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的进化进级能力,【改变】自我的能力。改变分为两个层面,行为模式的短暂改变,思维模式的终生改变。大大都人逗留在行为模式的短暂改变上,对于思维模式的进级无从下手。
「从明天起头,我天天夙起跑步!」你说。
枕边的老公打了个哈欠:「对峙不了几天的。」
「新的一年,我包管不再拖稿了!」你兴奋地握拳。
编纂默默地看着你:「……呵呵。」
「我要减肥!此次是当真的!」
「你哪次不说本身是当真的?」闺蜜嗤之以鼻。
「赌不赌?月底之前我必然把这本书读完!」
伴侣伸出手:「赌几多?直接把钱给我算了。」
真要赌博的话,每一次碰到这种环境,我也毫不会把宝押到你身上。我想你也能理解……换当作是你,站在傍观者的立场上,你也会一脸无奈地看着那些豪言壮语立下的 flag。——过于自傲的人,对于命运的壮大懵然蒙昧。
改变本身?有人感觉很轻易。
是很轻易。若是让你明天夙起,让你去趟健身房,或者持续一周不吃甜食,你咬咬牙,都有法子做到。这时是可以欢呼说:「看,我改变了!」
但「改变」这个词有两层意思:手机缘到问题,我们把它关机再开机,可以说手机的状况「改变」了。从头到从头至尾进级了一套操作系统,也可以说手机的状况「改变」了。它们不是一种改变,不同在于:第一种改变,是系统内部的转变,而系统仍是本来的系统。第二种改变,是系统酿成了别的的工具。
关机重启,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一点也不难。但若是有些「问题」是系统自带的 Bug,只要系统没有进级,问题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冒出来。
在糊口中,这个所谓的系统,叫做「本身」。
◈ ◈ ◈
「我正在改变本身。」糊口中,你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说。
我们相信他是当真的。但我们需要判定一下,他属于两种改变中的哪一种?对熟悉的人来说,这并不难判定,稍微多聊几句就会有感受。——固然说不清是若何感受的,但我们大要可以说:这小我是不是「真的」变了。
「他真是变了小我一样!」有时辰我们很惊喜。
「嗨!我还真觉得他改过自新了呢,成果一聊,发现仍是老样子。」更多的时辰,我们发现这小我仍是这小我。即使他的状况纷歧样,但状况只是临时的。他「本身」没有变,只是换到分歧的频道,临时解决了一些问题罢了。
可是有些问题,是跟「本身」挂着钩的。
那样的话,或早或晚,它们就还会呈现。减失落的体重还会回来,攒起来的钱还会花光,安然平静的心态又有波澜,养当作的好习惯一点一点无疾而终。
要怎么才能改变「本身」?
要回覆这个问题,你起首要理解:「本身」是什么?
山本耀司说:「本身」这个工具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此外什么,反弹回来,才会领会「本身」。 所以,跟很强的工具、恐怖的工具、水准很高的工具碰撞,然后才知道「本身」是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本身」不是自力的,而要借助于外界而存在。没有光就没有暗,没有外界,就没有「本身」。
举一个心理咨询中的例子吧。
一个年青人,家里找关系,让他做了一份安逸的工作。他混了几个月时候,感觉不克不及再这样下去:「我是在华侈生命!我要进修,天天都要有前进。」他心猿意马了一个打算:「天天下班之后,我想背两个小时单词,看两个小时书。」
我说:「好啊,为了谁呢?」
他皱眉:「为什么要为了谁?为了本身,行不可?」
一周今后他又来了:「为什么我知道本身该做什么,但就是什么都不想做?」
我说:「你不想做,有别人来管你吗?」
他想了想:「没有人管!莫非我不克不及本身管本身吗?」
「可是你又管不住。」
「我能管住!你等着看。」
又过了一个礼拜,他认可:「我管不住!你说,我该请谁来管我?」
我问:「你想做的这些事,对谁有益处?」
他想了半天,没有想到一小我。「对谁都没有益处,」说完这句话,他哭了,「没有人在乎。我怙恃只要知道我有一份工资拿,有房子住,衣食无忧就够了。我活得充不充分,背了几多单词,看不看书,他们不在乎。」
「难怪你做欠好,」我说,「因为对别人不主要。」
管不住本身的背后,他的问题是孤傲。
◈ ◈ ◈
现代社会,良多人在体味这种孤傲。
但他们并没有感觉孤傲。他们只是有点无精打采,想做良多事,又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他们改变的体例是尽力自控,那是一个徒劳的偏向。
若是他有家人,火伴,或者好伴侣站出来,说:「你做得好欠好,很主要!我在乎你天天有没有前进。」工作就顺遂得多。其实也不消他们真的怎么督促,只要能表达出他们心里的关切,想看书的青年就会增添几分动力。
因为跟人有了联系。改变了跟别人的关系,「本身」就改变了一点点。
所以他本身的问题,来自于他和外界关系的问题。他在人群中,却感知不到本身做什么不做什么,会对这个宿世界发生任何不同,或者对别人存在任何意义。那就是问题地点。他没有动力执行打算的时辰,需要的不是逼本身去执行,而是起首思虑这一点:为什么他跟别人之间,发生不了有意义的联系?
