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 年每个春秋的分性别未婚率别离是几多?
这张图告诉我们,对于任何春秋来说,男性未婚率都是年夜于女性未婚率,好比 2015 年时 30 岁的男性未婚率为 20.4%,女性为 10.3%,相差一倍。
二,从 2010 到 2015 年,每一个队列的生齿的未婚率呈现了什么转变?
上图的意思是,在 2015 年时 20 到 64 岁的生齿,在曩昔 5 年里面有几多比例成婚了。好比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最高值呈现在 26 岁,意思就是一个 1989 年出生的生齿,从 21 岁(2010 年)到 26 岁(2015 年)一共有 46%的生齿成婚了。
这张图告诉我们,在曩昔 5 年头婚的男性和女性春秋分布有很年夜差别。女性更年青一些。
三,从 2010 到 2015 年,哪些人成婚了?
用图 2 的比例乘以每一个春秋的生齿,可以获得上图,代表了曩昔 5 年里从未婚迈入初婚的生齿春秋分布。按照抽样比计较,在 2010 到 2015 年,一共有 4490 万男性成婚,同时又 4450 万女性成婚,两者之间的差别可能是抽样比例差别。
这张图告诉我们,在曩昔 5 年里面,28 岁以下的当作婚生齿,女性比男性多 740 万。而在 28 岁以上的当作婚生齿,女性比男性少 790 万。
四,接下来几年,要成婚的男性和女性的数目和比例别离是几多?
从上图可以看到,2015 年时,10 到 18 岁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不变在 1.2 摆布,且 10-18 岁每个春秋生齿数目比 19 岁之后的未婚生齿数目也要少良多。
四张图放在一路,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1,「剩女」远比「剩男」少,无论同春秋比力仍是总量比力都是如斯。
2,当年夜龄未婚男性成婚时,他并不会去寻找同龄未婚女性——因为同龄未婚女性比拟他们来说,数目其实太少了。他们会去寻找春秋更年青的女性当作婚。
3,1990 年之后出生的生齿(2015 年时 25 岁或以下)履历了一个快速的出生生齿下降,但与此同时他们的性别比例仍然不变在 120:100 如许的高位(各春秋性别比问题参考这个回覆chenqin:你听信过最久的谣言或假话是什么?)。
把上面这三个结论再综合一下,就能获得更进一步的结论:
1990 年之后出生的男性,越来越可能无法找到配头。因为和他们同春秋的女性太少了,此中又有一多量会和春秋较年夜的男性成婚。而比他们春秋小的女性,也越变越少了。
三年前写下了这个回覆,chenqin:「2025 年时中国将有 3700 万独身汉」的数据靠谱吗?有什么解决法子?,做了一个展望,越年青的男性,「终身不婚率」也会越高。2000 年出生的男性,将会有七分之一摆布终其平生都无法找到配头。这个展望在今朝看来,应该是越来越可能趋势于实际。
为了验证这个判定,我们用 CFPS 数据做了一个保存阐发。将 2010 到 2016 年四个 panel 的 CFPS 数据归并在一路,计较每一个春秋出生的生齿的成婚风险,即每个春秋从未婚到成婚的概率大要是几多。
这张图是四个年份出生的女性从 20 岁起头每年的成婚概率。横坐标代表从 20 岁起头的年份,纵坐标代表在该年竣事后有多年夜比例成婚。
可以看到,无论是 1985 年出生仍是 1991 年出生,女性的成婚概率曲线几乎是重合的。到了 30 岁(横坐标 10),女性的已婚概率都接近 100%。
这张图是男性的成婚概率。可以看到,分歧年份出生的男性,其成婚概率曲线较着不重合——新出生的男性的成婚概率曲线,红线比蓝线低,黄线比红线低,一年比一年在降低。
按照此刻的曲线标的目的右延长,我们能年夜致想象到,男性的婚姻概率曲线很有可能会呈现进一步发散,等 1991 年出生的男性到了 2021 年 30 岁时,已婚比例可能沿着此刻的曲线到 75%摆布,甚至更低。见下图红线的一个猜测。
按照历次普查数据计较,一个 30 岁的男性,2000 年时的未婚率是 10%,2010 年的未婚率是 18%,2015 年的未婚率是 21%(因为抽样代表性问题,和 CFPS 计较的比例有所差别),2020 年的未婚率会上升到 25%,将来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到 30%甚至更高。
在 2015 年时,我们每看到 1 个 40 岁未婚的「剩女」,必然同时存在 4 个以上的 40 岁未婚「剩男」。
所以,「年夜龄剩女如斯多,剩男却百里挑一」并不克不及代表全局。
事实是,比起「剩男」来说,「剩女」完满是可以忽略的。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