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记忆,可以重现吗?

我们人类的记忆-回忆机制与电脑的存储-提取大相径庭,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记忆就显得如此迷人。

“如果我们记得经历的一切,其病态程度基本等同于完全失忆。”——William James

我们常说人由记忆组成,你的记忆决定了你是谁。

记忆和回忆机制如此复杂深奥,以至于人们常说自己“记性不好”。一方面是我们常说的“存储-提取”功能比较弱,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记忆和回忆复杂迂回,不像电脑、手机那么简单粗暴。

这里是10个与记忆、回忆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以下内容参考Robert A. Bjork教授的著作,Bjork教授来自赫赫有名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1,记忆不会消退

每个人都会遭遇记不起事儿的窘境,比如说忘了某人叫什么、法语“市政厅”怎么说、车停哪儿了。

看上去记忆会消退,就像水果会变质一样。但是研究表明并非如此。实际上,我们的记忆容量是无限的。任何存储在大脑里的事情,如果不去回顾,它就会变得原来越难提取。消退的不是记忆,是大脑提取记忆的过程。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脑能记住它遇到的所有内容,但是为什么大部分内容我们都想不起来?

2,遗忘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乍一看,这个观点很不合理,我们来设想一下:你有一个神奇的大脑,它能记住任何事情。当你想用这个神奇的大脑回忆一下车停哪儿了,大脑顿时涌现出所有你曾经停车的地方,在这一堆记忆中,你得一个个的拣。

很显然,你想要提取的信息是最近一次停车的位置。这就是我们记忆的真相:比起久远的记忆,最近发生的事情重要的多。

要让我们的超级大脑转的更快,效率更高,我们建立了淘汰机制,将那些陈旧的、没用的信息一一淘汰,这套机制就叫“遗忘”。

这就是为什么遗忘有助于学习:将无关紧要的信息封存,自然会留下日常最重要的信息。

3,“消失的记忆”可以再现

记忆不会消失,有些信息尽管难以再认,但还是可以恢复的。

尽管有些事情经过很久都想不起来,它们依然存在,等着被再次唤醒。实验证明,即使是经过了很久,无法再获取的信息依然有可能被恢复。这就是为什么重新捡起旧的知识比学习新知识来的快得多。

就好比你永远不会忘了怎么骑自行车。我们记忆的规则不仅限于默会性知识(译者注:又称内隐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经常使用又难以用语音表达,比如做某个动作掌握的知识),对于记忆和回忆都是如此。

4,回忆改变记忆

我们回忆的内容必定基于已有的记忆,那么为什么说回忆会改变记忆?

相比于其他记忆来说,对某个内容回忆一次,就是强化这部分内容。举个例子,当你小时候,有一年过生日收到一架乐高太空船,你对这次生日记忆犹新,相比而言,你对其他生日的记忆就要淡许多。

回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在构建过去——至少是自己能想起来的那一部分。

不仅如此,如果回忆的内容发生错误,我们的记忆也会随之歪曲。实际上,心理学家们正在进行植入歪曲记忆的实验。

如此便可得出一个有趣的观点:我们成为怎样的人,恰恰是由于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记忆。

5,记忆是不稳定的

显而易见,回忆之所以能改变记忆,就是因为记忆不那么稳定。然而人们宁愿相信记忆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忘了“我们会遗忘”这件事儿,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记忆,认为自己今后不会再遗忘。

对于学生来说,这尤其重要,学生们往往会低估自己应当投入的努力。高估记忆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引发第6个问题:

6,预见偏差

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想到一个绝妙的点子,我们认为自己一定不会忘掉,所以不屑于写下来,结果不到10分钟就忘得一干二净。

这个规律在实验室中得到佐证。Koriat和Bjork在2005年做过一项研究:让人们学习一组词,类似于“light-lamp”。当被问及“过一会,我说light这个词,你能不能想到后续的词语lamp”,被试者们都很自信的认为没问题。实际上在随后的实验中,当被问及“light”这个词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词语都有,比如说“bulb”、“shape”,和标准答案“light”大相径庭。这种现象就是“预见偏差”。

7,趁自己还记得住,赶紧学习

当我们很快回忆起一件事,我们会觉得自己很聪明,反之则会觉得自己很愚笨。而在学习的时候却恰恰相反,学的越快,越不会花功夫去反复记忆,有意思的是,当遇到艰深晦涩的知识,我们反而会去学。

当人们反复回忆某件事,就会频繁的构建、重建这部分记忆,我们对于这些内容记得越牢。当人们学习某项新技能需要反复练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俗话说:熟能生巧,仅仅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勤加练习。

8,环境对于学习至关重要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在某一特定环境中学习(比如教室),如果换一个环境,就很难回忆起所学的内容?

那是因为环境对于学习至关重要:当你学习的时候,都有些谁,你怎么学的?

我们发现,人们学习的时间越长,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方式,处于不同的环境中,学习的效果最好。当学习无法脱离环境的影响,所学的内容经过数年就会逐渐淡忘。

笔者有位就职于大学的朋友,他信誓旦旦的说自己站在椅子上或者靠着墙的时候,复习效果特别好。对此我曾不以为然,甚至笑他很疯癫,但是这方法确实有效。

9,刷新记忆

如果你要学网球,有两种方案:方案1,第一周学发球,第二周学正手,第三周学反手;方案2,每天都练习发球、正手、反手。你会选哪个?

从长远来看,混合式学习记得更牢。对于默会性知识(比如打网球)和陈述性知识(比如委内瑞拉的首都叫什么,查查谷歌就知道了,是加拉加斯)都是如此。

混合式学习有一点麻烦,起步难。举个例子,你本来在练习发球,突然转成正手,一下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发球了。你会觉得怎么这么难,于是反复的联系,但是从长远来看,混合式学习的效果是最好的。

这种学习方式叫做“刷新假设”,每次我们切换学习任务,记忆就得“刷新”一次,如此,我们会记的更牢。

10,学习是可控的

实际上,我们常常会低估我们对于记忆和回忆的控制力。

举个例子,人们常常认为有些事情就是很难学,还没开始就放弃了。然而恰恰是那些复杂学习方法,比如在不同的环境下学习、切换各种学习任务、费心重建记忆,可以帮助我们记得更牢。

而且,人们常以为过去的事情已经板上钉钉,不会再改了。事实上,我们回忆和解读过去的角度是变化的。回顾的角度不同,决定了我们未来的道路。举个例子,研究表明,人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回忆中,从而从负面回忆中解脱出来(Levy和Anderson,2008年研究成果)。

总之,我们的记忆-回忆机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我们无法像电脑一样存储-提取记忆,但这恰恰是我们人类记忆的迷人之处。


(译:小王子)

  • 发表于 2015-11-25 00:00
  • 阅读 ( 64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