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众筹”还是股权“众愁”?要懂点金融

在京城,“西少爷”,是个颇有口碑的品牌,关于开店的初衷,坊间流传版本较多,不一而足,反正几个程序猿扔掉电脑戴上围裙打开烤炉,热气腾腾地做起肉夹馍的生意了,从IT民工升格餐饮老版,两年间风生水起,外人看来风光无限。

“西少爷”这一品牌的成立采取的是众筹模式,最近,传出几位合伙人闹分家的创业纠纷,与其说这是中了创业“合伙人之殇”魔咒,不如说是先前的股权众筹那就是笔糊涂账。这也是许多创业者常犯的错误。今天,日报君就和诸位谈谈股权众筹,西少爷事件的核心词汇。指不定,作为有为青年的你创业时就用上了。


2012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2013年P2P大出风头,进入2014年,股权众筹从P2P手中接棒,成为热点中的热点。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目前好像还没有明确的说法,有人认为金融互联网的本质是脱媒,有人认为是去中心化,有人认为是数据金融,他们都在不同维度去描述这一概念。今年九月份到纳斯达克敲钟的马云是这样认为的:“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让金融回归服务本质。”,他的说法更倾向于将互联网金融看成用互联网方式做金融,此种方式算是横生生在现有金融体系上插了一脚,当然,理想化说成为中国金融体系插缝补缺也不为过,不受传统金融机构欢迎自是无可厚非,因为要从人家那里抢肉吃嘛,小编倒认为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众筹金融,比如P2P其实就是个债权型众筹。

股权众筹--中国的本土化迁徙

谈到中国的金融现状,影子银行也好,互联网金融也罢,还处于一个金融市场的过渡时期、转型时期,只是表现的更丰富而已,但无论怎么表现离不开这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集合理财型,大家把钱集合到一块去投资;第二种是没钱但有各种资产或权益,然后把这些资产或权益通过资产证券化、流动化,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融资。中国经济未来就在于怎样盘活存量资产,股权众筹却将以上两种形式结合了。

关于余额宝和P2P之前网上已经讨论得够多了,在这里不多说,今天想说的是互联网金融最近最火的、众筹界的高级梦想(高级玩法)、玩的时候还能带点刺激和心跳的---股权众筹。虽然,这东西目前还不是台面上的事儿,比方官媒就一直没怎么报道,谨慎得很,唯一的就是广东卫视在九月下旬的一期报道里面提了一下,镜头时间没超过2分钟。

什么是股权众筹呢?就是创业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向大众筹资,以股权作为回报的一种互联网金融业态。说白了就是企业没钱,要融一部分钱,释放一些股权作为交换,通过什么途径呢?网络!网络中的哪一种呢?主要是股权众筹平台,当然,微博微信也可以,如果你筹得到的话。话说第一个股权众筹平台大家投的草根创始人李群林就是这样通过微博筹到100万的。股权众筹专业一点理解成为私募股权的互联网化也未尝不可。

股权众筹自然是起源于经济高达发达的美国,美国人玩这东西已经好几年了,给它正名可追溯至2012年4月,他们的黑人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12年促进创企业融资法》(即jobs法案),允许小企业在众筹融资平台上进行股权融资,不再局限于实物回报。一下子释放了这个行业的活力,大家都放心地干了起来,不仅仅很多项目成功融资,也诞生了诸如Wefunder 、AngelList 、Circle up 等著名的股权众筹平台。

我们很多金融创新模式都是从美国拿过来本土化,眼尖的人已经嗅到了这里面蕴含的深深的铜臭。据世界银行有关报道显示,2025年全球众筹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将达到960亿美元规模,其中有500亿美元在中国。50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呢?在这些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的众筹市场中,中国众筹市场的500亿美元占了其总额的52%,这些“凑份子”的资金可以救活成千上百个中小企业,既然有这么大的市场,多少金矿等待挖掘啊。

很快,中国2013年诞生第一个股权众筹案例,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目前已经有几十家展示项目的股权众筹平台,这其中不断地有新的平台出现,也不断的有撑不下去的平台出现。股权众筹第三方网站(独立于平台和投资者)如众筹之家(http://www.zczj.com)等也开始涌现,虽然好多人还搞不清楚第三方网站和平台的区别,但都吸引了风投机构的注意。目前在股权众筹平台上的项目融资额度从几万到几千万不等,出让的股权一般不超过30%。“领投+跟投”是主流模式,募资完成后会设立专门的有限合伙企业持有股权。股权众筹平台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向融资方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或股权,而第三方网站的盈利模式还不清晰,被骂得倒是不少。

