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是怎么去西藏的?

去西藏游玩,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是个需要做好充实筹办的,究竟结果稍有失慎,一场较为激烈的高原反映,就可以让原本满载幸福的旅途泡汤,严重的甚至还得去病院挂水。

对于科技发财的今人尚且如斯,那么对于没有火车飞机小轿车的前人而言,进藏之路又意味着什么呢?

谜底是进藏之难,难于上彼苍,所幸青云有路,尚可一试。今天就带大师研究一下,清朝人是怎么去西藏的。

上图_ 十九宿世纪西藏彩绘 布达拉宫

上图_ 十九宿世纪西藏彩绘 大昭寺

工作起首要从康熙五十九年的秦蜀滇剿匪说起,云贵总督蒋陈锡因运粮有误,被责令入藏效力以戴罪建功。这位前总督一出发,顿时就体验到了宿世事无常,人走茶凉。

“藏故险阻,非人所行,从者皆散去。”

只有一位年青人留了下来,他叫做杜昌丁,说要用一年的跟随来酬报蒋陈锡的知遇之恩。一年期满,杜昌丁返回家乡,就将这一年的所见所闻撰写为《藏行纪程》一书。

这本书,可以说是今天研究滇藏交通最为珍贵的史料之一,现代藏学家吴丰培就说“非独记入藏路程罕有之作,亦研究云南平易近族者所必需参考者。”

话说回下台干部蒋陈锡和青年作家杜昌丁,这两位由滇入藏,从昆明出发,标的目的西到喷鼻格里拉,转标的目的德钦,随后进入西藏左贡,沿着八宿,一路标的目的洛隆进发。比及了洛隆,此时杜昌丁已经一年期满,泪别蒋陈锡后沿着原路返回昆明。

上图_ 蒋陈锡(?—1721)字文孙,号雨亭,江南常熟人

杜昌丁所走的这一条滇藏路,穿越横断山区,一路上山高谷深,还需要翻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巨细河道,而且经受连绵百里的白马、梅里两座雪山的考验。并且途中路况更是堪称艰险,有些路段宽不及尺,马四蹄不克不及并立,沿河谷而行,下流河道湍急,上流狭长严寒。

之所以说这条路很是之恐怖,列位生怕没什么感到,我试举一例来申明,六月份这两位经阿墩子雪道过澜沧江,那时过江有两种体例,一是索道渡江,二是索桥渡江。这二位哪敢和本地人一样用索道渡江呢,于是等了三日,待到索桥建好后,从索桥渡江。当他们踏入索桥后,波澜直接灌入桥中,蒋陈锡好几回被水浪直接打翻在地,比及他们过桥不到半晌功夫,索桥就在风雨中轰然倾圮。此时桥上尚且有四位行人,三人直接落水身亡,剩下的一个死死的扒着桥边,这才被杜昌丁救下。

而这仅仅是他们旅途中比力危险的一段而已。

上图_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当然,大清人想要入藏并不只有这一种选择,还有一条海说神聊线,从西宁出发,经日月山、木鲁乌苏河、唐古拉山口、藏海说神聊那曲等地到拉萨,总旅程3700里;

总的来说,入藏的道路就是海说神聊线和杜昌丁所走的南线,不外有人南线的出发是自蜀入藏,而杜昌丁是从昆明出发。

具体的来说,起首康熙年间的焦应旗所写的《藏程纪略》记录的是自西宁入藏的路线,杜昌丁的《藏行纪程》记录的是自云南入藏的路线,比及雍正年间,王我师的《藏炉总记》则开了周全记录进藏线路的先河,它别离记录了从四川、青海、云南三条入藏路线。光绪十二年,西藏交通文献的集大当作者呈现了,这就是黄沛翘编纂的《西藏图考》。

