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水也有危险?

人们常用“如胶似漆”来形容两个人关系十分紧密,难以分离;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处处都要用到各种各样的胶水。那么,为什么胶水能起到粘连的作用?我们常见的胶水,都是什么东西呢?

胶物何其多

在生产和生活当中,人们经常需要将几个物体连接起来。除了采用纯粹机械性的铆、钉、榫卯等方式外,利用粘性物质将物体粘结起来也是很重要的方式,而且适用于外形过小或材料强度不够而不宜机械加工等情况。这种起到粘结作用的物质,就是粘接剂。而胶水则是我们生活中对日常所见的粘接剂的俗称。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和发明了多种多样的粘接剂。如果从来源上分,可以大致将粘接剂分为天然粘接剂和合成粘接剂两大类。

天然粘接剂,顾名思义来源于天然存在的物质。例如,“如胶似漆”这个成语中,“胶”指的正是来源于动物的粘性物质。在古代,“胶”字的本意是指用动物皮革、肌腱、角等熬制而成的粘性物质,而后来,“胶”字的含义逐渐扩大,成为了粘性物质的代称。在天然粘接剂中,我们常见的有皮胶、骨胶、桃胶等,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品加工之中。此外,面糊也可以被用来制作胶水,在老一辈人印象中,一定还记得自己动手调制面糊胶的经历。值得一提的是,如胶似漆中的“漆”字,其本意也指的是从漆树中提取的粘性涂料,只不过后来越来越强调其颜色特性了。

天然粘接剂虽然取材方便,但由于来源所限,产量较低,品质不均一,无法满足大规模使用的要求,因此在工业革命后,随着化学工业的进步,开始有人工合成的粘接剂问世,并由于其更大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逐渐成为了粘合剂大家族中的主角。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合成粘接剂,有以透明胶水为代表的聚乙烯醇类、AB胶为代表的环氧树脂类以及超级胶为代表的氰基丙烯酸酯类等。

胶水是如何工作的?

从本质上说,粘接剂在两个物体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而这个“桥梁”,是一个由动态到稳态的过程。在粘接剂储存和使用前,人们希望粘接剂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或可塑性,因此这时,粘接剂内分子间还不能形成稳定的连接,不然就会固化而无法使用。而当使用后,在一定条件下,粘接剂内分子可以彼此间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从而将粘接的两个物体固定在一起。

粘接剂分子可以依靠几种形式形成稳定的连接。一种是大分子间彼此纠缠,我们前面提到的动物胶、面糊胶等,就是依靠蛋白质或淀粉这些大分子在逐渐失水过程中纠缠而固化的。另一种方式是粘结剂原本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小分子,但在一定情况下彼此聚合成为大分子而固化。例如,人们常使用的AB胶或水晶胶,就是依靠在环氧树脂单体中加入固化剂,而使得分子间彼此聚合而达到固化的目的。随着高分子研究的发展,基于小分子聚合为大分子原理的粘合剂由于其生产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性能优良等特点,在合成粘接剂中独占鳌头。值得一提的是,广为应用的塑料产品,本质也是小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物质,其实可以看作是粘结剂的“亲戚”。

横空出世的超级胶

在所有这些粘结剂中,人们最为熟悉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可以说就是超级胶了。如果你觉得陌生的话,它的另一个代表性名字:502胶,你一定听说过。之所以称它为“超级胶”,是因为它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使用时为流动性很好的液体,方便使用;涂抹后迅速固化,几秒钟就能起到粘接效果;粘接强度大,且对于多种材料都能进行很好的粘接。

事实上,502胶只是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502胶的主要成分是氰基丙烯酸乙酯,属于氰基丙烯酸酯粘结剂家族。502编号中的“2”,指的就是“氰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乙”。因此根据其成酯基团的不同,这个大家族中还有503、504、508等成员。只不过生活中以502胶最为常见。

502胶之所以有如此神奇的特性,和它分子间聚合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氰基丙烯酸乙酯本身可溶于丙酮等有机溶液,形成澄清稀薄的液体,便于储存。但是一旦将它涂抹在粘接物表面,溶解它的丙酮等溶剂迅速挥发,将氰基丙烯酸乙酯分子暴露于空气中,而氰基丙烯酸乙酯分子对水十分敏感,在空气中的水作用下,氰基丙烯酸乙酯分子进行聚合,由此起到迅速粘接的目的。这一过程极为迅速,几秒内就可实现,而不像水基粘结剂,需要等水慢慢蒸发干。“速干胶”的别名由此而来。而这也是为什么502胶用好以后要尽快盖好瓶盖的缘故。

医学好帮手

“遇水即凝”这一特点不但让502胶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在医学上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此医学上对于人体的伤口的闭合通常只能采用缝合的方式,耗时耗力;而通常的水基粘合剂则不适合在人体这种富含水分的环境下使用。而502胶能在水存在的情况下聚合,同时粘结迅速,对于伤口处理具有很大优势。

当然,医学上不会直接拿502胶来用,因为它凝结速度太快了,并不适合临床使用,而且凝固后物质较为坚硬,不利于组织生长恢复,同时在聚合时会大量放热。不过研究发现,随着酯化基团烃基的增加,聚合反应会随之减弱,产物也更为柔软。于是502胶的“同门”,如氰基丙烯酸辛酯(508)以及氰基丙烯酸丙酯(504)等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例如美国FDA就批准了使用含氰基丙烯酸辛酯成分的“多抹棒”,来应用于皮肤伤口的处理。此外临床上在骨损伤修复、血管吻合等方面也有成功应用的案例。不过,医用氰基丙烯酸酯目前只是作为常规技术的辅助技术使用,在机械强度、生物亲和性等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不过可以想象,终有一天手术缝合就像做手工一样,依靠涂上一层胶水就能实现,这将极大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节省医生的精力。

生活使用仍须小心

不过,虽然氰基丙烯酸酯类粘接剂在医学上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502胶来说,使用的时候仍需注意安全。例如最近浙江宁波就发生一例儿童误将502胶当作滴眼液滴入眼内造成眼部粘合的事件发生。

事实上,氰基丙烯酸酯和其聚合产物并不具有毒性。我们闻到的较为刺鼻的气味,其实是丙酮等溶剂挥发时的气味。502胶的主要危险性在于其pH约为4.5左右,属于酸性,会对角膜、结膜等造成刺激;而剧烈聚合时会释放大量的聚合热,对组织产生灼伤。此外如果长时间不经处理,坚硬的凝结产物也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因此,出现502胶入眼、入口等事故时,应避免耽误,尽快送医。从此次宁波以及其他一些502胶入眼、入口案例结果来看,如果送医及时,基本不会对器官功能产生影响。不过及时如此,为了将事故风险降到最低,还是避免让儿童接触502胶为妥。

  • 发表于 2014-11-01 00:00
  • 阅读 ( 74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