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末起,「996」一举当作为职场热词。其所代指的「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的工作节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报复。

· 程序员们在Github上倡议的「996.ICU」勾当
然而回首汗青不难发现,抗议者们所本家儿张的「八小时工作制」和「做五休二」,在很长的时候里都不是通行的规范。在此之前,很多国度都对工作时候做出了多样的测验考试。
对「工作日」最主要的改革,呈现在1930年月当作长中的两个超等大国。纵览美国与苏联的工作日轨制,很轻易看出:决议你一周工作几天的,并不只是黑心老板和无良企业。
工作日轨制是更大的社会经济轨制的一环,也折射着国度经济道路的偏向和取标的目的。我们的日常糊口节拍,被迫遵循汗青的大水,只是身在此中者往往不明所以。
没有周六的中国人
开国之初,中国的工作轨制就有法令律例可循。
早在1952年,劳动部就在《关于我国人员工作时候歇息时候条例》中明白划定了8小时工作制,还明白要求职工「每周工作六天、歇息一天,每年有22个工作日休假」。

· 周末游览松花江
不外,实践风标的目的很快偏移。为了更快的扶植社会本家儿义,政策在具体执行中,往往采纳十分矫捷的法子。
建筑业最先获得了超时工作的「宽免权」,而原本的「做六休一」,也被改当作了「每两个礼拜公休一天」。
除了出产之外,人们还需要投入大量时候介入政治进修。很多机关、企业为了组织进修和业余勾当,都实施了提前一小时上班和推后一小时下班的轨制。
大跃进前夜,刘少奇带头喊出标语,要求国营部分的青年人抛却八小时工作制的设法:
(国营贸易)天天八小时工作,晚上不办公,要那么正规干什么?
在我们的工作走下坡路、搞不赢本钱本家儿义的时辰,为什么还必然要对峙八小时工作?为什么不克不及做夜班?
——刘少奇《国营贸易要有矫捷性》一九五七年四月七日
工人们在歇息时候的额外劳动,被称为伟大、名誉而准确的「义务劳动」。

· 鼓动勉励大师加入「义务劳动」的海报
然而,超长工时没有带来工业成长,却导致了紊乱和低效。
那时的中国是宿世界上工时最长的国度之一,工人每周劳动时候跨越60个小时,而工作轨制却又十分紊乱。
有些处所可以在炎天提前两小时下班,气温跨越38摄氏度便放假;别的一些单元,每个月可以请三天带薪病事假,持续歇假半年之内,只扣奖金而工资照发。
固然劳动时候长,但劳动效率极低,这样的超时工作,很难说对工业成长有什么较着增益。直到鼎新开放后的1987年,才呈现「缩短工时课题组」,起头研究这方面问题。
课题组发现,超时工作不仅对提高产能感化有限,还会造当作消费匮乏的经济问题:持续工作六天之后,大部门人会操纵残剩的贵重周末一天来陪孩子、看白叟、做洁净等家务,而没有多余的精神进行娱乐消费。

· 「战斗的礼拜天,委靡的礼拜一」
若是改当作「做五休二」的轨制,有可能刺激更多群众进行消费。缩减工时,是一种「低当作本高效率地节制内需的宏不雅调控手段」。
但课题组的提议却迎来了上级带领的果断否决。
老同志认为,当今中国的社会本家儿义扶植使命太艰难了,七天都做不完,中国今朝的状况不克不及实施五天工作制,相反,还要进一步增强劳动强度,进一步从劳动供给的角度来刺激经济成长。
老同志的设法,其实是一种朴实的「供给侧鼎新」不雅念,这种设法曾普遍风行于社会本家儿义国度。1929年,我们曾经的老迈哥苏联,也试图想法子,经由过程增添劳动,来实现工业化的跃迁。
苏联的「供给侧鼎新」
苏联的革命,比50年月的中国更巧妙也更彻底,不仅改变了工作轨制,还彻底隔了旧历法的命。
沙俄在很长的一段时候都对峙利用儒略历。直到列宁时代,才将历法从旧沙俄的「儒略历」改为公历「格里历」,俄国的时候得以与欧洲大陆一致流动。
而斯大林的新历法例完全改变了公历的设心猿意马。苏维埃革命历法缔造性的划定,每月都是30天、有六个礼拜,每周五天。
然而,这样会发生一个问题:一年只有360天。为了弥补少失落的五天,革命历在每年都插入「列宁日」「劳动节」等不属于任何月的五天节日,碰着闰年时,则在2月30日后再加一天。
这样一来,新历法就不会有任何计日不切确的问题,完美的与公历契合。