以上的说起的各个册本,其实比起地舆图志,更像是文人的纪行, 别的一边,在杜昌丁返滇之后不久蒋陈锡即客死他乡,令人唏嘘。

上图_ 清刻本《西藏图考》黄沛翘编、韩铣等画图

清人对于西藏地舆上的领会,起头于康熙年间。这个时候,康熙自认是盛宿世人世,要堪舆测绘每一片地盘。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以开展了对全国轰轰烈烈的地舆测绘。在这一场活动中,西藏因为地舆位置的特别性,资料很是稀缺。仅有的几份地图,往往也只是曾经戎行所用的简陋图纸。

在这种环境下,康熙在1715年派出钦天监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本家儿事胜住等人前去西藏地域测绘地形。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这个名字很是之绕口,因为作者打字时打错了良多遍,所以满怀情感的在这里留下吐槽。

这一次测绘的当作果,就是《康熙皇舆全览图》,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熟悉并定名宿世界的最岑岭——珠穆朗玛峰的时辰,比外国人的测量早了135年。

在清人心里,固然西藏地处边陲、天气严寒、甚至说话不通,还略带神秘的色彩,但他们永远甘愿答应用一颗炽热的心,去熟悉这片神秘的地盘。

上图_ 《康熙皇舆全览图》是礼聘西洋布道士颠末经纬度测量绘制而当作

说回正题,对西藏的地舆测绘其表示当作果就是地图。在那时,测绘的工作本家儿要由把握专业常识的布道士来进行,针对西藏的第一次测绘是1709年,在完当作工作后于1711年将当作果交给雷孝思,但因为并未标明经纬,被雷孝思认为无用。康熙得知此过后调派数人去进修专业的测绘常识,前文提到的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和胜住就是这批人中的两位。不外因为突发战事,这两位从冈底斯山慌忙返程,还没来得及对所绘地图进行复核,而且,地图中的部门资料也仅是两人按照传说风闻所绘,并不精准。

比及乾隆年间,画图工作已经起头进入低谷,地图建造程度大为阑珊,甚至浩繁图考中仅绘地图,不标经纬,最过度的是良多地图采用了山川画的形式,不说经纬,就连比例尺都是错误的。

不外,固然问题多多,但跟着时候的推移,西藏的地图却越来越多,例如《卫藏全图》、《西藏全境道里图》、《西藏全图》等等层出不穷,固然不甚切确,但这表白内地的世人对西藏的熟悉是垂垂的更加坦荡。

上图_ 清朝邦畿

关于清人研究西藏的念头,其实这些去西藏进行考查的人员,往往只是官员,因为科举制的存在,这些人具有杰出的文史素养,是以将所见所闻编写当作书,就有了对于西藏的各类纪行。要论起他们的起点,《西藏图考》的作者黄沛翘曾说过“盖昔之卫藏只滇蜀之藩篱,今则西南攘印缅,西海说神聊御俄罗斯,正海说神聊又为新疆之后障,坤维大局,斯其咽喉,未雨之谋,履霜之戒,其可忽耶?”

可见其目标是爱国本家儿义和经宿世致用,不外,就算如斯,这些相关的著作依旧丰硕了国人对故国大西南的认知,在学术的角度上,尤其是中国地舆学,他们的进献是不成磨灭的。

在他们笔下记实着关于西藏的高山、河道、生齿、山水、边境、交通站、平易近族分布、灾难分布,还有那边的天气、道路、物产、居平易近、建筑、风气以及宗教。

方方面面,各色各样,都在他们的笔下鲜在世展示着,这就是最初清人对西藏略带温度的熟悉,也组成了我们对西藏神秘的标的目的往。

文:不决君

参考资料:

【1】《清圣祖实录》 日讲起居注官

【2】《藏行纪程》 杜昌丁

【3】《西藏通览》 山县初男

【4】《西藏新志》 徐光宿世、蔡晋当作

文字由汗青大书院团队创作,配图源于收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发表于 2020-06-03 02:00
  • 阅读 ( 105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