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糖多的人,长得都比较丑

国馆编纂部:

笑起来很甜的女人很恐怖,因为很可能她会得糖尿病。

辛甜苦辣咸,我们最喜好吃的,可能就是甜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甜甜的糖也是会要人命的。

01

/ 那个关于糖尿病的说法 /

几个礼拜以前,“水饺皇后“、”湾仔船埠“的开办人臧健和密斯归天了。归天的原因,是大师已经听得良多的糖尿病。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关于糖尿病的说法:吃糖和患上糖尿病,没有因果关系。

这是对的。因为患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是血液内的胰岛素功能不足,导致无法消化血糖,激发一系列代谢疾病。

可是,对于这条科学事实,可以跟大师做一个更深切的解读。

凡是糖尿病分1型和2型: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疾病,与基因有关,没法子改变;而2型糖尿病,凡是都是因为肥胖等身分导致的,并且还凡是都是吃出来的。

在轻易肥胖的原因里面,高糖饮食占了本家儿要身分。

为什么多吃糖会轻易肥胖?原因其实很简单:

为人体供给热量的,本家儿如果葡萄糖。在人摄入淀粉、蔗糖等比力少的环境下,人体味选择燃烧脂肪作为热量,这就是自然的减脂过程。

而当你摄入过多糖分的时辰,胰岛素消化血糖都来不及,底子不会动脂肪一根毛线,脂肪越积越多,形当作脏内脂肪,你的肚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大,甚至你全身上下城市变得越来越大——

而这,就是肥胖。

吃糖吃得多和糖尿病之间,没有一方导致另一方这么直接的因果关系。可是糖吃多了导致的肥胖,倒是糖尿病的主要当作因。

2018年,英国很实时地起头征收了“糖税“:

饮猜中每100ml含有5g就需要缴半斤八两于1.6元人平易近币的税,就是为了节制肥胖和2型糖尿病。

新闻来历 |99健康网

我们都知道吃糖会让你高兴。但此刻,吃糖以前,你可能要考虑一下这种甜美带给你的严重后果了。

02

/你知道你在糊口中吃了几多糖吗?/

英国人伶俐,我们中国人也不笨。

本年我们国度卫健委发布了一份《健康口腔步履方案(2019—2025年)》,筹办开展“减糖“专项步履,中小学食堂必需削减含糖饮料和高糖食物的供给。

不查不知道,本来与30年前比拟,中国人的糖摄入量上升了5倍!

动静来历 |《健康时报新媒体》、《人平易近日报》

我们日常平凡吃的糖都来自哪里?除了饭菜里放的糖,当然最多的来自我们的零食。

举一个良多人天天都要喝的为例子——奶茶。

有的妹子说:不是哦,我点的奶茶良多都是无糖的,怎么还会有糖呢?

你如果感觉你点的“无糖“真的就是没有糖,那就呵呵了。

客岁,南边都会报做了一个调查:记者在广州市道上买来14条目网红奶茶,并且特意注明要的是“无糖”,送到专业检测机构,查验他们的当作分。

此中一项主要当作分,就是含糖量。


检测成果出来,这14条目传播鼓吹“无糖”的奶茶竟然都含糖,并且含糖量还不少:最低的含糖量都有4.45g,平均起来,每一杯奶茶(500ml)里面,含糖量是14.8g。

14.8g是什么概念呢?凡是一勺子糖是4g,14.8g糖已经是3-4勺糖了。

而《中国居平易近炊事指南(2016)》里建议的每人天天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要跨越50g,最好限制在25g以内,也就是6勺糖。

而一杯奶茶的分量,根基上就能让你一天吃下过量的糖。

你觉得不吃甜品就不会摄入过量的糖?

呵呵。

健康学专家范志红教员做过统计:

一份红烧排骨、红烧鱼等,加糖25-30克;一份红烧肉加糖40-50克,九转大肠要加50-60克;而一份无锡排骨,甚至要加到75克糖。

来历 | 范志红果壳日记《什么糖可以多吃点》、京华时报

就连麻辣暖锅,虽说是辣,里面也是五味杂陈:

一份麻辣脂喷鼻型的暖锅底料里,就会加上冰糖一大块!

这就是所谓的“糖调百味”:很大水平上,我们已经活在一个被糖包抄的宿世界里了。

03

/爱吃糖,真的会让你变丑/

简单来说,糖对人体的危险,可以总结为两个字:“糖化”。

“糖化”有两方面:一个是对血红卵白的糖化,一个是对胶原卵白的糖化。

对血红卵白的糖化,会造当作糖尿病和各类并发症,这个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了;

对胶原卵白的糖化,大师可能不知道得那么清晰,可是其实这个危险加倍日常化,因为含有胶原卵白的器官,好比说皮肤、眼睛、牙,都是我们看得见的处所。

所以说,多吃糖,你不仅会憋出“内伤”,还会养当作“外伤”。

① 糖化之丑:长痘和变老

熟悉一个护肤达人康妹,曾经帮人看良多皮肤问题。见过无数张脸今后,她曾经总结出一句话:

“最轻易诱发痘痘的,不是辣,不是油腻,而是甜。”

海说神聊大第一病院的杨淑霞大夫这样诠释的:

