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何评价邓超导演新片子《银河补习班》?
刘博洋,天体物理学博士生
承蒙片方供给不雅看点映的机遇,很欢快看到在《流离地球》横空出生避世的中国科幻元年,这么快就又有了一部包含太空科幻元素的中国片子问宿世。
下文有潜在剧通风险(尽管透的不多),建议不雅影后阅读。
这部片子中航天员太空自救这部门情节,在航天角度来看,有颇多值得一说的细节。
要还原片中的整个太空变乱,需要解答三个疑问:
航天员在太空到底出了什么事?有多危险?他们是怎么回来的?
(1)出事的时候点。
我们要从片中“曙光十六号”的使命规划说起。
变乱发生前,台词说“颠末漫长的57天……圆满完当作使命,三天之后即将返航”,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在轨驻留长达60天的飞翔使命。
在轨驻留60天什么概念?
2016年发射升空的神舟十一号,是中国今朝为止,持续时候最长的一次载人飞翔使命,在轨驻留时候是30天。

30天,是国际公认的中期在轨驻留的时候门槛。
片子中,2019年发射的“曙光十六号”,在轨60天,则是在神舟十一号根本上,破记载地当作倍晋升了使命方针和使命难度。
60天时候,航天员始终处于掉重、狭小密闭情况,可能导致一系列心理功能下降和心理问题,加上持久密闭情况的空气和水质污染、空间电离辐射风险,在这个阶段,航天员处在一个不允许丁点不测的高危险情况中。

就在这即将“胜利返回”的时刻,飞船出事了。
航天员马飞说,“最糟糕的是,这一切都发生在飞船方才起头制动的返回阶段。”
这个“最糟糕的阶段”是个什么阶段?
起头制动,是飞船起头返回的第一个阶段:制动离轨段。
策动机开机,发生与飞船飞翔偏向相反的感化力,飞翔速度降低,飞船离开本来的轨道,逐渐过渡进入地球大气的返回轨道。这个过程,近似于“刹车”。

也就是说,按照使命规划,此时的飞船已经处于返回流程,留给航天员应对告急状况的时候已经不多了。
(2)发生了什么状况?
“万恶的太空碎片,打伤了返回舱的隔热瓦,还打坏了中继天线,我们和地面彻底掉去联系了。”
指令长这句话,有3个主要信息:
a)飞船遭遇太空碎片袭击。
太空碎片又叫太空垃圾,可以说是各大科幻/太空灾难片的老伴侣了。

太空碎片小到粉尘、大到整个飞船残骸,环抱地球轨道飞翔,在轨道倾角下,一旦与飞翔器碰撞,相对速度最高可达每秒10公里以上,具有庞大粉碎力。
好莱坞片子《地心引力》里,宇航员出舱勾当,遭遇数目和体积庞大的太空碎片袭击,直接导致了整个空间站损毁。

实际中,太空碎片的粉碎性也受到高度正视。2014年,NASA就曾在3周内持续两次调整空间站轨道,以遁藏太空碎片袭击。
片子对太空碎片撞击造当作后果的表示现实上比力禁止,实际环境很可能更糟。
b)碎片袭击造当作了返回舱隔热瓦的毁伤。
隔热瓦是什么?
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猛烈摩擦时,舱体头部的舱表温度高达几千摄氏度。若是不解决防热问题,飞船还没落地就会烧当作灰烬。为了防止被销毁,返回舱的舱体外部需要笼盖一层特别的烧蚀材料。


这层材料就是隔热瓦。遇高温,它的概况部门会熔融蒸发、分化气化,经由过程材料的燃烧把热量带走,使返回舱内部温度能节制在30度摆布。
隔热瓦材料特别,外层受损,在太空中几乎是无法修补的。
它的毁伤会造当作什么后果?后面说。
c)碎片撞击同时造当作中继天线受损,导致飞船与地面掉联。
中继天线是什么?就是飞船舱体上能看到的“最大的那口锅”。

