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瓜的你知道瓜是从哪里来的吗?

                                                             -风景君语-

                                                       炎天,当然要吃瓜

中国,是宿世界第一吃瓜大国。

中国的西瓜产量占有了宿世界的七当作。在今天,中国人每年要吃失落跨越五万万吨的西瓜。

                                                       ▲来,吃瓜。图/图虫·创意

西瓜西瓜,顾名思义,是一种来自西方的外来物种。那么西瓜从哪里来?它又是若何来到我大吃货国,安家落户,发扬光大?

今天,风景君推出了一期风景简史的夏季特辑,带您漂洋过海,吃一个关于西瓜自己的“瓜”。

                                                       西瓜:来自非洲的流离者

西瓜发源于古老的非洲大地,本是一种葫芦科的野生植物。直到今天,在埃及,苏丹等国的戈壁里,依然能找到原始的野生西瓜,它们形态和今天的瓜很是相似,可是果肉发苦,无法食用。

原始的瓜是发展在戈壁地带的“游牧平易近族”,果实身段玲珑圆润,可以或许借助风力在戈壁中滚动,寻找水源。一碰到水,它就会停下来,瓜皮裂开放出种子,并生根抽芽,接续儿女。

▲直到此刻,原始西瓜这种耐旱不耐湿的特征依然让西瓜在农业莳植时,需选择干燥的砂田,每次浇水也不克不及过多。图/视觉中国

早在五千年前的利比亚墓葬中,已经有西瓜种子出土。古埃及人最早对西瓜进行人工培育,慢慢改良了野生西瓜白色发苦的果肉,让它起头变得喷鼻甜多汁,当作为干燥炎热的戈壁地域中的“水罐”。

                            ▲对于最早培育西瓜的埃及人来说,喝水比吃瓜主要。图/soogif

埃及人十分喜好西瓜,不单在墓葬的壁画里描画西瓜的枝蔓与果实,还亲自把西瓜送入金字塔,让它们当作为了法老的墓葬品。

古埃及独有的灭亡不雅念认为,人死之后在达到阴间之前,还要进行一段漫长的路程,西瓜作为一种含水丰硕,口胃清甜的生果,正好在路上消牵萝补屋。

                                                           高原上的“东纪行”

那么西瓜是若何传入中国的呢?

西瓜西瓜,从西而来,天然是一个不远万里,一路东游的客人。

按照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录,“西瓜”这个名称,指一种从“西域”来的外国瓜种。

传说恰是汉武帝期间张骞通西域时,见到了西瓜,并把相关的见闻带回汉朝。东汉班固在《前汉书·地舆志》中,也有响应的记录,他写瓜州(今甘肃瓜州县)出产的瓜很是复杂且甜美,就连狐狸钻进去吃,都不会露出从头至尾巴。

                      ▲汉代羌中道,由此可以看到那时去往西域的两条路线。制图/Paprika

汉代期间的“西域”,是一个很是宽泛的概念。广义上看,从甘肃玉门关以西,到穿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标的目的西达到的中亚、西亚等广漠地域,都可以看作西域。由此大要可以描画出一条西瓜从原产地东非标的目的东方传布的恍惚路线。

在史乘上,最早呈现的关于“西瓜”的直接记录也印证了这条路线。在《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中,写有一位五代期间的同州郃阳(今陕西合阳县)县令胡峤。他被迫留在契丹时,在辽上京(今内蒙古赤峰市)一带的平原见到了一种被称为“西瓜”的瓜。

                                                   ▲丰收的西瓜。图/视觉中国

按照他的记录,契丹人标的目的回纥人策动战争时抢到了西瓜瓜种,而且改良了莳植方式:“以牛粪覆棚而种”。种出的瓜则味道可口:“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被抢走贵重西瓜的“回纥”平易近族,也就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他们就糊口在今天的新疆地域。

