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渣焊是一种非电弧焊接工艺,利用在自耗电极和工件之间传递的电流。当这种焊接方法进行时,覆盖在焊缝表面的液化熔渣传导电流。在电渣焊开始之前,使用焊剂填充工件之间的间隙,电弧用于产生熔化焊剂和形成熔渣所需的热量。...
电渣焊是一种非电弧焊接工艺,利用在自耗电极和工件之间传递的电流。当这种焊接方法进行时,覆盖在焊缝表面的液化熔渣传导电流。在电渣焊开始之前,使用焊剂填充工件之间的间隙,电弧用于产生熔化焊剂和形成熔渣所需的热量。在这种焊接过程中,熔渣因电流产生的热量而保持熔融状态。

在电渣焊中,焊剂填充金属之间的间隙。电渣焊通常用于将厚钢板连接在一起。这种焊接方法通常通过在每个钢板上放置两个水冷铜保持装置来完成在工件的侧面形成熔化焊剂的空隙。填充焊丝作为电极,与少量焊剂一起被添加到空隙中。产生电弧开始熔化过程,添加额外数量的助焊剂,直到熔渣填充空隙并熄灭电弧。填充焊丝熔化到液化熔渣中,在其凝固时形成焊缝;该过程继续进行,保持装置和填充焊丝向上移动至焊缝末端。典型电渣焊工艺的一个变化是有时为了缩短工作时间而使用。在这种变化中,焊接过程以典型的方式进行,除了填充焊丝通过消耗管送入熔池外。该焊管位于焊缝顶部,并以振荡方式将焊丝送入熔剂中,以获得更宽的接头在这种变化中,使用了两套水冷式铜保持装置,使它们能够通过相互跳跃的方式移动当焊接工艺在垂直位置进行时,这种变化特别有用。罗伯特·K·霍普金斯于1940年在美国获得了电渣焊工艺的专利。整个20世纪40年代,这种焊接方法在苏联的帕顿研究所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电渣的精确Paton方法焊接技术最早出现在1950年的布鲁克塞尔贸易博览会上,1958年开始被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用于制造发动机缸体。旧金山的美国银行摩天大楼是用电渣焊方法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