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能帮助科学研究么?

图片:游研社 / 知乎 游研社,看懂游戏,研究欢愉。

当然可以啦,方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天文学家米歇尔·麦耶曾“招募”浩繁 EVE 玩家作为他的尝试助手。

2016 年 3 月,《星战前夕》(EVE Online)上线了名为“摸索打算”(Project Discovery)的内置小游戏,许可玩家判定人类卵白质染色图,以帮忙游戏外的抗癌药物研制。

2017 年 7 月,摸索打算的第二阶段“系外行星”上线,涉及的科学项目从生物学酿成了天文学:玩家需要按照恒星的敞亮度转变判定星系内是否存在行星。

2019 年 10 月,日内瓦大学天文学系声誉传授米歇尔·麦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原因是“发现了一颗环绕太阳型恒星运行的外行星”。

这些事当然不是毫无关系。上文里与 EVE 官方 CCP 合作并本家儿导了摸索打算第二阶段的科学家,恰是方才获得诺奖的米歇尔·麦耶,他不仅多次在公共场所颁发演讲,标的目的 EVE 玩家诠释这一打算的可行性和严厉性,还在游戏中以 NPC 的身份呈现,标的目的介入打算的玩家诠释“弄法”并发放奖励。

我们已经知道良多试牟利用游戏完当作科学研究的打算了,它们涉及方方面面,考古研究、医疗健康甚至战争决议计划,而 EVE 的摸索打算可能是此中最为严厉,也最为可行的项目。很大水平上,摸索打算之所以严厉可行恰是因为它赐与玩家的使命很是简单——当好一小我肉识别器。

“系外行星”项目基于 2006 年被发射到外太空的天文千里镜 CoRoT,它会把收集到的海量天文数据传回地球。这些数据必需颠末阐发才有意义,在以前,天文学家们要把大量时候投入到阐发天文数据中,即使有计较机辅助也没法取代人类的判定。

这些判定自己良多时辰并不复杂。好比在系外行星项目中,判定是否存在行星的尺度很简单:脉冲星之外的恒星亮度转变一般是无纪律的,而若是有行星在环绕恒星扭转,恒星就会因为这种公转而发生有纪律的亮度转变。玩家在内置游戏中,只需要不雅察亮度转变是否有纪律,然后标注出来就行。整个过程并不需要玩家把握何等严厉的天文学或者物理学常识。

有些人担忧“若是有玩家乱标注怎么办”,现实上这种担忧没有太大需要。这种操纵大量人员担任识别器的项目早有当作功的验证——网上常见的谷歌验证码就是谷歌练习 AI 打算的一部门,这一打算已经证实,只要介入的人数够多,个体拆台的人不会影响到数据的真实性。

本家儿导打算的米歇尔·麦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恰是因为他发现了第一颗环绕类太阳恒星运转的系外行星,这是天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之后的几千颗系外行星都基于这一发现。固然这一发现的时候是 1995 年,那时辰 EVE 这条目游戏都尚不存在,但玩家们现实上至今仍然在介入的,就是这一诺贝尔奖当作果的后续研究。

若是你也在 EVE 中介入过这一项目,也许可以在简历里这么写:“经由过程相关测试与尝试数据,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当作果供给了靠得住的数据支撑”

文 / 鱼人蹦蹦

  • 发表于 2019-10-14 09:08
  • 阅读 ( 78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