· 苏维埃革命历法,1930年
不外,既然到最后仍是要千方百计的和公历一致,苏联当局干嘛又要大费周章的从头设计一套历法轨制?
和变化的日历相顺应的,是工作日轨制。
在沙皇时代,俄罗斯和其他欧洲国度一样,实施有稠密基督教色彩的「做六休一」。周一到周六是工作的时候,周日则是独一的公休日,人们在这一天做礼拜、走亲访友,或者举办婚嫁丧娶的典礼。
而在列宁时代,工人们轨制上不消做六休一,但现实上却要在周六加入「义务劳动」。列宁曾把这种义务劳动称之为「伟大的创举」。

新历法打破了这种糊口体例。和一周五天同时奉行的是「持续工作周」:一周五天,天天都用分歧的颜色和符号标识表记标帜。
工人们被分到分歧的小组中,实施别离轮休,平均每人每周歇息一天,做四休一;但始终包管一些人歇息,一些人工作,工场不断工。

· 1930年苏联的工作周打算,分为「锤子」「镰刀」「麦穗」「书本」和「红旗」五组,红星代表五天节日
这样的轮休轨制对工人似乎是件功德。比起沙皇时代,持续工作周轨制下的工人们每年多出了二十多天的歇息时候,天天的工时也被限制在七个半小时之内,劳动强度看似大大减小。
另一方面,连休轨制也包管了工场里的机械不会停机,天天都要运转,「大大提高了工业化的效率」。
这种对工业成长的追求,和苏联在一五打算时代的「工业焦炙」一致。具有轨制进步前辈性的苏联,一向没有可堪匹配的出产力,甚至到1929年苏联全国年产汽车都不到100辆。
斯大林将工业成长的注重力放在了供给侧。他认为,增添出产时候,就可以或许提高工业产量。持续工作制,看似点燃了苏联工业成长的引擎。

· 苏联一五打算时代的工业扶植当作果:第聂伯河水电站和斯大林格勒拖沓机厂
但最先对这种新的工作轨制暗示不满的,恰好是多了二十多天假期的工人。他们发现新的轮休体例给本身的糊口秩序造当作了大紊乱。
有人给《真理报》写信埋怨,本身轮休的时辰老婆和伴侣都在工场,孩子也在黉舍,「不得不独自渡过的假期,并不算真正的休假」。一周五天里不存在周日,东正教信徒没法做礼拜,也找不到一个集中歇息的时候来举办婚礼,社交糊口根基陷入瘫痪。
并且,固然一五打算半斤八两火热,五天工作制到底有多大帮忙却很难证实。
「不断机」固然可以增添产量,却极大的增添了机械运转的承担,轮班的工人也纷歧心猿意马有多谙练的操作手艺,机械损坏当作了屡见不鲜。
苏联在「一五」时代的工业当作就,与其说是来自五天工作制,还不如说是来自从美国、德国引进的机械和本钱,以及看待工人的「酷刑峻法」:
工人不克不及「私行分开工作岗亭」,缺席、甚至迟到跨越20分钟,都有可能被解雇;而一旦掉去工作,就意味着掉去领取口粮和利用公寓的权力。
在严酷的规章下,苏联工人们小心翼翼的缔造了一五打算的「工业古迹」。

