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来有一则奇闻:现象级网红 papi 酱因为生孩子没随她姓被进犯了。故事的出处是 papi 酱发了个母亲节微博,暗示生孩子比测验、工作更辛劳。
平平无奇的应景之言,却被女权博本家儿点评了一句:「生娃事后变得好怠倦啊,可是孩子仍是随父姓。」
战火一煽就起,最强硬的一派女权网平易近,把 papi 酱骂当作了「婚驴」。然后这个莫名其妙的话题就当作了热点议题。我略理解那些「心疼」papi 酱的网平易近,papi 酱年收入少说八位数,又是明星,此前树立了「自力女性」的形象,「谈爱情成婚到此刻亲家都没见过」的谈吐也为她收成不少存眷和崇敬。
比拟之下,她的丈夫公开身份似乎就是「 papi 酱的大学同窗」,两边地位差距不小。在这样一桩婚姻里,孩子都不克不及随母姓以示女权前进,当然够让她们怒其不争的。我也理解那些跟进呛声为 papi 酱辩护的评论,因为 papi 酱赤手起身,年收入少说八位数,又是明星,还享有「自力女性」的形象,是一个全方位的强者,这样都要被进犯?papi 酱当然是一个强者。所以,无论是对强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仍是为强者声名受损而激辩,都远离我们身处的实际,让我们从柴米油盐中解脱,代入这辈子都无法企及的地位。这是一种很爽的娱乐。它们紧贴新闻话题,比网文影视电玩更具实感,同时毫无痛感。我们今天的不少热点话题,都是这样的爽 vs. 爽。
不外「心疼」方自然仍是输一截。她们太极端了,地图炮放得过分火,进犯对象仍是女性,所以她们的「婚驴」谈吐被截图广传。我们都知道,「诉诸荒谬」是常见的狡辩术,它在收集大辩说里出格好用,把对立面的疯言疯语截张图就行了。在我们糊口的实际里,几乎不会有人跳出来诅咒让小孩跟父姓就是「婚驴」,绝大大都人更没有 papi 酱的高收入和盛名。但需要必定的是,在这样的实际下,新生儿跟谁姓确实是一个重大「父权」问题——不外,并不是新为人父的丈夫、孩子爸爸的父权,而是双方长辈、亲家怙恃的决议权。中国传统社会,「养儿防老」是最本家儿要的赡养模式,儿子承担赐顾帮衬大哥怙恃的义务,女儿出嫁后则对对面公婆负责。那时的人说一句「生女儿迟早都是别人的」,并不纯属歧视和迷信。
· 对「养儿防老」的奚落一向良多见,但它并不是靠奚落就会消逝的不外精确地说,传统养老责任并不系于性别,而在于他是否担当家庭姓氏。
传统社会同样存在入赘婚姻:丈夫随老婆插手其娘家,新建小家庭承担娘家养老,对丈夫的亲生怙恃不再有义务关系,生育的第三代天然也担当娘家的姓氏。养老之外,家族祭祖负责人也与姓氏绑缚,即所谓「担当喷鼻火」。同姓人丁的畅旺水平,以及直接由它决议的包罗暴力在内的社会实力,直接决议了一个家族在一个传统农村社会里的地位。直到今天,中国农村固然初步成立养老保险轨制,传统模式的经济功用仍未被等闲替代,看看前不久生坑亲娘惨案的后续报道即可窥知一二。但不成否定的是,跟着城市化的扩张,它影响到的人群也是逐年缩减。
对于今天的城市家庭,财政出入、养老体例与社会实力,跟姓氏都谈不上有如何的强联系,唯独剩下老一辈家长的喷鼻火情结。按理说,这个情结不是刚需,应该会逐渐冷淡的。但城市婚姻却有一道难以轻忽的实际门槛:买房。哪怕在所谓四五线城市,一平米衡宇价钱也是数倍于本地人均月收入,沿海地域更多见衡宇单价在两三万的县级小城。以「后浪」们的工资和消费习惯,他们要靠本身攒够首付,得攒到猴年马月。
至于本家儿流的解决方案,就是「六个钱包」了。
