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能住多少人?

大约在20万年前,人类才出现在地球上。一万年前,地球上的人口不足1000万。现在,世界上的总人口数已经有70多亿。为什么人口会如此迅猛地增加?未来,地球上是否会人满为患?这甚至关系到了人类的未来命运。关于人口的增长,也许有很多令你吃惊的数据。

令人惊讶的世界人口和平均寿命

看过《疯狂原始人》的同学也许还记得这么一幕:原始人咕噜一家本来有很多邻居,但是很不幸地是,他们的邻居有的被踩死了,有的被蛇咬死了,有的被怪物吃掉了,有的感冒病死了,所以只剩下了咕噜一家人存活了下来……这就是原始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一家也许会生很多孩子,但是恶劣的生活环境导致他们的死亡率也非常高,所以原始人或者说人类的祖先在地球上的数量并不多。

大约在一万年前,人类慢慢进入到农耕时代。由于人群的积累、聚集,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人口增加的速度就快起来了。农耕开始时,地球上的人口是几百万到一千万,不过那时,人类的平均寿命很短,只有15~20岁。

公元元年,地球上的人口数1~3亿左右,平均寿命延长到20岁左右。公元1000年,总人口大致为2~4亿,平均寿命还是只有20多岁。公元1400年,由于鼠疫大流行,人口减少了约20%,总人口约3~4亿。公元1700年后,人口增加的速度更快,到了公元1800年,世界总人口突破了10亿大关。1800年~190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到30岁左右,1920年~1930年平均寿命为40岁。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人口数量增加的势头也更加猛烈:1930年20亿、1960年30亿、1974年40亿、1987年50亿、1999年60亿……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达到70岁,世界总人口达到了70多亿。

在人类2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中,近几百年来人口增加的激烈程度,被称为“人口爆炸”。

历史上的几次人口暴增期

人和细菌不同。细菌虽然也会繁殖,但细菌不能改变环境以扩大自己的生存容量。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扩大自己在地球上生存容量的历史。下面的图表描绘了影响人类生存容量的历史事件。

◆ 房屋的发明(约13000年前):

远古时代,人们住在天然的山洞里,或者挖出的山洞里。后来,人类慢慢地发明了盖房子。这样,人们在没有山洞的平坦地方也可以建屋居住,扩大了可居住的范围,也扩大了获得食物的地域。房屋的建造,也使得大家可以生活在一起。一起生活的家庭多了,就形成村落。

◆ 农耕开始(约10000年前):

在农耕时代之前,人们的食物主要是打猎获得的动物、采集到的野果等,但是这样的食物来源很不稳定。运气好可能会得到很多猎物,在恶劣的天气下,很多时候只能忍饥挨饿。后来,人们发现了种植谷物带来的好处,并慢慢开始驯化植物,学习谷物保存的方法,就这样,农耕慢慢发展了起来。

相比之下,农耕需要大量的人手,所以要养育更多孩子,人口就增加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因为人口的增加导致食物不足,才不得不采用麻烦得多的农耕。不管什么原因,农耕的实行是人类对自己生存容量第一次大拓展。

◆ 产业革命(约250年前):

人类再次大“扩容”是在250年前。以蒸汽机和织布机等应用为标志的“产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技术的革新也使农业生产和运输交通大为改善。粮食产量增长,供应更为稳定。随着产业革命的传播,全球人口也随之增长。

人类近年来的“扩容”都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扩容”为人口“爆炸”提供了条件。现在,人口总量已经“扩”到了70多亿。

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PK死亡率

人口增加的基本原因是出生的人数大于死亡人数。下面的图表就用“出生率”和“死亡率”来说明人口“转换”。

这图表的“出生率”是指在一定的人口基数(比如每1000人)中一年内出生孩子的人数,又叫“普通出生率”。图中进水量表示出生率,出水量表示死亡率,容器中的水表示人口总量。