· 1931年的苏联海报:「否决我们之中的假积极分子」
这个成果,和五天工作制最初设想中的「工人权益与工业成长两手抓」,已经有了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削减工时」与大萧条
同样在1930年月实施工作日鼎新的,还有日后将居于铁幕另一端的美国。
那时的美国同样和欧洲看齐,采用「做六休一」的工作日轨制。不外,在本钱和资本双重富集的新大陆,工人的福利一向远好于同期的欧洲。
美国工人的现实工作时长一向在迟缓削减,从1900年到1920年,工人的每周工作时候下降了约8%;与此相对的是工人收入的迟缓增添。这一事实的天然成长,最终导致了被葛兰西称为「福特本家儿义」的工业社会模式。
1926年起头,亨利·福特在他的汽车工场中奉行双休日。固然福特果断的否决工会,他工场里的工人却享有一般工人可望而不成及的福利:不仅工资高于平均程度,还能享受比其他工人多一倍的假期。
福特的做法源于他的市场理念:增添的假期有利于促进工人们的消费,尤其是开汽车出门度假。而福特那时本家儿打的车型,就是价钱低廉而适用、合适通俗家庭需求的T型车。

· 福特和他的汽车
与出产驱动的工业化分歧,福特的经济理念更正视消费的驱动感化。削减工时,和提高收入、设立「最低工资」,都是从出产着手对「福利本钱本家儿义」的测验考试。
这种消费为先的「需求侧鼎新」并没有在20年月引起附和。不少保守者抗议道,在周六歇息,是对天主在七日创宿世的不敬。
不外,天主的旨意最终也没有盖住经济危机。
1929年,大萧条囊括了美国,以股票价钱的震动为开首,发生了一系列恐怖的连锁反映:银行挤兑,工场关门,工薪阶级贫苦化,还有普遍的掉业。

· 大萧条时代,美国的掉业率估值一度飙升到了20%以上

在大萧条的日子里,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本家儿持了大量公共事业,进行农业补助,测验考试了多重体例来振兴美国经济。他的做法与凯恩斯本家儿义不约而合:因为私营部分不克不及供给足够的投资,当局必需在此时增添支出,将出产维持在正常程度。
不外,高达25%的掉业率和他的鼎新方针各走各路。雇本家儿们为了压缩人力当作本,纷纷大幅提高工人的工作时长,有些行业工人每周工时甚至达到了60个小时。
为了让更多的人有工作、介入消费,也为了应对可能的内战苗头,新政在1938年公布了《合理劳动尺度法》,强制划定了全国的工时:一礼拜的最高不得跨越40小时。
同样为了削减掉业而划定「做五休二」的,恰是处于「下岗潮」中的中国。1980年月,原本缺乏破产办法的企业被许可申请兼并和破产。在鼎新开放的历程中,大量欠债企业纷纷倒闭,工人们被迫「下岗再就业」。
在庞大的掉业发急海潮下,中国为了「增添就业岗亭」,在1994年奉行了五天半工作轨制;一年之后,又敏捷的改当作了五天工作制。
不外,比五天工作制更有用果的,似乎仍是经济自己的纪律。
真正将中国带出下岗危机的,不是五天工作制,而是蓬勃成长的市场经济。私营部分吸纳了大量下岗生齿,而在90年月初的私营海潮中拼搏的人们,反而并没有那么在意工作时长:对他们来说,「加班」意味着收入增添和可能的阶级上升,他们毫不勉强的起头了奋斗。
工作时长问题,归根结底仍是国度体系体例和经济成长的博弈,汗青的行程,高于报酬的工作日轨制设计。

· 深圳蛇口的出产口号
这个事理,在1930年月的美苏两国同样合用。
在美国,《合理劳动尺度法》没有带来社会消费的较着晋升,正如罗斯福新政,并没有真正将美国拉出大萧条的泥潭。最后,大萧条以美国插手二战而终结。当局的巨额战争支出鞭策了国度经济的苏醒,并最终当作功的降低了几乎令人一筹莫展的高掉业率。
战争也压制了苏联在「斯大林体系体例」下的经济与社会危机。
卫国战争前,苏联强行集体化、强制超时劳动和单方面成长基建与军工的做法,已经激发诸多矛盾。战争的爆发,反而给这种经济系统供给了一个均衡点。有学者认为,「第二次宿世界大战拯救了那时的苏联」。

最终,是一场战争,而不是工作日轨制,当作就了两个超等大国。而工作日轨制的变迁,在当日真实情境中并没有几多高调的标语和意识形态价值。它们不外是汗青行程的小小副产物。
文|刘喜
大象公会| 常识、见识、见闻,最好的饭桌谈资,知道分子的进修基地。微信搜刮「大象公会」(idxgh2013),领受更多好玩内容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