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胆碱受体可以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最典型的是在神经元的细胞膜上。这些通道存在于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连接处。在典型的神经元中,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是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能随着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运动而打开和去极化细胞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它可以通过产生动作电位来激发神经元。在肌肉中,通过受体通道释放钙可以引起收缩在这个过程中,钙离子揭示了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结合部位,使它们能够结合和收缩肌肉。一种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因其与毒蕈碱的结合亲和力而得名,毒蕈碱是一种在蘑菇中发现的化学物质,这些受体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不同,因为它们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而不是离子通道,因为它们参与人体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它们通常参与神经元的恢复机制和全身的抑制机制。毒蕈碱受体有五种主要形式,标记为M1到M5。第一种,M1,在节后神经元中发现,它们介导动作电位的恢复或减缓最初的膜去极化。第二种类型是M2,存在于心脏,它降低心率和心房收缩力,以抵消交感神经系统的刺激。第三种类型是M3,分布在整个心脏的平滑肌和血管壁中第四个,M4,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信号抑制剂,而第五个M5的位置未知。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