在出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社会,由于饥饿、疫病、战争等反复出现,死亡率高;同时,农业等需要人手,所以出生率也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这样,人口的数量比较稳定。这种模式称为“高产多死”型,又称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由于饥饿、疫病、战争等的反复出现,死亡率有所波动,但由于农业对人手的需要量一直很大,所以出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随着营养、公共卫生、医疗技术的改善,死亡率大幅下降,出生率虽然也有所下降,但下降比较缓慢。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就是急剧增加的人口。这时期的人口模式称为“高产少死”型,又称为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

随着营养、公共卫生与医疗技术的改善,死亡率下降;伴随着婴幼儿死亡率的下降,出生率也降低,但出生率的降幅没有死亡率的降幅大

随着粮食的稳定和流行疫病的控制,死亡率稳定在较低的水平;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因素,出生率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这时的人口模式称为“低产少死”型(图3),即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随着粮食的稳定和传染病的控制,死亡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这时出生率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所以,“人口爆炸”发生在人口模式第二阶段——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

18世纪的英国是产业革命的发源地,机器的使用也带动农业技术进步,粮食增产、国民营养状态改善、对疾病抵抗力增强,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开始急剧增加。随着产业革命在全球传播,许多国家的人口模式开始向“高产少死”型转移,全球的“人口爆炸”就发生了。

到了20世纪,英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变缓,出生婴儿人数减少。出生率和死亡率同步下降,总人口不怎么增加。这种从“高产多死”经过“高产少死”到达“低产少死”的人口模式的转变就叫“人口转换”。

英国花了200年从“人口爆炸”到达了“人口转换”的第三阶段,现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完成了“人口转换”。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人口转换”正在开始。那么,全球的“人口爆炸”究竟会“炸”成什么样子呢?未来,地球上能承载这么多的人口吗?

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体现在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人口增长模式分为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4种。

未来,地球上能住多少人?

根据各国“总和生育率”的不同,联合国在进行人口预测时把各国分成3组:A.高生育率;B.低生育率但大于2.1;C.生育率低于2.1。

在A组的有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B组有印度、墨西哥等;C组有中国、日本、德国等。

18世纪晚期的哲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人口的负担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迟早有一天,地球因不堪重负而给人类带来毁灭。马尔萨斯认为,最终我们会耗尽所有的资源,在大规模饥荒之中全部饿死。

那么,地球的承载能力到底是多少呢?

大多数科学家,如哈佛大学的社会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认为,从粮食的角度出发,地球的最大承载力大约为90亿到100亿人口。那么,不断增长的人口何时会挑战地球的底线呢?

想提前知道这些,就涉及到了人口学里的“人口预测”。要预测未来的人口,需要3个数据:出生率、死亡率和“国际人口移动值”。在预测时使用的出生率叫“总和生育率”,这是最重要的数据。“总和生育率”是指女性一生中平均生几个孩子。如果一对夫妻平均生2个孩子,那“总和生育率”就等于2。要维持现有人口,“总和生育率”就要保持在2.1左右。

“人口转换”是任何国家都会发生的,虽然尼日利亚现在的生育率超过5,但联合国人口署认为其生育率将会下降。这种预测将“总和生育率”分为高位(2.6)、中位(2.1)、低位(1.6)3种,对其他每个国家也以同样的方法分3种生育率计算人口。结合死亡率和“国际人口移动值”,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图如下:

最上面的线是根据各国现在的生育率不变计算的,到2083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84亿;下面3条线是根据总和生育率为2.6、2.1、1.6计算,到2083年,人口可能分别是138亿、100亿、70亿。科学家预测,未来总和生育率很可能保持在2.1左右,这也就是说,2083年世界人口最可能是100亿,随后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如果能稳定在100亿以内,地球还能承载地住,刚好未超载。

(本文来自《科学大众》杂志)

  • 发表于 2014-10-25 00:00
  • 阅读 ( 69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