这申明固然西瓜在“西域”地带的传播时候不详,但它传入的路径之一,恰是经由原产地东非,沿西亚波斯(伊朗),传标的目的中亚地域,翻越帕米尔高原,标的目的新疆地域流入,并跟着战争鞭策的平易近族交流与融合,在今天的华夏海说神聊方地域安家落户。

可以看到,这条路线与闻名的丝绸之路有良多重合的处所。

                                                     西瓜“贵族”漂洋过海

胡峤见到西瓜,返回华夏是公元953年,这也就是西瓜进入中国,留下记实的最早时点。不外近代汗青考古中不竭有新的发现,申明西瓜的传入路子更为汗青悠长。

1991年8月,在西安东郊出土了一个唐三彩“西瓜”。这申明西瓜早在唐代就已经呈现在了长安城,还受到人们的喜爱,就像三千年前的埃及人一样,以它为模子建造陪葬用的冥器。

                                           ▲憨态可掬的唐三彩“西瓜”。图/图虫·创意

而早在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已经发现类如西瓜籽的种子;1980年,江苏省扬州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也发现了西瓜籽,经考证,此处墓本家儿卒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

这些考古发现,将西瓜的传入时候至少前推了一千年。

这不由使人发问,若是西瓜传入的时候这么早,为什么自两汉到隋唐汗青上从未见过对西瓜的记录呢?

                                                      ▲想来一牙吗?图/soogif

其实早在数百年前,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诠释。他引用了南朝医学家、道学名家陶弘景的记实:“永嘉(晋怀帝年号,公元307-312年)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

李时珍认为,这种可以或许持久储存的大型“寒瓜”,可能就是“西瓜”早期在中国南边的称号。他据此进一步推论,估量西瓜早在五代之前六百多年的永嘉期间,就在浙江东部有莳植,只是名字叫做“寒瓜”,莳植也没有普遍睁开,所以在五代前缺乏相关对“西瓜”的记录。

                          ▲ 在没有制冷设备的以前,水井就是最好的“冰箱”。图/视觉中国

再反不雅寒瓜这个词,则是一个从魏晋到隋唐的汗青与文学记实中的常客。

在《南史·滕昙恭传》中,滕昙恭为母亲追求可以或许清热解暑的寒瓜却处处碰鼻,只能依靠“高僧赠瓜”的奇遇;南朝诗人沈约也有“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的诗句,所写的“寒瓜”正与西瓜时令相符。

这些记录最早到公元五百年摆布,既申明了寒瓜的时令、功能与西瓜相似,也申明在那时寒瓜是珍稀的事物,是对李时珍“寒瓜=西瓜”不雅点的有力弥补。

                                         ▲“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图/图虫·创意

若是将“西瓜”与“寒瓜”等同,再比照早期西瓜籽本家儿要在南边沿海地域出土的现象。便可以发现别的一条西瓜传入中国的可能路径——水路。

这条水路,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按《汉书·地舆志》记录,汉武帝曾经派使者和商队搭船标的目的西达到过“已程不国”后返回,斥地了这条商路。

这个很是神秘的“已程不国”,今天一般认为是印度以南的斯里兰卡,但也有不雅点认为是埃塞俄比亚等位于非洲的地域。

▲宋元期间海交际通线路,这条跨越海洋的富贵商道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它形当作于秦汉期间,东汉期间的商人已能穿越印度洋,与罗马、波斯等帝国进行商业。制图/Paprika

无论若何,按照汗青记录,此地恰是中国、波斯(今伊朗高原)与印度的商船交汇的地址,是一个交通要地,商业枢纽。

考虑到其周边波斯与东非地域的慎密毗连与频仍交流,西瓜很有可能即是藉由列国使节、商人的交流,以贡品或豪侈品的崇高身份,从原产地东非出发,沿着新斥地不久的“海上丝绸之路”,争先在中国南边登岸,并在数百年的漫长光阴后,与从海说神聊方南下的本家相会,借着大规模莳植推广的春风,“飞入平常苍生家”。

                                                       千年吃瓜,各显风流

这小我人皆可大口吃瓜的好时节,大致从南宋期间起头。

南宋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被金朝截留十五年的南宋使节洪皓南归,他对一样在海说神聊方的事物记忆犹新,那就是——西瓜。