早前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股权众筹行业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股权众筹募资1.56亿元,融资事件430起,6月募资金额8776万元,超过1-5月的总额。当然,这个里面是有水分的,这个水分,不是指数据造假,而是现在的股权众筹虚火有点旺,比方有的项目其实在线下就已经筹资成功,放到线上融资,只是进行展示,不过是借平台打个广告博个眼球而已,所以这个数据是有水分的,不能完全代表股权众筹的发展情况。

股权众愁--诸多问题将考验解决智慧

股权众筹为融资困难的小微企业创造了新的融资渠道,是vc的有益补充;另一面,低至数万元的投资门槛,满足了一些资金不够充足,却有投资愿望的投资人的诉求。听起来很美好,前途一片大好。但张爱玲说过:人生是一袭华丽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其实股权众筹也是一袭华丽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有很多行业乱象亟待治理。

1.真实性风险。不少不法分子利用股权众筹谋求不法利润,更多时候,他们用尽各种手段将公司打造得“高大上”,弄几个idea,找几个人包装一下,写一份商业计划书,项目就开始展现在股权众筹平台上面了,纯粹就是在骗钱,到手以后就找不到人了。当然,一些大的平台由于对于项目的把控很严,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但也免不了老是被一些不靠谱的创业者骚扰。

2.投后管理风险。在传统的风险投资中,投后管理是风险投资循环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风险防范和人力资本的充分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后管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股权众筹暂时涉及到的投后管理问题主要是筹资资金的管理,P2P曾经因为资金管理不善而出现多个跑路平台。有此前车之鉴,目前股权众筹筹集的资金都是放在银行的第三方托管账户。股权众筹的投后管理如何监管及形成规范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不管需要走多久,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先行者们中极有可能会出现几个“尸骨无存”的案例,当然,这是股权众筹风险投资者必须明白的一点,如果连这个都不知道也承受不了,还不如把钱存入银行只用来跟通货膨胀比快慢就好了。

3.退出机制风险。如何退出,股权众筹投资者跟传统风投一样,投资项目最主要就是想获利,所以最关心退出,并且是高价退出。成熟的VC/PE投资项目均采用通用的业内规律,在项目处于成熟期后投资机构退出,由于机构投资者的投融资制度及体系较为完善,投资者投资后有投后管理人对项目进行管理并保证股东有较为合理的投资回报。而目前我国的众筹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在一个项目有众多股东的背景下,采用代持或者有限合伙的方式退出还是其他方式退出?如果项目运营获益,不同的退出方式面临不同的税收问题,在目前我国公司法制度体系下,股权众筹的退出也是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4.政策风险。政策未定,恐怕是目前制约股权众筹发展的最大因素,目前中国对于股权众筹的监管条例还没有出台,大家都是跃跃欲试,想做好但又不敢放手去做,蹑手蹑脚的,生怕触红线。

5.运营风险。对于股权众筹平台来说,最大的难点在于风控。如何选择合适的项目,并将其标准化,变成可在线向投资人展示的互联网产品;如何确定合理的估值,募多少资金,出让多少股份合适;如何把项目信息合理且充分地展示;如何选定合适的领投人;如何进行投后管理,保证投资人“帮忙不添乱”。第三方众筹网站目前还是费力不讨好的状态,没有一定的情怀和勇气奉劝离第三方远一点。

5.门槛偏高。目前在各大平台的股权众筹项目,尽管个人的投资额度与传统的投资机构投资额相比已大大降低,但最低也要两万起投,这样的数字对于普通大众和广大草根来说还难以承受,所以目前的股权众筹并不算是普惠金融,跟P2P广泛的群众基础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在如何降低门槛上面,业内有人士已经在尝试做众筹基金,就是将多个股权众筹项目打包成一个理财产品发售,投资者花几十块钱也能购买此项理财产品,而具体选择哪些股权众筹项目则由运营方负责,典型的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的做法,不仅降低了门槛,风险也小了很多,运营方则更像传统的基金组织。

6.投资者不成熟。股权众筹投资者作为股权众筹最重要和最广泛的参与者,如果对于这个行业不了解,不熟悉股权众筹一些基本的概念、行业操作模式和风险的话,就无法参与这个金融业态,行业也将始终无法发展。很庆幸目前已经有人在做投资者教育的事情。

中国的股权众筹行业发展时间仅仅两年,各方面成熟度非常有限,同时股权投资是一种风险很高、收益不确定的活动。目前股权众筹成功案例的运营时间还也不是很长,很多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与传统的股权投资相比,笔者认为股权众筹面临的问题不仅与其类似,还会更多。

(作者:加勒比海草)

  • 发表于 2014-11-17 00:00
  • 阅读 ( 837 )
  • 分类:其他类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