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美国长盛不衰的:美国的大学精神是什么?

美国的大学精力

很多从美国归来或尚未归来的中国籍拜候学者,出格热衷于谈及美国的“大学精力”,并尤其习惯于强调这种大学精力对美国教育、甚至美国国力的长盛不衰,起到了多么主要的境界。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半斤八两一部门热衷谈及美国大学精力的中国人,却往往吝于详谈这种精力的细节,仿佛精力真的仅仅是一种“精力”,一种大而化之或纯“形而上”的工具。

其实美国的“大学精力”简直值得取法借鉴,但所谓“精力”并非纯抽象或理念的工具,而是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所构成的。

自力、质疑和博识

很多闻名美国大学及大学教育家,都非分特别注重强调大学学术的自力性,以及在大学里培育自力思虑能力、习惯的主要性。

好比1993~2013年担任耶鲁大黉舍长20年之久的闻名经济学家理查德·莱文(Richard Charles Levin)就曾在分歧场所频频强调,大学生最主要的就是“必需习惯自力思虑,并学会若何自力思虑”,得出本身自力的结论是最主要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任校长、传授都很是强调尊敬师生的自力学术自由,这种对自力学术自由的尊敬促使该校敢于在麦卡锡本家儿义流行的50年月强调兼容并包,宽容看待被“刮目相看”的知名天然科学家,更令该校在60~70年月始终洋溢着反越战和否决种族歧视的自由本家儿义气息。又好比“美国大学精力的最早倡导者”杜威(John Dewey)则强调“教育和平易近本家儿本家儿义密不成分”。

尊敬自力性的起点,是海说神聊美高档教育界、甚至整个海说神聊美社会对个性和小我自由的极端尊敬(杜威名言“教育的目标只有人自身,怙恃和教员才会有目标”),可以说,年青的美利坚恰是依靠这种对个性的尊敬和庇护,才能在短短200多年间异军突起、后发先至,若是安分守纪地沿着“旧宿世界”大学的窠臼去走,就很难有今天这种跨越式的成长。

自力性毫不仅仅是一种大而化之的“纯精力”,而是渗入于大学糊口、架构的各层面:教师、学者和学生可以按照本身的需要、意愿,在必然框架内选择本身的课题、研究偏向和课程搭配,而不必过度受窠臼的羁绊;黉舍的各级办理者也可以按照本身的判定,提出各自的学科设置,选择教师和讲义,放置讲授纲领,校董一旦投票经由过程,凡是就不会随意干涉干与……自力性最宏不雅的表现,莫过于美国各州都有本身自力的教育律例和高校办理法则,而各州内部公立、私立和其它类别高校又各行其是,而最微不雅的表现,则是每个学生的成就都是“自力”的——本人可以随便查,但不会作任何公示。

大学精力的自力性,具体表示为对证疑的鼓动勉励和宽容。

前几年美国《美国新闻与宿世界报道》和卡耐基教育基金会在将纽约州立宾厄姆顿大学列为“研究勾当最活跃的综合性大学”时曾不约而同地评论称,这所由社区学院成长起来、汗青不外刚满半个宿世纪的年青高档学府,之所以能在不长时候内当作为所谓“公校常春藤”名校之一和学术活跃的研究型学府,对证疑的鼓动勉励和宽容,对学术证实的庇护至关主要。而《今日美国报》2004年将该校列入“最具国际不雅的美国大学TOP5”,原因正在于该校不仅鼓动勉励学术证实和质疑,甚至“内引外联”,那时该校1/5的在读博士生加入了各类形式的跨校学术交流,并吸引了大量持分歧学术不雅点的海交际流人才,这对于一所处所高档院校而言,长短常惹人瞩目标。

对证疑的鼓动勉励并非倡导师生“钻牛角尖”、“抬杠”或“认死理”。正如莱文所言,大学里“最主要的是质疑,对任何事物、任何来历的信息都要先存疑,不管这些信息来自师长、同窗或书本”,但“质疑的前提是进修,要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提问,就必需先堆集足够多的布景信息”,很多美国教育家都强调,质疑的前提是把握足够多、足够专业的布景和根本常识,把握足够的数据和论据,唯如斯,才谈得上有价值的自力思虑和自力结论,惟有由靠得住论点、论据和论证及完整论证链撑持的质疑,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大学精力”——按照杜威的名言,就是“斗胆假设,小心求证”

而要确保这一点,主要的就是“博识”。

美国大巨细小的院校一方面强调专业性,另一方面也鼓动勉励学生兼课、跨学科进修和研究,很多闻名院校都设立了所谓“根基课程”、“焦点课程”,而且在大一新生入校时就经由过程各类形式将这些信息交待给他们。好比在哈佛大学,分歧学科、学术研究项目和校园内社团组织,都有各自保举的“焦点课程”,其特点都是尽可能环绕学生本专业,并普遍涉猎更多的边际学科和根本学科,这样做的目标,是让学生不会在从事专业进修和学术研究时脑筋受到禁锢,并为学生们在专业进修达到必然水平后的触类旁通和斗胆假设、斗胆质疑,供给坚实的根本。

精英与平权

很多华人学者谈及“美国大学精力”时酷好引用一段“来路不明”的所谓“美国大学精力原版”——“使大学当作为缔造和保留人类文明的场合。当作为培育智者的处所。当作为人类精力资本传递和常识缔造的最佳书院。当作为一个布满缔造和立异的具有自力风致的思惟熔炉。当作为一个拒绝俗气、对峙操守、尽力用思惟常识、精力呼喊社会良知,指导社会前行的精力家园”。然而不少质疑者指出,这些“大学精力本家儿题词”并不合适美国的习惯,倘非某些功德者的“再创作”,则很可能源自欧洲的一些古老学府。

