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选择伴侣的?

数千年以来,伴侣的选择和爱的萌生吸引了诗人、艺术家、作家和研究者的巨大兴趣。所谓“择偶”“配对”“婚姻选择”“相亲”等名词都指向了这一主题。伴侣的选择是一段亲密关系的开端。那么,我们是如何选择一个伴侣的呢?

选择他/她是因为相似性

“物以类聚”,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倾向性:喜欢与自己相像的人。比较心理学家的选型配对行为研究、社会心理学家的匹配假设和内群体偏好假说研究都给这个明显的现象提供了很多证据支持。

比如,在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采用一种叫作“Imaginiff”的游戏来操纵实验参加者对自己和他人相似性的知觉。当研究者通过这个游戏使得参加者相信自己与另外一个对象的主观体验相似时,这个参加者就会更加喜欢那个对象。

这或许早就是人们的一种常识,“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便包含了男女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性。

选择他/她是因为互补性

除了相似性之外,我们很容易想到另外一个与之呼应的规律,就是人们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会选择与自己互补的人。

最早描述互补现象的是需要互补理论。根据这个理论,伴侣的选择是基于对方是否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两个人可以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实现需要的互补,那么两个人就匹配了。另外,特质互补的观点认为两个人性格上互补的话会比较吸引对方。比如,内向压抑的人会觉得热情开朗的人很有吸引力,而外向奔放的人有时觉得一个安静的人善于倾听自己的话。

那么,相似和互补,究竟哪个更接近爱情的真谛呢?有科学家在2007年对比了两种互补理论和一个相似性理论。互补理论包括:人际互补模型,即认为两个人在某些方面相似而在另一些方面互补是最好的;温格森互补模型,即认为两个人以社会交换式的性格互补是最好的。还有一个相似性理论,即认为双方在人格特质上越相似越好。最后的结果是,相似性理论更胜一筹,更能预测两个人的关系是否更加圆满。

这可能是因为两个人的互补性在关系的初期对双方更具新鲜感和吸引力。但是到了关系的中后期,两个人的相似性让大家更容易习惯对方和理解对方。当然,心理学家对这两种假说的看法还存在争议。有些研究者认为只要找到一些驾驭互补性的技巧,让它在恰当的时候发挥作用,而在另一些时候避免它出来“捣乱”,便可以让互补的两人更加幸福。

选择他/她是对理想自我的追求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从自己的反省或者从其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个人形象。这是我们的自我意象,反映的是当前的自我。但是,我们还有一个自我,那就是理想的自我,即我们想要成为的自我形象。这两者之间通常是存在差异的。我们总在不断努力缩小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缩小当前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有很多方法,比如提高自己,多去充充电,多去锻炼身体等。然而,有些爱情心理学的研究者认为,选择伴侣也是实现理想自我的途径之一。

比如,在2011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假如当前的伴侣能够满足你对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么你们的关系会更好,包括更少被其他潜在的“备胎”所吸引,更少出轨。

追求“理想的我”的择偶和追求互补对象的择偶是有区别的。两者都是基于对方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前者所满足的需要是自我成长的需要。通俗点讲,选择互补对象的人把对方的特点看作一种工具,而选择理想自我择偶方式的人把对方看作自己的一部分。

选择他/她是因为恋物

所谓选择伴侣时的恋物现象,其实是很平常的现象。它是指某些身体部位或外表特征对于某些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或者特别有吸引力。比如,有些人对高个子情有独钟,而有些人对小巧玲珑的比较钟情;有些人禁不住丝袜的诱惑,有些人被卷发所“迷惑”;有人特别喜欢国字脸,有人尤其喜欢瓜子脸。

这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现象。我们通常都对异性的某些部位特别偏好。比如,2010年和2012年都有研究者关注了头发和吸引力之间的关系。前者对劳动市场进行了研究,发现女性的薪水与头发颜色有关,即金色头发的女性在劳动市场中比较受欢迎,会获得更高的薪水。在后面那个研究中,研究者让酒店里相同的服务员分别戴上金色、红色、棕色、黑色的假发。结果发现,当服务员戴金色假发的时候,客人付小费的行为更多。

喜欢个别的特征,这种选择是对还是错?其实,这没有对错之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许每个人都有对美区别于他人的定义。

选择他/她是一种缘分

前面已经讨论过了4种在一个人选择伴侣时会出现的作用机制。这些机制可能并不是单一地发生的,而是有交集的。比如,你不仅希望对方上过大学,而且还特别要求对方有大大的眼睛。但是,这些机制的发生通常是无意识的。只有在少数情况下,你才是有意识地“挑选”伴侣。符合你的兴趣的对象可能有很多,而你只遇到那么一个,只因这是你们恰巧相遇了,从而有机会开始一段亲密关系。

“弱水三千,你只遇到这一瓢”。心理学家认为巧遇或者说日久生情是选择一个伴侣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两个人相遇的时候,或者是在一起的时候,上面谈及的择偶机制才会发生。例如,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都是一种缘分。两个人相见或相处,突然发现或者慢慢发现对方的优点--或是互补,或是相似--就会坠入爱河。

比如,在2013年的一个访谈研究中,一个受访者是这样说的:“我开始对她并没有太留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她。”另一个受访者说:“我们突然间发现,我们总是在一起,无论是去哪里都是在一起。于是,我们开始了。你懂的,慢慢地。”

那么,什么因素影响了缘分的“延续性”呢?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模拟了一个速配的场景,安排两个人见面6分钟,然后让他们对对方进行评估,并且决定是否愿意未来择日继续约会。结果发现,开放性在其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如果在两个人的交流中参与者更加敞开心扉,那么“被约会”的可能性将提高。

需要提醒的是,还没有证据表明哪种选择伴侣的倾向更好,也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如何选择伴侣才是最好的。这可能是为什么人们在热恋的时候感觉对方的到来是冥冥中注定的原因。但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是在交往和相处过程中的技巧和智慧。这才是一段美满关系的关键所在。

  • 发表于 2014-10-22 00:00
  • 阅读 ( 71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