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观设计中,特别是纪念性的设计,如何引起观者的共鸣?

图片:KELLEPICS / CC0 石韦,匠人未营国

这个问题挺喜好的,来答一下。

这个问题有两个关头点:一个是纪念性,一个是共识。纪念性,大约可以说是记录并纪念。其焦点是关于记实的事务时候;共识,大约可以说是理解。是以,发生不雅者共识的纪念性景不雅大要就是做的这么一件事:用景不雅元素去构建空间去记实发生在某个时候的某个事务,并让不雅者充实理解。

简化到这样,是但愿做个简略单纯的比力思虑来开个脑洞:我们事实可以经由过程什么样的体例记实并传达一件事。

1 起首第一大类我想是片段式的。所谓片段式,大约近似于我们传达信息时用的短语,部门语义了了的短语是有能力记实并传达一件事的。

1.1 图像描述

起首,最直接想到的就是图像论述。这是一种最原始最直接的纪念传达体例,多见于从古至今各类纪念场合,常见的图像描述手段好比人平易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那样,把具象的内容描画出来达到纪念传达的目标。跟着现代抽象本家儿义鼓起,这种具象的设计手法受到过必然水平的冲击,然而因其直接了然,在纪念景不雅上依旧时常被用上。

人平易近英雄纪念碑;

1.2 语音描述

除了视觉说话,另一种记实并传达信息的体例是声音。固然不属于传统景不雅范围,可是声音记实传达简直在某些现代纪念性景不雅中呈现。一类型是具象的语音记实传达,如爱尔兰大饥馑纪念公园,当人走进一层的地道时就会有关于昔时饥馑的广播放出;另一类型是抽象的声音空气传达,如风之丘墓园,风吹过特心猿意马装配时会发出不明所以的苦楚风声。这种纪念体例相较于第一种图像传达的体例更新奇,同时操纵其它感官刺激引起共识的体例在设计上来说更为奏效,可是短处也是比力较着的:维护当作底细对较高。

爱尔兰大饥馑纪念公园(上);风之丘墓园(下)

1.3 文字论述

除最根基最初始的感官认知外,文字是另一种直接传达的体例。这种体例甚至差不多跟图像描述一样古老:当我们看到南京大搏斗纪念馆墙上书写的灭亡人数时,千百年来我们的前辈们也在墓碑上这样记实着。昔时林璎在做越战纪念碑时,用密密麻麻的名字筑起一道高墙的设计手法便是文字,也是象征。

南京大搏斗纪念馆;

1.4 符号象征

林璎跟她姑姑一样,是个文学与建筑素养都跟高的设计师。她不仅仅是用名字筑起高墙作为象征意标的目的让人在灭亡数字中喘不外气来,从大地的黑色伤疤到标的目的着纪念碑进步等等象征手法机关出一个令人难忘的越战纪念碑。符号,象征,隐喻这些经常被用在文学中的创作手法因为传达及感触感染体例的相似性在景不雅中也大量被利用。

越战纪念碑;

2 片段的组合大约可以称之为序列。可以类比于由短语构建的句子,除了片段可以传递信息外,句子自己也许对记实传达更为主要。

2.1 散点式

把关于纪念的片段没有明白逻辑关系的放置于场地之中,由游人自由摸索即为散点式。这种结构自己对增强纪念性没有太大帮忙,结果如同在雕塑公园里随机看到的艺术品一样:会有惊喜的局部体验,整体体验对记实跟传达不见得有太大帮忙。这样结构常见于一些大型遗址公园中,因为挖掘出的遗址点较为分离加上设计体例的限制,导致了这种设计成果。

阿房宫遗址公园;

2.2 渐进式

传统意义上的纪念性景不雅喜好采用这种模式,操纵空间手法在本家儿轴线线上形当作参不雅序列,利于情感铺垫以及空间组织放置。这种轴线上处置纪念性景不雅的手法极其常见,远到华盛顿的纪念轴线近到清华校门本家儿轴线都可以体验到这种按照轴线来放置景不雅元素衬托纪念性的设计手法。经由过程本家儿次视觉关系的衬托,可以纯真经由过程建筑空间关系传达出纪念性。

华盛顿特区;

2.3 故事式

线性的参不雅空间很轻易跟线性的时候发生对应关系,因而在线性时候上叠加故事进行记实传达的手法也并不是那么少见。此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劳伦斯哈普林设计的罗斯福纪念公园,经由过程游径朋分出四个小空间别离论述罗斯福总统的四个阶段,游人的游览路线也是罗斯福总同一生的路线。

