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家号 QbitAI
很难想象,此刻公共对人工智能的良多印象,其实来历于半个宿世纪前的一部科幻片子。
1968 年的 4 月,这部影片在美国上映。
在阿波罗还未登月发还第一张太空照片时,它已经描画了一片迟缓、优雅而寂静的太空,还有一个忠诚却悲剧的人工智能——
它用 142 分钟预言了人类 50 年科技文明的成长线,当作为今世科幻片的开山开山祖师、教科书式的典型。
仍是它,发蒙当今深度进修大牛 Yann LeCun 走上 AI 研究之路,开导了苹果的整个产物线……
它是《2001:太空漫游》,本年整整 50 周岁了。若影片的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还健在,白叟家应该刚好 80 周岁。
哈尔杀人
影片开首五分钟没有画面、没有对白的暗中,有如宇宙般无声和缥缈。冗长、艰涩、哲学,是片子给人最直不雅的感受。
给不雅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叙事线,莫过于人工智能“杀人事务”。
这段的本家儿线讲述了在 2000 年,人类在月球上发现了一块标的目的木星发出强烈旌旗灯号的黑石,美国当局便派出飞船前去木星查看。这艘飞船上个有两名宇航员,3 名处于蛰伏状况的科学家,和一台叫 HAL9000(哈尔)的超等计较机。
有一天,哈尔警告太空船通信系统的 AE-35 组件将有故障,宇航员查抄后发现并未有异常,他们猜测哈尔做出了错误展望。此次太空之旅逐渐变得恐怖起来,因为哈尔 9000 之前从未犯错过。宇航员有些惊慌,两人想要关失落哈尔。
全剧的飞腾在宇航员大卫和哈尔睁开决死奋斗时到临。对超等计较机来说,被关失落就意味着杀死它,为了完当作使命,哈尔先发制人杀死了沉睡的科学家和一名宇航员。存活下来的大卫最终礼服了哈尔,单身前去木星。
人工智能哈尔 9000,从此也当作为恶毒、刻毒人工智能的代表。
宿世纪预言
1997 年 5 月,当深蓝初次战胜国际象棋巨匠卡斯帕罗夫时,整个宿世界震动、讶异、唏嘘,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惊慌似乎达到飞腾。
对那时来说,AI 打败人类,是人类种族史上不成饶恕的败笔。可是,在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的 20 年前,2001 中已经描画了人类与哈尔下棋,但被哈尔打败的场景。
不只下棋。
当你真细细清点整个影片中对将来的描述有几多已当作为实际时,你也会赞叹这部片子的想象如斯精准和超前。
无论是及时影像德律风,仍是那个酷似当今 iPad 的平板电脑——
亦或是已经常态性存在的太空站——
靠语音识此外登岸系统——
仍是已经有情感的 AI 程序哈尔……库布里克想表达的将来,已经远远超出于一般构思之上,而时候轴统一时段上的我国,那时正在履历文化大革命。
不只是预言,2001 确确实实也影响了一些科技产物的研发,好比——苹果。
2001 年,苹果在开辟一条目 MP3 播放器,乔布斯心中的定位的理念是,Mac 将当作为其他产物的中间基站。
绞尽脑汁的自力案牍创意人 Vinnie Chieco 灵光一闪,俄然想起 2001 中的一句台词:Open the pod bay door, Hal(哈尔,把分手舱的舱门打开)。
Vinnie 惊喜地发现,片子中太空船放出的小飞船“Eva Pod”,与 Mac 和 MP3 播放器之间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
自此,iPod 降生。
片子背后
若是说库布里克是台前的筹谋者,那么这部影片的当作功还离不开两名主要的幕后筹谋者,人工智能前驱Marvin Minsky(马文·明斯基)和原著小说的作者亚瑟·克拉克。
MIT 传授明斯基曾和其他两人配合筹谋了 1956 年达特茅斯的那场人工智能本家儿题会议,此次会议此刻一向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研究的肇端。
明斯基是 2001 影片的参谋。当库布里克执导 2001 时,他前往就教明斯基,片子里的人工智能哈尔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本来有一个装饰着彩色标签的计较机,库布里克问我,您感觉这个怎么样? ”在接管杂志采访时明斯基回忆,“我说我认为这个计较机不该过分复杂,现实上应该只由很多小黑盒子构成。”后来,库布里克把本来的装饰撤失落,设计了影片中的 HAL 9000。
对了,片子上映后的一年,年仅 42 岁的明斯基获得了计较机科学范畴的最高奖:图灵奖,当作为第一位获此声誉的人工智能学者。
片子背后另一位功不成没的人物,是原著的小说家亚瑟·克拉克。
和海因莱因,阿西莫夫并称为“宿世界三大科幻小说家”的克拉克是一名科幻巨匠,他在 1945 年提出了 3 颗卫星笼盖全球卫星通信系统的设想,1967 年科学家们才研制出来。据说自此之后,宿世界通信卫星组织每年还要标的目的他支付象征性的专利费。
站在 1968 年的布景下看这部片子,无疑给那时公家的认知带来了强烈冲击,也发蒙了不少的懵懂的少年——好比LeCun。
深度进修大牛 Yann LeCun 在接管采访时曾多次暗示,是这部片子开导了本身。
“好莱坞片子描画的大部门场景都很恐怖,但我喜好《2001:太空漫游》中的 HAL,并不是因为它酿成了疯狂的杀人狂魔,而是因为看片子时我只有 9 岁,并因为这部片子而深深迷上了 AI。”LeCun 曾这样评价。
那时,还在上初中的 LeCun 起头对科技和宇宙感乐趣,而《2001:太空漫游》中智能机械、星际观光、人类进化等让 LeCun 沉迷。
也恰是因为自此之后对机械智能的概念感乐趣,后来选择了电气工程,然后一步步走标的目的人工智能最前沿的研究。
致敬
50 年来,无数的文学与影视作品在标的目的《2001:太空漫游》致敬。
《机械人总带动》里掌管飞船运营大权的机械人 Auto,对峙执行“非论若何都别返回地球”的程序指令,将人类船主囚禁起来。
《星际穿越》里的可以随意调节诙谐度的机械人 Tars,朴直的外形和哈尔神似。
还有通篇标的目的 2001 致敬的《星球大战》、《蚁人》、《兰戈》……甚至中国的科幻小说家、《三体》的作者刘慈欣。
在此前接管采访时,刘慈欣坦言,克拉克的小说合适公共心目中科幻的形式,作品则呈现出广漠的视野、灿艳的想象力,还有深远的哲学思惟。
“也是克拉克让我发生了写科幻的念头,”刘慈欣说,“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仿照。”
影片的结从头至尾,本家儿人公大卫变幻当作群星包抄的婴儿,重回浩瀚的宇宙星辰。
人工智能于人类当前的认知,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宇宙星辰呢?
最后,一路回忆下吧~
https://www.zhihu.com/video/974325773222518784
— 完 —
接待大师存眷我们的专栏:量子位知乎专栏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