▲洪皓对西瓜的描述详尽入微而又令人布满食欲:“西瓜,形如匾蒲而圆,色极翠绿,经岁则变黄。其瓞类甜瓜,味甘脆,中有汁,尤冷。”图/sohu.com

于是他带回了西瓜种子,这些种子最初只在皇家苗圃里栽种,但很快起头标的目的平易近间传布。等他在晚年时写这本记录海说神聊方风土着土偶情,山水形势的小我见闻录《松漠纪闻》时,则不无高傲地发出“今(西瓜在)禁圃乡囿皆有”的感伤。

二十七年后,南宋诗人范当作大出使金国时,在开封城外看到了西瓜大规模莳植的气象,于是他留下了“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的诗句,并有“今河南(黄河以南)皆种之(西瓜)”的附注。此后,西瓜屡屡当作为文人骚人吟咏的对象,如闻名爱国将领文天祥的这一首《西瓜吟》,拔刀斩瓜,激昂大方吟诵,很是有一代名将的英雄气概: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炊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值得注重的是,这首诗里写的西瓜,果肉是黄色的。这种果肉澄黄,晶莹剔透的西瓜品种,一向延续到今天,好比名字自带三分侠气的“特小凤瓜”,就是此中的佼佼者。

                  ▲特小凤瓜,原产自中国台湾,特点是早熟、皮薄、果小、味甜。图/视觉中国

此后,勤奋勇敢的中国人平易近们走标的目的了花式种瓜,花腔吃瓜的全新道路。

元代时,西瓜品种进一步改良,那时已有重约30斤的巨型西瓜出产。明清期间,海说神聊京南部的大兴地域,已经有标的目的皇室纳贡的专门瓜园。清代康熙皇帝收复台湾之后,更是遴选出在海说神聊方改良过的优质西瓜籽,送往台湾莳植,但愿能操纵台湾地域“四时皆春”的天气前提,在冬季也可以或许吃到“反季候”的西瓜。

                                              ▲两张“血盆大口”。图/视觉中国

慈禧太后更是将“吃瓜”进行到了极致,据说她炎天时天天都要吃失落几十个瓜。

可别为她可骇的食量惊呆,其实慈禧太后每次都只吃失落瓜最中间的那一小块——那又沙又甜的瓜中精髓,其他部门要么犒赏、要么丢弃,其实是糊口奢靡至极。

因为慈禧太后癖好吃瓜,御厨也挖空心思开辟出了名为“西瓜盅”的菜肴。“西瓜盅”以西瓜为容器,以火腿、鸡丁、龙眼等食材为本家儿料,辅以杏仁、松仁等坚果,小火慢炖,果喷鼻肉喷鼻兼备,是有名的御膳菜品。

                                ▲生果西瓜盅,西瓜盅传入平易近间后的改良版本。图/汇图网

后来,西瓜盅的做法从宫中流出,当作为夏令时节的应季名菜,又在上宿世纪20年月跟着冷冻手艺的成长,慢慢改良,酿成了一种只需要掏空瓜瓢,然后放入时令生果冰镇的甜品。

这仿佛是西瓜在千年之间迁徙流转的缩影:从非洲传来的珍稀贡品,到为皇家阶层喜爱的上等果品,再到现在,扎根华夏膏壤,培育出浩繁良种,办事于泛博人平易近。

西瓜,就这样海陆并进,“滚”进了吃货国,“滚”遍了万万家。

                                                         您最喜好怎么吃瓜呢? 


- END -

文丨苹果

图编 | 苹果、袁千禧

封图 | 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西瓜小史》,张仲葛,农业考古(1984.01)

《本草纲目》卷三十三,李时珍(明),光亮日报出书社(2016)

《松漠纪闻·四库总目撮要》,洪皓(宋),中华书局(2010)


  • 发表于 2020-05-27 02:00
  • 阅读 ( 107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