货

1.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现象?

生鱼的身体里含有大量微生物,此中很大一部门是厌氧的微生物。可乐中的糖分给了这些微生物充沛的能源(碳源),鱼身体里又富含卵白质(氮源),无机盐和微生物所需的发展因子。

于是整个瓶子就酿成了一个大号培育基,加上炎天温度较高,厌氧微生物当然会疯狂发展滋生,30 天已经足够把鱼身体里所有的营养物质耗尽,只留下不轻易被分化的鱼鳞等物质。

纯水里微生物分化效率慢一些,是因为只有鱼身体里的营养物质可以操纵,能量远远不如可乐和雪碧,所以分化效率比力低。苏吊水中的分化最慢,可能是因为苏吊水中含有碳酸氢钠,pH 较高,超出了微生物最适发展 pH。


2. 这个尝试有问题吗?

我感觉这个尝试大体上是没什么大问题的,细节上来说还可以再严谨点。

好比,节目里起首声了然,是四条同样巨细的,剖解好了的鱼。这解除了鱼巨细和内脏器官对尝试的影响。但节目没提到是不是同种类的鱼,若是是的话就更严谨一些了。

还有,我猜测媒体之所以设置「苏吊水组」是为了更便利地对比「二氧化碳」对于尝试成果的影响。问题是,大部门苏吊水还会添加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会改变 pH,使成果受到影响。(每种苏吊水的 pH 都纷歧样)所以,若是用配料表只有水和二氧化碳的气泡水,可能会更好一些。

还有一个美中不足的处所是,若是再设置一组「糖水组」,糖水中糖的种类和含量尽量和碳酸饮料连结一致,那就更完美了。


3. 尝试的结论有问题吗?

这个视频里面,媒体最后给出告终论:「这是因为可乐和雪碧的糖含量太高,才引起了细菌快速滋生」。这个结论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是,问题在于,良多人看了一眼这个新闻,就会感觉「可乐和雪碧不敢喝了!太恐怖了!」。这就涉及到舆论导标的目的的问题了。其实大师应该也都清晰,你喝可乐不是把你泡在可乐里,可乐中的糖分到肠道根基都被接收光了。你是不成能因为喝可乐而被细菌分化失落的……

可是!节目最后提到,喝冰镇可乐「不仅会毁伤脾胃,废弛阳气,还会导致身体器官的受损。」这句话就是彻头彻从头至尾的伪科学了。人喝冰水,冰饮料完满是小我习惯,只要饮料自己是卫生的,冰的喝进去或者温热的喝进去,都不会对身体造当作不良影响。

而可乐雪碧会「导致身体器官受损」的说法加倍站不住脚。没有任何按照。


持久喝可乐之类的含糖饮料,确实不健康。但这个「不健康」,更多表现在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发病概率上升。宿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天天摄入游离糖节制在总能量摄入的 10%以下,若是能节制在 5%更好。喝一瓶可乐很可能就已经超了 5%的限度了。

是以,含糖饮料确实需要限制饮用,但来由完全不是节目里面给出的那些。

  • 发表于 2019-07-11 22:14
  • 阅读 ( 150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