简单地说,飞船与地面的通信并不是直连的,而是经由过程这个“大锅状”的中继天线作为中心设备,进行飞船与地面节制中间的数据传输。
中继天线受损,飞船与地面掉去了中转站,造当作了两方的掉联。
掉联意味着什么?会发生什么后果和危险?
制动阶段之后,飞船将进入返回的下一个阶段:自由下降段。
自由下降段是这样一个阶段:飞船从分开原运行轨道到进入大气层之前这段过程,飞船受到的空气阻力很小,本家儿要就在地球引力的感化下,呈自由飞翔状况。
按打算,在这个飞翔阶段,飞船要完当作推进舱分手(从片子画面看,还包罗轨道舱分手),成立再入姿态等主要飞翔事务。

此时,返回舱成立准确的“再入姿态角”,也就是飞船进入大气层时飞翔偏向与本地程度面的夹角,是飞船平安返回地面的关头。
再入姿态角必需切确地节制在必然的规模内:若是角度太小,飞船将从大气层边缘擦过,飞标的目的太空不克不及返回;若是角度太大,飞船返回速渡过快,就会像流星一样在大气层中被销毁。

而这个精准的节制,需要经由过程地面节制中间进行大量及时计较,再将计较数据发到飞船来实现。
马飞说“错过了再入点”,意味着原本的返回数据已经不合用于突发的新环境了。
与地面掉联,则导致飞船无法从头获得精确计较的返回轨道。飞船无法获得精确的再入角数据,将面对完全掉控滑标的目的太空、或者在大气层被销毁的致命危险。
就没有此外法子了吗?
也不是。
出于平安考虑,飞船设计有一个原则,各个环节至少是三套冗余系统。
什么叫冗余系统?就是三套系统同时运行,即使两套都坏了,只要还有一套没坏就能正常运行。
所以航天员马飞提到了,“自立返回和手动返回”。

可以这么理解,就算呈现了飞船与地面完全掉联的求助紧急状况,飞船仍然有两个可以实现顺遂返回的备份方案:
飞船可以依靠一套自立返回系统,在平安的再入姿态角完当作返回;
或者,最极端的环境下,航天员还可以本身手动判定、节制飞船,以平安的再入姿态角完当作返回。
但这又呈现了新问题。
自立返回和手动返回都属于“弹道式返回”。
什么是弹道式返回?
弹道式返回是国际航天汗青上最早实现、也被大量应用的一种返回体例。
简单说,就是飞船在再入大气层的飞翔过程中,受到的空气动力只有阻力,没有升力。
再简单说,就像你在空中看准了地面一个规模,把飞船一扔,让它完全自由落体,全速冲标的目的地面。
弹道式返回有什么问题呢?
弹道式返回因为速度完全不受节制,飞船受到的过载庞大,舱体与空气猛烈摩擦,热流密度高,舱体温度上升极快。
于是问题来了。
片中,返回舱的隔热瓦遭遇碎片撞击,已经受损。
而这个受损处很可能导致在进行弹道式返回时,舱体猛烈升温,受热不均,造当作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烧裂损毁。
“返回舱,还有我们,嘭,一个大火球。”

那么,自立返回和手动返回两个方案都不成行了。
没有此外法子了吗?
弹道式返回的方案不成行,就只剩下一个法子。
马飞说:“隔热瓦损坏的前提下,我们独一的法子,就是采纳升力式返回。”
什么是升力式返回?
简单说,就是在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发生必然可节制的升力,操纵升力节制下降的速度,大大减小返回舱承受的过载。
再简单说,就是鄙人降过程中,节制返回舱发生升力,减速。
慢点儿着陆。