绝大大都美国政治家、学者在谈及美国大学精力真谛时,谈论更多的不是精英、智者之类精英教育的台词,而是强调培育更多的“公平易近”或“社会当作员”。

如被公认为“美国大学精力泉源活水”的纽曼(John Henry Newman,英国19宿世纪教育家、神学家,“博雅教育”开山开山祖师)在其代表作《大学的抱负》中开宗明义强调“大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培育社会的好公平易近”,而另一位美国大学精力理念形当作时代的关头人物——杜威同样强调,包罗高档教育在内的一切教育,其底子目标是培育具有个性精力和合作团队精力的布衣、公平易近,而非纯粹的精英。

强调平权、“培育布衣”的大学精力,在大学中的一个凸起表示,就是鼓动勉励团队合作和协同精力。美国大学非论讲授或科研,典型的形式是将项目层层分化当作若干个小块,每个小块都交由多人构成的团队配合负责,若是前提许可,还会设立平行的团队彼此竞争,以兼顾“争鸣”和“协同”,并提高效率和质量。在美国大学中,“独狼式学术”并非如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受接待,因为在本家儿流不雅点看来,当今社会非论天然科学某人文科学,分工都趋于明细化、专业化,单枪匹马地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即便可以做到,也绝对不足为训。

“布衣和团队”的一个有趣表示是在体育方面:美国高校遍及正视体育,黉舍或学生间都以体育为荣,而在几乎每一所大学里,最受正视的体育团队都是需要协作、分工的集体项目,而“团队中的团队”则往往是明星效应最不凸起、分工协作特色趋于极致的棒球。

“平权”精力的极致是立法:上宿世纪60年月美国曾经由过程“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试图让分歧族裔“平等”分派高档教育名额,而这种“平等”思惟的前导发轫,则是奥巴顿时台后加州的“SCA5风浪”——2013年8月,加州平易近本家儿党参议员赫尔南德兹(Ed Hernandez)提出许可加州公立大学以族裔为登科考量的“平权法”原则,即SCA5教育平权修宪提案,并在2014年1月在加州参院获得经由过程。

然而正如很多不雅察家所指出的,不竭强调“培育公平易近”、“平权”的美国大学精力,何故在实际中经常表示当作“鼓动勉励精英”?

这是与二战后美国社会、经济的成长密不成分的。

身为宿世界第一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大国的美国为确保其在各范畴内的领先地位,就势需要加大科技、教育和人才方面的投入,并成立人才竞争、财产成长等范畴的竞争、优胜劣汰机制,这就促使各大学一方面要不竭强调“培育公平易近”、“平权”的原则、抱负,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适应实际,经由过程加大软硬件投入、引入竞争和鼓动勉励研究等手段,在事实上实施分歧水平的精英教育,而所有这些又意味驰名校和通俗高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和进入“常春藤”等名校的门槛越来越高,如斯一来,“培育布衣的大学精力”和“培育精英的大学现实”间呈现了很大的反差——大到足以让一些蜻蜓点水的傍观者误觉得后者才是“美国大学精力”的境界。

此外,跟着上宿世纪80年月初“新保守本家儿义”压服“自由本家儿义”,当作为美国此后长达30多年学术和经济界的本家儿流思惟,“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权教育”理念被很多人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不服权”而受到抵制,如昔时的“平权法案”本意是鼓动勉励族裔平等,但华裔感觉本身成就好但获得名额过低,而黑人、西班牙裔则感觉亚洲人占有的名额太多,都不对劲,成果1996年亚裔比例较高的加利福尼亚州经由过程209法案,禁止在雇佣公事员、签定公共办事合同和公共教育中考虑种族、性别、肤色、国籍等身分,事实上拔除了平权法案中按族裔分派大学名额的划定,本人有西班牙裔血统的赫尔南德兹一手促当作SCA5的经由过程,但这项“平权”很快遭到加州教育界和经济界的激烈反弹,成果仅“存活”两个月便不得不以主动撤回提案而黯然收场。

大学精力的迷掉

尽管美国大学精力有很多足资取法之处,但近年来仍有不少美国本土学者对“大学精力的迷掉”暗示忧虑。

2014年,学者德尔班科(Andrew Delbanco)在其新著College: What It Was and Should Be中不无担忧地指出,因为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尤其短期回报效益),美国大学不竭压缩人文学科、课目和根本长线学科,增添“应景”学科和课目;为了增收节支,美国高校不竭在本科实施扩招,又不竭降低教师门槛,以便用有限的经费去应付不竭膨胀的讲授要求;为了加速讲授、研究财产化历程,原本美国大学引觉得傲的“焦点课程”在缩水,很多师生无心专业研究、进修,而仓促投入“财产开辟”和“创业”行列——就更不消说在边际学科上花更多时候了。

德尔班科指出,因为扩招,大学生结业后的市场竞争力急忙下降,这使得很多学生不得不将“大学精力”放在一边,而在事实上把“结业后更轻易找到好饭碗”看成本身整个大学生活生计的“焦点课程”;同样因为扩招,名气大、资本充沛的“常春藤”(尤其私立“常春藤”)等名校可以依旧连结传统特色,更可以做到“灌水的同时注酒”,连结讲授、科研质量不下降,并是以得以把门槛(膏火、入学前提)抬得更高,从而造当作如德尔班科所言“耶鲁新生非富即贵,几乎与(通俗家庭后辈所上的)公校结业生绝缘”和“中国粹霸承包哥伦比亚大学统计硕士”等现象——而如前文所述,这些都与真正的美国大学精力各走各路。

作者:陶短房


  • 发表于 2019-06-12 01:00
  • 阅读 ( 83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