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往时,如何克服害羞、自卑的心理?

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事,让我们倍感压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自卑”、“害羞”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或许是不知道怎样跟新认识的人相处,于是害怕交新朋友;或许是没办法坦然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于是不敢在公开场合演讲发言……

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先假设一个场景:你即将在可容纳上百人的礼堂进行一个简短演讲,需要演讲的不只你一人,但看起来只有你最焦虑、紧张。你该如何调整好心态来迎接这次“人生的挑战”?


1.增强控制感

知觉到的控制感是指人们相信自己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影响和控制周围环境的感觉,也就是说,即将发生的事是否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会影响到我们面对这件事的心理状态。

具体做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你要去的地方变成“可控制”的,陌生的礼堂、观众、演讲程序让你不安,你就想办法把他们都控制起来——先去礼堂踩点把那熟悉得像呆在家般自在;查查资料看都会有什么人来“围观”你,然后发现他们才不会怎么你;排练时细心观察、记下演讲流程,直到自己不会在任何时候掉链子……你会对未知恐惧是正常的,但尽在掌控的事你还会怕么?

2.提高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个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行为以达到期望目标的信念,它与“控制感”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某人认为他能“控制”自己的生活vs他相信自己有能力采取特定的行动来达成目标(总体vs特指)。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人更能坚持,且产生较少的焦虑和抑郁。

具体做法:又老套又必要的喊口号打气时间,用一切办法让自己相信——我可以完整地表述出我的观点、我的笑容很有感染力能迷得所有人忘记给我挑错、我会用绝佳的口才把观众都洗脑……至于让你相信是得要对着镜子催眠,还是用无数演练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或者贿赂朋友在你旁边高唱“你能行!”,全看你自己的口味了。

3.避免习得性无助

如果个体将负性事件的起因归于稳定的、内在的与整体性的因素,那么会加剧他的悲观状态,比如认为期末考垫底、什么才艺都不会(整体)全是因为自己(内在)笨(稳定)。

具体做法:回想你以往的“失败经验”重新分析,如果你认为「你口才差是你无法融入所有交谈的原因」,那么就换种想法,比如:

①你并不是口才差没办法在大家面前流利说话,你只是还没有掌握说话的技巧,而这个技巧是可以训练、可以提高的,通过努力后你可以和所有成功的演讲家一样舌灿莲花。(稳定→可变)

②你曾经的失败不是你一个人造成的,外在因素的影响要负很大责任,当没有了这些因素的干扰,你不一定就会接着失败下去。(内在→外在)

③你无法表述清对这件事的看法,不代表你在其他观点的传播上也无能为力,曾经的失败只会作用于当时那个特定的情景,并不会影响到你所有的发挥。(整体→局部)

4.适当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是指在交流过程中自发地、有意识地向另一个人暴露自己真实且重要的信息。比如我要是在文中说我曾经做过的糗事,你们看到会觉得这个写文的人更加真实,而不是整篇整段的大道理,站着说话不腰疼。

具体做法:在传播观点时适当加入些第一人称的故事会拉近你与他人的距离,甚至是一些缺点、丢面子的蠢事也没关系,人们会更乐意接受不太完美的你(出丑效应)。放弃“一定要完美,否则不如什么都不做”的想法,你会表现的更加轻松自然。

以上的建议不只适用于“可怕的演讲”,也可以推到“可怕的聚会”、“可怕的面试”、“可怕的见家长”等等泛社交场合,但能不能活学活用还是要看你自己。

  • 发表于 2016-01-17 00:00
  • 阅读 ( 81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