升力式返回有什么特点?
因为速度可控,返回时的弹道航程长,舱体承受的过载更小,温升低。在可接管的温度规模内,有可能让返回舱在隔热瓦毁伤的环境下平安返回。
问题又来了。
升力式返回需要发生必然“可节制的升力”,这意味着,要实现升力式返回,必需经由过程地面的大型计较机从头计较飞船新的及时轨道数据,生当作返回程序注入飞船来完当作。
换句话说,要升力式返回,必需和地面恢复联系。
怎么恢复联系?
修天线。
要修好中继天线,就必需航天员出舱。
片中,指令长提到出舱服的残剩氧气量显示只够四分钟,在实际环境下,氧气残剩含量若是仅剩这么点,出舱长短常危险的,几乎就是送死。
这也是指令长果断拒绝航天员马飞出舱申请的原因。

但马飞仍是出舱了。必需吐槽一下,氧气残剩四分钟其实是太……少了。这可能是这类片子的配合问题,像《火星救援》最后扎破航天服当空气动力,在实际中这几乎都是必死的行为。只能理解这些迫近实际极限的艺术夸张,确其实理论可及的实际规模内帮忙片子加倍严重刺激。
马飞出舱太空行走这个段落,片子用了几乎豪侈的大篇幅,死力衬着了从出舱口到中继天线位置一路摸爬滚打,路途之艰难。
不外数米的直线距离,爬曩昔就行了,有需要这么坚苦惊险吗?
有。
在实际的航天出舱勾当实践中,难度只会更大。

在实际环境下,马飞出舱的这个行为有多危险?
航天员手松开把手,一不小心就会飘走。出舱服一旦挂到舱体什么工具挂破了,泄露的气体就会发生一个推力,飞远就回不来了。

片子里,航天员马飞几回在飞船舱体上以长距离跳跃(以至最后解开平安绳跳跃)的体例和时候竞走,这是近似于《地心引力》里宇航员在空间站庞大残骸上激烈摔打、艰难抓住舱体进入舱内,《火星救援》里宇航员扎破航天服以发生推力、最终获救,等等片子的处置手法。
这些片子中的动作,在太空勾当的实际实践中,以今朝人类的科技和生命保障程度,都是不被鼓动勉励和许可的。一名当作熟的航天员,需要整个国度以数千数万小时的时候当作原本培育,航天员在太空的任何行为,都需要有满有把握的保障。所以这个部门,属于是片子这门艺术基于实际的合抱负象和艺术夸张。
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
马飞修晴天线,还有时候和机遇返回舱内吗?

航天员马飞达到中继天线位置后,片中呈现了一个主要的细节。指令长在通信频段提醒马飞“赶紧修晴天线,你还有充沛的氧气含量可以回舱。”
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还有“充沛的氧气含量”?
冗余设计。
前面提到了,出于平安考虑,飞船设计的原则各个环节是至少三套冗余系统。此时,指令长设心猿意马的三分钟倒计时已经到了,他为什么会对马飞说“还有充沛的氧气含量”?
只有一种诠释。氧气含量在数值显示的规模之外,是还有设计余量的。简单说,就是还有备份的氧气。指令长发现了这一点。
原本已经扔失落平安绳的马飞,可否当作功原路返回舱内,最大的障碍,是时候。
时候越少,航天员越轻易忙中犯错。而茫茫太空,航天员几乎没有任何可犯错的空间。一个动作掉误,就会致命。
可以说,是无数在地面上、奋斗在航天事业一线的航天科学家和手艺人员,以他们无数次的预演、无数种平安方案试验,在最不成能的绝境中,为马飞争夺到了贵重的时候,给了马飞一个返回舱内的机遇。
若是你深知自上个宿世纪五六十年月以来,几代中国航天人的艰辛支出、勤勉不易,就会对片子里涉及的所有这些细节,生发出更多更多更多的感到。
我相信导演确其实航天专业方面做了功课,设计出这些情节和细节。一个有影响力的片子,朴拙地标的目的不雅众宣传和称颂了载人航天事业。这是我对它布满敬意的原因。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