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超级大国"这个词有很多含义,但最近的一个是在2003年,当时《纽约时报》记者帕特里克·泰勒(Patrick Tyler)将全世界的民意力量描述为第二个超级大国。许多激进主义组织抓住了这个概念,这个词的用法迅速传播开来,出现...
"第二个超级大国"这个词有很多含义,但最近的一个是在2003年,当时《纽约时报》记者帕特里克·泰勒(Patrick Tyler)将全世界的民意力量描述为第二个超级大国。许多激进主义组织抓住了这个概念,这个词的用法迅速传播开来,出现在从著名报纸到激进分子通讯的一系列出版物中。
![]()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超级大国"是美国,一个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世界其他地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在20世纪的许多时候,俄罗斯是"第二个超级大国",因为许多人认为俄罗斯有能力在战争中与美国较量,尽管伤亡可能会相当大。然而,随着俄罗斯实力的下降,在全球权力结构中留下了一个空白,使美国得以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2003年,2月15日,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了抗议活动,抗议活动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这些事件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城市,显示了全球对战争的厌恶。泰勒在书中描述了公众舆论作为第二个超级大国的表现,许多人认为这意味着激进主义和全球舆论可能会改变政府事件的进程。一些人还认为,欧盟可以凭借自身实力成为第二个超级大国,因为其各个成员国都表现出显著的组织化倾向,而欧盟在成立后不久就开始成为全球政治的一支力量,这得益于其成员国的集体经济和政治力量从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到绿色和平组织,许多知名人士和组织开始谈论第二个超级大国在全球政治中的作用。尽管激发这个词的大规模反战抗议活动是无效的,许多人仍然相信,个人有能力影响他们的政府,正如一位记者所说,团结的"人心"可以对世界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