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自诩发烧友了,研究好喇叭发声方式才只算发烧第一步

耳机喇叭的研究设计因为人们对音质的不断追求都还在继续发展,相信未来会出现更多的耳机喇叭发声方式来应对不同人群的需求。

目前绝大多数的喇叭都还是用传统的锥盆式单体前后运动发声,比较学术性的说法,这些喇叭叫电动式或动圈式。

p60433840.jpg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喇叭发声方式:

动圈式:

基本原理来自佛莱明左手定律,把一条有电流的道线与磁力线垂直的放进磁铁南北极间,道线就会受磁力线与电流两者的互相作用而移动,在把一片振膜依附在这根道线上,随着电流变化振膜就产生前后的运动。目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锥盆单体都是动圈式的设计。

p60434254.jpg

电磁式:

在一个U型的磁铁的中间架设可移动斩铁片(电枢),当电流流经线圈时电枢会受磁化与磁铁产生吸斥现象,并同时带动振膜运动。这种设计成本低廉但效果不佳,所以多用在电话筒与小型耳机上。

p60434085.jpg

电感式:

与电磁式原理相近,不过电枢加倍,而磁铁上的两个音圈并不对称,当讯号电流通过时两个电枢为了不同的磁通量会互相推挤而运动。与电磁是不同处是电感是可以再生较低的频率,不过效率却非常的低。

p60434158.jpg

静电式:

基本原理是库伦(Coulomb)定律,

通常是以塑胶质的膜片加上铝等电感性材料真空汽化处理,两个膜片面对面摆放,当其中一片加上正电流高压时另一片就会感应出小电流,藉由彼此互相的吸引排斥作用推动空气就能发出声音。静电单体由于质量轻且振动分散小,所以很容易得到清澈透明的中高音,对低音动力有未逮,而且它的效率不高,使用直流电原又容易聚集灰尘。

目前如Martin-Logan等厂商已成功的发展出静电与动圈混合式喇叭,解决了静电体低音不足的问题,在耳机上静电式的运用也很广泛。

p60434327.jpg

平面式:

最早由日本SONY开发出来的设计,音圈设计仍是动圈式为主题,不过将锥盆振膜改成蜂巢结构的平面振膜,因为少空洞效应,特性较佳,但效率也偏低。

丝带式:

没有传统的音圈设计,振膜是以非常薄的金属制成,电流直接流进道体使其振动发音。由于它的振膜就是音圈,所以质量非常轻,暂能返应极佳,高频响应也很好。不过丝带式喇叭的效率和低阻抗对扩大机一直是很大的挑战。另一种方式是有音圈的,但把音圈直接印刷在塑胶薄片上,这样可以解决部分低阻抗的问题。

号角式:

振膜推动位于号筒底部的空气而工作,因为声音传送时未被扩散所以效率非常高,但由于号角的形状与长度都会影响音色,要重播低频也不太容易,现在大多用在巨型PA系统或高音单体上

p60434436.jpg

耳机喇叭的研究设计因为人们对音质的不断追求都还在继续发展,相信未来会出现更多的耳机喇叭发声方式来应对不同人群的需求。

  • 发表于 2019-04-29 11:05
  • 阅读 ( 1258 )
  • 分类:电子数码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华志健
华志健

音频制造师

23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