高糖饮食会促进胰岛素的发生,增进雄激素的排泄(不要觉得女生就没有雄激素,只不外比男生少罢了),这些激素的感化会让皮脂腺排泄过度,从而导致脸上皮质增多。

久而久之,你的脸就会越来越脏,炎症反映越来越严重,痤疮也来越多。

对于女生更可骇的还有:变老。

英国生物学家甘恩传授进行了一项研究:不雅察600名分歧血糖程度的受试者,得出结论“血糖和人的外不雅春秋有慎密联系关系”:

血糖值越低的人,看起来更年青;而血糖值越高,则平均比现实春秋看起来偏大。

这本家儿如果因为,体内含糖量高的人,糖会附着于皮肤层的胶原卵白,让胶原卵白变得懦弱易断,看起来显得败坏老化。

动静来历 |《钱江晚报》

这也难怪,为什么那些看起来冻龄的女星,食谱里都有主要的一条,就是“戒糖”:

张韶涵36看起来像16,她的戒糖准则是“不喝有糖的饮料”;

大S在生孩子之前,有快要10年在戒糖;

伊能静倡导“低糖饮食”,50岁看起来像15。

人之所以会美,也就是美在这种对惰性的抵当上。

② 糖化之丑:近视和白内障

经常高糖饮食的人,血液中含钙量削减。因为人体肾脏在解除葡萄糖的同时,会排出大量钙。

而缺钙,轻易让你目力受损,当作为近视眼。

对老年人来说,眼睛晶体卵白被糖化,更会导致白内障。据调查,我国的老年白内障患者里,有三分之一都酷好甜食。

资料来历 | 《医食参考》

③ 糖化之丑:配偶科病

最后说一个比力尴尬的问题:配偶科病。

曾经有位16岁的女孩,酷好吃甜品蛋糕冰淇淋,书包里甜食不竭,上课下课不时在吃。

有一天她俄然感受外阴瘙痒,连小便都感觉痛苦悲伤,没法子,去病院一查抄,成果是霉菌性阴道炎。

大夫直接就给她说:“这都是甜食惹的祸。”

新闻来历 | 女性健康百科常识

这是因为,当你吃过多糖的时辰,糖分接收不完,就会排出体外,有一部门经由过程尿液排出,使阴道的酸碱均衡遭到粉碎,霉菌滋生,激发炎症。

食物专家木森曾说:“糖,就是毒品。”

糖的风险,是比来才起头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以前我们都不知道?

三年前,美国的研究人员清算汗青文献的时辰发现:

50多年前,美国糖业富翁就经由过程贸易把持的手段,招聘医疗科研人员写论文,淡化了添加糖对心脏病的影响,导致人们一向不知道高糖饮食的风险。

也就是说,全宿世界都被这些丑恶的贸易力量谋杀了健康,长达半个宿世纪!

新闻来历 | 人平易近网—生命时报

吃糖会让你越来越高兴,从而吃上瘾。

一旦上瘾,就会让你陷入无尽头的短时候刺激中,让你不竭吃糖知足本身的欲望。而你的身体,已经在无形中蒙受了从内而外、从上到下的全方面危险。

04

/最好能从此刻做起的事/

减糖方式万万条,原则都是以下这四条。

第一条,节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包罗饭食。连一日三餐都不宜多吃,吃七八分饱就可以了。

至于那些乌七八糟的零食、奶茶什么的,赶早戒了吧。

第二条,多吃蔬菜、生果和高纤维食物,少喝果汁,因为一整个生果里面含有纤维素,会让你发生饱腹感,也能促进肠道清空。

可以给大师供给闻名大夫钟南山师长教师的方式:吃饭先吃蔬菜,把肚子填饱一点,吃的饭菜就会少一点。

第三条,加工食物时,选用粗加工的方式。不消放过多调料,一不小心你就会放多。

所以,尽量在家里吃,少吃外卖!少吃外卖!少吃外卖!

第四条,可以稍微多吃“抗糖化剂”,好比三价铬和锌。富含锌铬的食物,好比海产物、瘦肉、肝脏、苹果、黄豆、花生、核桃等。

05

/若何知道你糖吃多了/

如何知道你糖是不是吃多了?这里给一个尺度,供大师参考:

1,是否天天都要吃甜点点心

2,是否喜好吃大碗盖浇饭;

3,身边是否常备糖果、点心;

4,是否出格爱吃冰淇淋,冬天也喜好喝冰红茶等饮料;

5,是否喜好吃辛辣食物;

6,是否每顿饭都要吃到撑;

7,是否厌恶吃蔬菜、豆成品;

8,是否经常在晚上十点后吃宵夜;

9,吃饭速度是否快;

10,是否根基不活动。

这十个问题,若是你有三个以下回覆“是”,那么你的身体临时健康;

若是有四到六个,你就有问题了;

若是有六个以上回覆“是”,建议你顿时步履起来。

参考文献:

1,陆曙平易近,《宿世界糖尿病日专稿被糖化的风险有哪些抗糖化:把糖尿病阻击在发病前》,《自我保健》,2012

2,塑人,《皮肤最怕糖衣炮弹》,《生命健康 美容美体》,2014

3,加里·陶布斯,《不吃糖的来由:上瘾.疾病与糖的故事》,机械工业出书社,2018

/今日作者/

图片来历于收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 发表于 2019-03-08 00:25
  • 阅读 ( 74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