或许身边也有人关心他,他却感知不到?
他选择了一种离群索居的糊口?报名加入一个进修小组,会不会好一点?
也可能他更愿意一小我独处?
他有没有想要接近的人,却羞于表达?
仍是说,他一向在逃避别人谛视本身的目光?
……
起头思虑这些问题,概况上,跟他天天的使命清单不妨。然而,却有望使他发生真正的改变。他改变了跟他人的关系,也就改变了「本身」。
◈ ◈ ◈
每小我的「本身」都纷歧样。有人躲着别人,也有人追着别人跑。有人总在默默支出,盼着身边的人都对劲。也有人经常索取,直到别人起头腻烦。有人当带领,有人跟随,有人背叛。有人从不拒绝,还有人从不承诺。
我们经常想象出一个工具,感觉那就该是「本身」。好比说,「本身」应该是一个热爱进修的人,制订了打算,本身就能执行。想当然地相信这个,成果打算没能执行,我们无比震动:我们怎么节制不了「本身」呢!
很简单啊,因为那些都是幻想。「你是不是对本身有什么曲解?」
本身事实是什么样的?跟别人碰撞了才知道。
若是有一房子的人,别人可能会说:「你想做的事,我们不感乐趣。」于是,他再看本身想做的事,就会有完全分歧的理解。他需要跟人更多的联络。也可能有人跳出来说:「我有乐趣!」各种反映,都可以当作为他理解本身的钥匙。当然,感乐趣的人并不是活雷锋。为什么他跳出来,而其他人却无动于衷?他们是因为什么发生了联络?也许,这里又有「那小我」本身的功课。他的糊口或许也存在困扰,例如不会拒绝,背负了太多不属于他的责任……那么,他在此次碰撞中,也会看到多一点的「本身」:我为什么第一个跳出来为别人负责?
他借助别人的反映理解本身。别人也在他的反映中理解本身。
这是一种自我熟悉的体例,叫集体。
本家儿要的尝试材料,是人。
◈ ◈ ◈
客岁,我和我在清华大学的同事丽珠教员,试着做过一天这种集体。组织了三十小我,在介入者几乎没做任何筹办的环境下,搭建了一个抽象版的「尝试室」。——把他们放到一个房间里,给一段时候。干什么呢?随意互动。
经由过程这个过程,每小我城市更好地看到本身。
有人说:万一我什么都不干,坐着不吭声呢?也会看到本身吗?
是的,你连结缄默,拒绝与外界发生互动。那就是你「本身」的样子。
一小我在糊口中的一切模式,在集体中城市被呈现。因为有人,有人就必然会彼此碰撞。碰撞的成果,往往就是你。你这平生想当作为什么样的人,是光线万丈,仍是默默无闻?是招人喜好,仍是被敬而远之?你想做的事是多仍是少?是随大流,仍是标新立异?跟别人碰撞几个回合,就全都出来了。
实际和你的想象分歧。也许你想离群索居,你的缄默却引起了大师的乐趣,继而当作为了注重核心。也有可能你想尽法子引起正视,最终却招致别人的腻烦。这都可能是你糊口的写照。人群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你「本身」。
看到本身,然后才是改变。
我们不要只在系统内部的改变,我们的目标是改变整个系统。
文|李松蔚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