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会影响记忆吗?

关于"拔牙会影响记忆力"的说法

瑞典科学家在2004年的斯德哥尔摩牙医大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当疼痛的牙齿被拔掉时,人的部分记忆也被拔掉了。这种把牙齿比喻成一次性USB储存器的结论虽然有点萌,但真的没问题吗?我们先看看他们的研究。

从1988年开始,瑞典于默奥大学研究人员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对1962名年龄在35岁至90岁的志愿者进行了跟踪调查,对牙齿健全志愿者的记忆力和牙齿被全部拔除、使用假牙的志愿者的记忆力进行了比较。科学家发现,在所有如教育、年龄、疾病史等其他因素全部相似的情况下,牙齿健全者的记忆力明显比被拔除的人要好得多。

于默奥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扬·贝里达尔解释道,因为拔牙会切断牙齿通往脑部的神经,从而影响记忆。缺牙人们的记忆力比牙齿健全的要差很多,缺牙可能是老人易患失忆症的原因之一。这一结果和日本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被拔掉牙齿的小白鼠记忆力明显不如牙齿健全的同类。

于是,在科学研究的结论面前,很多人对"拔牙影响记忆力"这一观点深信不疑,不知有多少个 M 姑娘和 L 先生还在因为担心影响记忆力,而宁愿忍受牙疼的折磨不去拔牙。那么我们是否能对这一项科学研究提出质疑和补充呢?

牙齿神经是否与记忆力有关?

所谓智齿,是指我们成年后才慢慢萌出的牙齿,成年人的身体发育基本完成,智力也日趋成熟,因此叫智慧齿,于是很多人便下意识地认为拔掉智齿会影响智力与记忆力。但实际上,牙神经位于牙髓腔内,属三叉神经。三叉神经是十二对脑神经中的第五对,支配脸部、口腔和鼻腔的感觉,以及脸部咀嚼肌的运动,跟智力和记忆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不是拔牙损伤了牙神经的问题,那应该怎么解释 "缺牙人们的记忆力比牙齿健全的要差很多" 呢?让我们先从卤肉饭的记忆形成说起。

记忆是怎么发生的?

人类的大脑有两种长期记忆存储模式,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当你被问及某一首歌,或某一个电话号码时,你可以回忆起来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有意识的记忆叫陈述性记忆。相反,非陈述性记忆很多时候不是由清醒的意识,而是潜意识控制的,很难用细节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你怎样骑一辆自行车,怎样用乒乓球拍打出一记漂亮的外旋球。当然,你可以把这些过程肢解为各个技术细节然后传授给别人,但是当你自己在调用这些记忆的时候,你并不需要经过意识层面的处理,而且这些记忆一旦形成,就很难忘记。

这两种记忆产生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的海马区。海马区存在大量的神经细胞,它们之间形成了很强的神经接触,充当信息转换站的功能。比如当我们人生中第一次吃卤肉饭时,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会接收到卤肉的色香味等各种感知觉讯息,它们会把讯息传递给海马区。海马区接受刺激,神经元就会逐步形成持久的网络连结而形成记忆,如果没有强有力(这家卤肉饭不好吃)或持续的刺激(只是偶然吃一次),大脑接收到的信息就会自动消逝无踪,就记不住卤肉饭的味道了。

影响记忆力的是咀嚼而不是牙齿

随着年纪增大,掌管学习的海马区会衰退,短期记忆力也跟着衰退。而咀嚼的动作可以增加海马区细胞的活跃性,防止其老化。英国诺森布里亚大学研究人员证实,多咀嚼可加快心脏运动,使脑部荷尔蒙分泌增多,从而提升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此外,咀嚼还能促使唾液的分泌,而大脑中负责分泌唾液的区域与记忆和学习有密切关系。因此,吃饭时多咀嚼、饭后漱口、经常叩齿,都能帮助提高脑活力。对于年轻人来说,多咀嚼能促进大脑发育,中青年人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对老年人的好处则是预防大脑老化和老年痴呆。

所以拔牙越多,人的咀嚼功能就越会受到影响,由此会对记忆力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至于拔牙本身,是不会直接损伤脑神经导致记忆力衰退的。

饱受一颗坏牙的长期疼痛折磨,相信也不好受吧,看了这篇文章,你是不是有勇气去拔牙了呢?

(编撰:笑笑)

  • 发表于 2014-10-31 00:00
  • 阅读 ( 79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