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丸”真能实现双胞胎之愿?

从前几年开始,国内的准妈妈中间突然流行起了一种名为“多子丸”的药物。不少曾经用过的女性声称“只要按方法服用,就能轻易怀上双胞胎甚至多胞胎,而且对身体影响甚微”,与此同时,尽管这些药物都属于处方药,但却往往不需要处方便可轻松获得。而实际上,所谓的“多子丸”不仅难以保证如愿怀上双胞胎,反而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为何会有双胞胎?

女性的排卵,其实与体内雌激素的作用密不可分。在排卵前,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起到“发令枪”的作用,一旦雌激素水平快速升高,就会对负责排卵的下丘脑相关部位产生刺激,从而引发排卵。此时较高的雌激素水平反过来会给下丘脑一个“停工”的信号,这也是女性一般单次只排一个卵细胞的原因。

至于双胞胎,在医学上一般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本应发育为一个胎儿的单个受精卵受到某种刺激一分为二,所形成的同卵双胞胎(也就是长相、性格乃至基因都几乎一样的双胞胎);而另一种则是女性在排卵时偶然一次排出多个卵细胞,且不止一个卵细胞形成受精卵,所形成的异卵双胞胎(长相、性格等方面会不尽相同)。

“多子丸”的真面目

虽然在商家的口中“多子丸”有着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名字,但它们一般都是同一种药物——氯米芬。而氯米芬所谓的能让女性怀上双胞胎的“药效”,其实是源于它促进排卵的药理作用。服用氯米芬后得到的“人造双胞胎”,则恰好属于异卵双胞胎。

氯米芬在体内恰好属于雌激素的“死对头”,可以把雌激素从下丘脑的雌激素受体(ER,雌激素需要与这一部位结合才能刺激下丘脑),但自身却不会刺激下丘脑,没有收到雌激素“停工”信号的下丘脑则会指挥卵巢继续排卵,从而使女性单次排出多个卵细胞。卵细胞的数目增多,形成多个受精卵的机会自然也就大大增加了。

然而,氯米芬的正规用于并不是“制造”双胞胎,而是帮助不孕女性圆母亲之梦。对于因为内分泌系统紊乱(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而长期不排卵的女性,氯米芬可以有效地诱导出排卵,帮助治疗由此引起的不孕。而在俗称“试管婴儿”的体外受精(IVF)中,由于要避免重复进行创伤性操作,需要单次采集完所需的多个卵细胞。此时应用氯米芬增加单次排卵数,既可以轻松完成卵细胞采集,又可以精确控制排卵时间,可谓是一举多得。

实际上,妇产科所使用的促排卵药物并非氯米芬一种,例如IVF中更为常用、促排卵效果更直接的促卵泡激素(FSH),以及原本用于治疗乳腺癌,但也可以帮助内分泌紊乱患者恢复排卵的芳香化酶抑制剂(AI)。至于为什么只有氯米芬被民间用于这一用途,恐怕只是因为它价格低廉而相对容易使用。

“人造双胞胎”风险重重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用氯米芬来得到双胞胎似乎是轻而易举,但实际上这种“人造双胞胎”其实并不可靠,不仅成功率令人堪忧,背后的风险也实在是难以令人忽视。

首先,氯米芬“制造”双胞胎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在一项由经验丰富的妇产科医生使用氯米芬促进排卵的研究中,作为副作用被报道的多胎妊娠发生率仅有7.9%,双胞胎发生率更是只有6.9%。更何况作为促排卵药物的氯米芬,正规使用时需要时常监测卵巢和下丘脑对药物的反应,这在非正规使用中是很难做到的。此外,人工“制造”双胞胎违反医学伦理,这一用途永远不会被正规医生使用。

其次,双胎乃至多胎妊娠,对胎儿和母体会带来极大的考验。母体由于需要承担不止一个胎儿的营养供应,体内器官的压力会较单胎妊娠大得多,也更容易发生严重甚至致命的妊娠并发症(双胎或多胎妊娠在妇产科本身便被列为异常妊娠),在分娩期间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即使对以上两点做了充足的准备,氯米芬本身的副作用,也是摆在准妈妈面前的一大问题。氯米芬促进排卵很可能会起到过度促进的效果(尤其是在非正规使用的情况下),卵巢在排卵时会不堪重负,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由于OHSS的早期表现(水肿、腹痛等)难以引起注意,加之非正规使用者无法做到在卵巢受刺激过度之前进行干预,造成卵巢扭转、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而不得不切除卵巢,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例子也有发生。

由此看来,“多子丸”等药物的使用非但难以让准妈妈如愿怀上多胞胎,而且还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后果,选择通过药物来怀上多胞胎实在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更何况不少此药的使用者都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药品安全灯问题也实在是难以保证,大多数网上店家售卖此类药物的行为,也有违法之嫌。

  • 发表于 2015-03-02 00:00
  • 阅读 ( 789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