樊纲说的「六个钱包」,指的是「您怙恃、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您爱人的怙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六个钱包」,当然现实上掏空这六个钱包的环境很少真正发生,出力最大的也就是上一代两个钱包,大大都时辰,是此中一个钱包承担大头,积储被掏空。「钱包」们掏空本身,可不是为了给后代采办什么「自力」、什么「前进」,他们对儿女的婚姻家庭寄予了半斤八两强的等候和情怀。况且,良多新婚佳耦还都是独生后代,都没有别人来分管这份等候和情怀。于是对那些需要怙恃掏钱买房的家庭而言,怙恃辈对姓氏、喷鼻火的情结,也就由非刚需酿成必需妥协让步的刚需了。怙恃们支出几十万、上百万后,小夫妻二人筹议着就把下一代的姓给冠了?宿世上这样的功德可不常有,更罕有能落到平头苍生身上。在一些地域,更常见的婚姻故事不是几家、几辈人在婚后为了孩子姓什么闹矛盾,而是婚前就重点构和,以某种形式的和谈把早早它定下来。所以,跟爹姓仍是跟妈姓,是双方的原生家庭拿着真金白银,拿着谁买房谁买车谁办婚礼出几多彩礼这些昂贵的前提敲着构和桌博弈出来的。它可其实是太主要了。有人在知乎描述本身家乡的婚姻模式:
我是一个南边小城的姑娘,因为独生后代政策,进入 2000 年后,我们市衍生出了一种怪异的婚姻状况——不进不出。一方不嫁,一方不娶。两边不会互换礼金和彩礼,即没有财帛瓜葛。夫妻生下两个孩子,一个跟父姓,一个随母姓。
有趣的是,她的这番讲述,是决心把风行于长三角地域的「两端亲」联婚挑出了最抱负化、最合适现代城市价值不雅的部门来讲的。而事实是,早在明清期间,区别于嫁娶和入赘的「两端亲」联婚早已有之,至多算是传统联婚撞上近代初级商品经济后的产品。其功能,在于帮没有儿子的家庭经由过程女儿的儿女传嗣,也就是在女儿婚前同婆家谈好,让她此中一个儿子随娘家姓,为娘家续上喷鼻火。· 费孝通颁发于 1938 年的《江村经济》即描述了这种联婚模式既然出于这样的目标,「两端亲」在实践中天然老是女方本家儿动提起,且多是有必然经济实力的女方家长才能标的目的经济上弱于他们的男方提出此事。
南京大学秦文佳在其论文《作为策略性婚姻实践的「两端亲」——以苏南倪村为例》中介绍,她发现的独一一路由男方提出的「两端亲」,启事是男方家道承担不起嫁娶模式的彩礼。而「两端亲」最终能构和当作什么样,取决于两边财力以及构和意愿(好比是否为独子)。
绝大大都环境下,这场婚姻都不会是「没有财帛瓜葛」的抱负状况。固然免了彩礼,却免不了男方出房办婚礼女方出车出装修这些价码更高的项目,两边开支也很难做到均衡。看似公允的构和成果——生两个孩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更是极难做到真正的无冲突。它半斤八两于事先由怙恃辈放置了后代将来的生育,并且,实际中往往存在底子来不及考虑的诸多变数:小夫妻不想要二胎、二胎意愿发生转变、生出双胞胎尤其是龙凤胎、两个孩子的性别……前几年还有当局计生政策的改变。当情境或意愿发生改变,激发的胶葛天然不成能等闲平息。早在 2012 年,二胎还未正式铺开时,浙江本地记者就已经注重到「因为孩子的姓氏问题而导致离婚的案例呈现较着上升趋向」。
有些嘲讽的是,这篇报道对该现象的总结是「『子随父姓』传统受到冲击」。知乎上那位描述家乡「两端亲」模式的女生,也评价说本身「崇尚于这种做法的,两边都公允,感受是女性平权的最大化」。她给问题加上了「性别平等」的标签,用词也显露出「第三波女权」的影响。他们都没有意识到,本身不雅察到的纯属一种前现代现象:怙恃直接用经济手段,干涉干与后代的生育。
文|兔透射
大象公会|常识、见识、见闻,最好的饭桌谈资,知道分子的进修基地。微信搜刮「大象公会」(idxgh2013),领受更多好玩内容。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