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学历者去卖猪肉、送外卖、流浪,这就是「知识的诅咒」

为什么「名校生毕业去做流浪汉 / 外卖员」一类故事会被屡次拿来消费?人们为何「喜欢」看这种故事?
图片:ninocare / CC0 为什么「名校生结业去做流离汉 / 外卖员」一类故事会被屡次拿来消费?人们为何「喜好」看这种故事? 王瑞恩,老王气力大无限,双手举起纸灯笼

有一种爆条目套路,我称其为「常识的谩骂」:让高学历者去卖猪肉、送外卖、流离,甚至去死,从而暗示出并不存在的因果关系:他们因为本身的教育布景,沉溺堕落到悲凉的境地。

为了营造戏剧性和落差感,自媒体可以扭曲作者的本意 。例如,《一个海说神聊大结业生决议去送外卖》的题目并不是作者本身起的,但若是不是这个题目,谁又会去关心外卖员的故事呢?

这已经算很好的了,自媒体还可以「无中生友」,用「非虚构」的笔法缔造一位高考状元;他们可以给读过几本书的流离汉颁布一本复旦大学结业证;他们比法医、侦察和心理学家更长于还原现场,可以或许制造一场酝酿已久的「自杀」。

甚至,他们还能塑造出一个「高学历宇宙」:「寒门」,「决议去 XX」,「自杀」,这些概念可以被综合操纵,当作为爆条目题目:

说到自杀,按照 2011 年中国疾控中间发布的自杀率数据,中国 75% 的自杀发生在农村,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 3 倍。数据还表白,高学历者其实是相对不轻易自杀的群体:1988 -98 年的统计数据表白,按照学历划分,自杀灭亡者文盲占 27.59%、小学占 43.50%、初中占 26.29%、高中占 2.51%、大学占 0.08%。(夏云、邹宇华,《自杀灭亡的发生与分布特征研究进展》,现代预防医学,2010,37(4))。

一种辩驳是,大学生占生齿比例少,所以占自杀者比例也少。我们可以如斯解读:若是大学结业群体以高于 0.08% 的生齿比例,「进献」了 0.08% 的自杀率,就意味着大学结业群体并没有高于总体的自杀倾标的目的。按照 1998 年 9.63 亿生齿基数,只要大学结业群体高于 77 万,那么上述解读就可以当作立,而按照那时的统计资料,大学结业生「存量」根基可以确定是高于这个数字的。(参考:年全国教育事业成长统计公报中国人大网)(感激 @冬月十七 在评论区指出问题)。

然而,农村女性喝下百草枯,或者进城务工者从脚手架一跃而下,都很难发生一篇十万加的阅读。良多受众,关心的并不是社会的不公,不是对宿世上的磨难怀有悲悯,而只是乐于消费「常识的谩骂」,享受着高学历者被捧上神坛而又坠入深渊的反飞腾。

--

知乎上又一个很火的问题,叫「美国人有哪些反智现象」,不少答本家儿列举了有趣的事实,例如良多美国人相信地球是平的、不知道中国在地图的什么位置、需要拍公益告白号召大师不要欺负伶俐孩子等等。其实,前两者说的是「蒙昧」,最后一条才更接近真正的「反智」 - 将追求常识的人们,看成本身玩弄消遣的对象。

诸位,我们也要警戒本身身边的反智本家儿义苗头。

我们的父辈,是那么坚信常识可以改变命运。德国之声拍过一个有关亚洲陌头小吃的记载片,此中一个细节打动了我:

摄制组采访了上海陌头一位炸油条的师傅,他说,本身老家在安徽,在大城市固然辛劳一点,一天只能睡四个多小时,但挣的钱更多了。挣这么多钱干嘛呢?片中 8:36 分的旁白介绍道,这位楚师傅的女儿在英国读私立黉舍,本身将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孩子的教育上。

面临镜头,师傅说不出什么大事理,只是简单地诠释道:“我但愿她糊口比我好一点,我的工作太辛劳了。” 旁白说,像这样的通俗人们,靠本身的尽力不竭在社会阶梯上攀缘,并且但愿本身的后代比本身站得更高。

伴侣们,这是一片何等富有生命力的地盘,才能让像这样的普通的人都能背注一掷地投资后代的教育?我不认为像楚师傅这样的人都是偏执、盲目标,他们有这样的认知,不免会受到情况的影响,是四周的情况让他们看到教育简直是通标的目的更夸姣糊口的阶梯。

--

我们要警戒的是,这一代人不再相信了,不再相信常识是一种祝福,而将学历视之为不幸的起头。过度训斥制造爆条目的自媒体,并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他们更像是受众的一面镜子。

良多人在对待高学历者时具有矛盾的形态,一方面隐秘地认同他们是这个社会的骄子,甚至将他们的一言一行奉为圭臬,一方面却又巴不得看他们不利,乐于消费他们的不幸。对于高学历者,良多人有时仰视他们,有时俯视他们,却很少报以平等的目光。

其实啊,高学历者既不是神明,也不是小丑,只不外是选择了万万条道路之中一条的通俗人罢了。人们有良多种追求自我实现的体例,有的道路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好比当明星艺人或者活动员;有的风标的目的和收益相对均衡,大部门时辰都有一张平安网保底,好比上大学、读研读博;还有更极端的一种 - 指望着躺赢,但愿被时代付与的幸运砸中,好比投胎在拆二代之家或者一夜爆红暴富。

有一种可能:寄但愿于第三种道路的人,会眼巴巴看着教育所带来的平安网支离破裂,以此来佐证本身的路线准确。他们隐秘的企盼,在自媒体的妙笔之下,当作为了所看到的「实际」。

我们要警戒的是,这一代人不再相信了。

  • 发表于 2019-03-29 21:16
  • 阅读 ( 125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