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灭绝,正式名称为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是指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2.52亿年前,发生在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的古生代末期,远在恐龙出没之前 地球的毁灭;臭氧层可能是大灭绝的幕后黑手。二叠纪时期的...
大灭绝,正式名称为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是指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2.52亿年前,发生在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的古生代末期,远在恐龙出没之前

地球的毁灭;臭氧层可能是大灭绝的幕后黑手。二叠纪时期的世界看起来大不相同。大陆被板块构造的力量推到一起,形成了一个被称为从北极一直延伸到南极的盘古大陆,周围的超级海洋充满了海绵、珊瑚、海星、蛤蜊、海蝎和硬骨鱼。两栖动物在湿地爬行,昆虫在蕨类植物和原始树木中探索,当兽脚类动物或类似哺乳动物的爬行动物,与恐龙的祖先相似时,它们在游荡。但在短短8万年的时间里,95%的生命将灭绝。

盘古大陆(也被拼写为Pangaea)的形成可能促成了大灭绝有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大灭绝,但它可能是导致大灭绝的事件的组合盘古大陆的形成本身就扼杀了以前包围着较小大陆的凉爽海洋,现在这些大陆的大部分陆地都处于炎热之中,内部干燥。随着超级大陆的形成,数百万年来平均温度稳步上升。可能很难找到合适的栖息地,而食物的竞争可能会使物种变薄,如果不是造成一些彻底灭绝的话。盘古大陆还改变了洋流、盐度和天气模式,打破了生命进化的平衡。然而,这些变化发生得如此缓慢,不太可能仅仅是一个促成因素。

海星和其他海洋生物生活在史前海洋中潘塔拉萨。在大死亡的同时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是西伯利亚特拉普的诞生,它是由持续了一百万年的火山喷发形成的。这是已知历史上最大的火山事件,释放的气体会产生酸雨,造成温室效应,以及全球变暖。温度上升和盐度变化引起的海洋影响可能会导致温盐环流或全球洋流的中断。停滞将导致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消耗,导致全球海洋生物的损失如果长期火山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足以使海洋温度升高,那么它将引发另一个有科学证据的影响:甲烷水合物气化保罗·维格纳尔发现,格陵兰岛地层中的碳同位素特征表明碳-12显著增加,这是标准解释无法解释的。地质学家格里·狄更斯认为,深海温度的上升会释放出海底冻结的甲烷水合物,释放出灾难性数量的甲烷气体。这些气体会通过海洋涌出并释放到大气中,甲烷气体是另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释放的气体会使平均温度再次升高9华氏度(5摄氏度),这足以杀死大多数生命证据较少的理论认为是彗星或流星的撞击,但几乎没有证据证明这是导致大灭绝的原因,虽然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种撞击导致恐龙统治在大约1.87亿年后结束,但另一种理论认为,在距离地球10帕西(32.6光年)范围内发生的超新星事件可能会破坏保护性的上层臭氧层数年之久,臭氧层过滤掉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没有它,紫外线几乎会杀死陆地上和海洋中的所有生命。有一些地质证据表明臭氧层发生了短暂的破坏,但记录并不能证明这一理论大灭绝或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是历史上已知的最大的灾难然而,它确实为2500万年后的下一个重大事件扫清了道路:恐龙的诞生和爬行动物的时代,板块构造的力量把大陆推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