罗斯福纪念公园

2.4 隐喻式

除了平铺直述的故事外,隐喻式的传达结构也是比力经典常见的案例。其素质也是操纵线性参不雅路线跟纪念性内容发生对应关系隐喻特心猿意马本家儿题。最常提到的案例当属李博斯金的柏林犹太人纪念馆。无论是地表建筑看获得却走不通的虚轴与盘曲的步行轴线对比隐喻犹太人汗青道路的艰辛,仍是地下经由过程三条三个偏向的轴线隐喻犹太人在德国三条分歧的汗青轨道(搏斗,逃亡,盘曲进步),建筑师用各类隐喻放置建筑体验,经由过程这种体例记实犹太人悲凉的汗青。

柏林犹太人纪念馆;

3 关于“纪”之外的“念”。

其实前面铺开那么多设计案例只是个引子,本文其实真正想切磋的是关于记实传达后由不雅者发生的纪念情感,私觉得这个才是纪念性景不雅追求的方针。对于这个本家儿题,良多人写过良多文章会商,有从建筑空间入手的,有从符号学隐喻入手的,也有从心理学入手的,在这我想绕开这些,以本文之初进行的文字与空间的相似比方入手睁开:文字记实传递一件事若何引起不雅者的共识。

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中,大略有两类文字可以令我轻易发生共识:一类叫“通情”,一类叫“诗意”。

--- “先通情再达理”

蒙克,《呐喊》

通情可以说是一种极其遍及的传递信息的手段了,你在知乎上看的高票感情谜底,再到奇葩说上选手利用的煽情技巧都可以归功于这种方式。也许这是人获守信息的一种本能体例,我们往往先把感情传递出去再慢慢论述事理这样的体例会令对方更轻易接管你的信息。是以,从我们日常看的告白到偶然在片子院潸然泪下的桥段都可以说是‘通情’这个手段令我们发生了共识。贸易社会频频借鉴这种传达体例来获取价值。在视觉艺术中,有一种门户大约可以说是这一类传递体例的高手:表示本家儿义。好比蒙克名画《呐喊》,画家经由过程扭曲的线条夸张的比例传达出画面焦炙发急的情感。建筑或者景不雅中做到通情,其实难度并不算太大。本家儿要因为空间自己可以令人发生联觉现象,也就是说狭小的空间令人感受到压制,进而发生负面情感;坦荡的空间令人感应舒爽而发生正面情感。这种空间先天给人的感情联觉特点就可以作为纪念性景不雅通情的前提之一。例如墨西哥暴力受难者纪念公园中,设计师经由过程拉长景墙的竖标的目的比例,缔造出一个个高耸的空间樊篱在空间上形当作榨取感来衬着一种肃穆森严的空气,以此来令不雅者发生共识。

墨西哥暴力受难者纪念公园。

--- “似乎无理,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安德鲁•怀斯《克里斯蒂娜的宿世界》

诗意是一个出格恍惚的词,存在而难以界说。诗意又是出格迷人的工具,感触感染到了就会难以健忘。一向以来我都出格想搞清晰诗意是什么工具。现代诗人顾城说诗歌是生射中的那些亮点,说得太恍惚;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诗有先物后情再意境三个境界,仍是不具有操作性;却是曹雪芹借喷鼻菱之口说得好:‘诗的益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倒是传神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具体来说,顾城写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亮。’与李白写 “碰杯邀明月,对影当作三人。”均是看似无理,细想更加感觉真切。在视觉艺术中,我想就是近似于安德鲁怀斯的画作一样,看似无理细看却意味深远。如同斯德哥尔摩斯库格林地公墓中设计师精心放置草坪,十字架,树林这些元素缔造出一个看上去不真实,再看却意味深长的空间。我想,这就是诗意的空间了吧。

斯德哥尔摩斯库格林地公墓;

经由过程空间引起人的共识是一个出格值得思虑的问题。涉及的方面良多,这里只是简单经由过程文本与空间进行比方借鉴开的一个小脑洞。虽有点随意,但不掉为一种设计思维,究竟结果无论是空间也罢,文本也罢,总都是要离开诠释文本直接侵染不雅众的前言。彼此该当是有共通之处,多想想没准能多增添些灵感。

  • 发表于 2019-04-30 23:08
  • 阅读 ( 94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