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吃鱼,到底有多少种花样?

丨没有一条鱼能逃出潮汕人的锅丨

▲鱼在潮汕,有无数种形态。图为刚出锅的潮汕鱼丸。图/《老广的味道》

-风景君语-

日啖鲜鱼三百斤,不辞长作胶几人


靠海吃海的潮汕人,对鱼的爱毫无做作。吃鱼讲究“一鲜二肥三那时”,“那时”即当季,一年四时,一季三月,对潮汕人来说都是吃鱼的好时节,《南澳鱼名歌》(节选)有载:

正月带鱼来看灯,二月春只假金龙。

三月黄只遍身肉,四月巴浪身无鳞。

蒲月好鱼马鲛鲳,六月沙尖上疆场。

七月赤鬃穿红袄,八月红鱼作新娘。

九月赤蟹一肚膏,十月冬蛴脚无毛。

十一月墨斗收烟幕,十二月龙虾持战刀。

▲ 潮汕的食谱上永远都有新颖海产物的身影。图/视觉中国

然而鱼类各不不异:有的肥,有的瘦,有的细嫩,有的紧实,有的多骨,有的少刺。为了使各色食材各展其长,长于和谐鼎鼐的潮汕人发现了一些与别处分歧的摒挡手段

在潮汕,鱼就是饭

鱼饭,是潮汕地域独有的做法,极具特色。

▲ 鱼饭非饭。图/图虫·创意

将鱼洗净,放入淡盐水中浸泡约30分钟。再放入竹筛中码齐,撒上海盐,盖上蒸屉,压上石头,防止炊煮过程中鱼身变形,然后将多个竹筛放上吊架,吊下浓盐水锅中煮熟,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5分钟。煮熟将鱼捞起,用沸盐水浇淋,最后再晾凉几个小时,生鱼便煮当作了鱼饭。

鱼饭非饭,之所以这么称号,美食家张新平易近师长教师做了些考据:

鱼饭之名,说法有二:一种认为煮熟后的鱼饭一篓篓摆放着,就像一锅锅干饭一样,并且鱼饭新颖原味,咸淡适中,吃起交往往没完没了就像吃饭一样,所以就被称为鱼饭;另一种认为鱼饭与疍平易近的糊口习俗有关。疍平易近亦称浮家泛宅,古书称他们是“不粒食者”,即以鱼虾蚌蛤等海物为生,不依靠麦粟等粒状粮食。

▲ 建造鱼饭老是利用竹筐。图/图虫·创意

最常见的即是巴鳞[lang5狼]鱼饭了。巴鳞鱼(常写作巴浪鱼),中文正式名蓝圆鲹,是一种低价经济鱼类。作鱼饭的巴鳞鱼长度一般节制在15到20厘米之间。上三更的鱼肠胃未消化清洁,故而鱼贩要遴选下三更的鱼获。巴鳞鱼饭肉质紧实,咸淡适宜,滋味是俭朴无华的鲜甜,价钱低廉,是易得的家常甘旨。可以作饭,亦可以当菜。

蘸碟选择普宁豆酱,这是普宁地域出产的一种酱料,由蒸熟的黄豆天然发酵制当作。食盐的咸,卵白质水解当作氨基酸的鲜,以及大豆自己的喷鼻,配合组成了豆酱复杂而礼让的滋味,擅长增喷鼻提鲜,最适合辅佐白切鸡、鱼饭之类追求原味的食物。

鱼饭本是迫于无奈的甘旨——传统鱼饭都是由巴鳞鱼、青花鱼等低价鱼所做,组氨酸的含量都很高,极易败北。只好在渔船上支起炉灶,做当作鱼饭之后还能放个3、5天.现在,鱼饭当作了一种极具特色的摒挡体例。

豆酱水煮龙舌:当酱喷鼻碰到鱼鲜

提到了豆酱,便联想到了豆酱水煮龙舌

▲ 市场上售卖的龙舌鱼。图/视觉中国

龙舌也叫龙脷鱼,是一种比目鱼。我国最早的辞书《尔雅》第一次记录了比目鱼:“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可。”所谓“不比不可”,是指比目鱼有严重的斜视,需要两条肚皮相贴,取长补短,方能游动(行),这是想当然了。

▲ 比目鱼可按眼睛的位置和从头至尾巴的形态分为如上四种。龙舌鱼属舌鳎。画图/Q年

因“舌”与“蚀”在粤语中读音附近,不吉利,所以广府人把“舌”叫做“脷”,这是龙脷鱼的由来。

龙舌鱼肉质细腻,滋味鲜甜,肉多而无刺,是较为宝贵的食用鱼类。其淡雅的鲜甜,即使是清蒸后浇上姜葱酱油的做法都过分重口;而白煮又过分寡淡,滋味单调不止,还会让腥味凸显。

▲ 豆酱煮龙舌鱼。图/汇图网

这是豆酱进场的绝佳机会,其少量的盐分既可以袒护不快的味道,又可以或许彰显美味;怪异的发酵风味(酱喷鼻)融入到煮出来的汤汁里,丰硕了美味的条理——这是酱喷鼻和鱼鲜令人动容的联袂出演。

做法其实很简单,取一平底锅,加一小层水,把鱼放入锅中,加姜丝去腥,再舀一些豆酱,煮熟插手芹菜段即可。鲳鱼、沙尖、带鱼等肉质与龙舌接近的鱼类也很适合豆酱水煮。

五笋鱼:我才不要被做当作没有胡想的咸鱼

五笋鱼在湛江被叫做马友鱼,或者午鱼,其肉质细腻肥美,脂肪含量高,有着特别的风味,是餐桌上的高级食用鱼。湛江人也会拿它来建造咸鱼。

▲ 在广东、海南,马友鱼经常被建造当作咸鱼。图为马友咸鱼蒸肉饼。图/汇图网

潮汕人操纵了日常送粥的杂咸贡菜,经由过程简单水煮的体例,再次彰显了吃这方面的先天。贡菜特指潮汕独有的白糖贡菜——与安徽那种被周总理称为“响菜”的贡菜迥异——是一种将芥菜和白糖、食盐、南姜放入坛中,经一年时候发酵的“杂咸”。口感爽脆,味道甜中带咸,隐约有南姜的喷鼻气。

▲ 贡菜煮五笋。图/Sunson来吃

贡菜的感化和豆酱近似,起到一个调味增鲜的功能,分歧的是:贡菜的风味可以去腻除腥,使得鱼肉柔和鲜美的一面不会被油脂所袒护。咸梅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结果,所以有些食肆也用咸梅煮五笋,只是风味分歧而已,用哪种煮鱼取决于门客的偏好。

半煎煮马鲛:肉多又甘旨

▲ 喷鼻煎马鲛鱼。图/《舌尖上的中国》

潮汕有谚:“好鱼马鲛、鲳,佳肴芥蓝薳[ion6],好戏苏六娘。”芥蓝薳是芥蓝的花苔,又喷鼻又嫩,被潮汕人奉为蔬菜之首;苏六娘是潮剧的经典剧目;马鲛则和鲳鱼一同被潮汕人视为最甘旨的海鲜。

潮汕的马鲛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蓝点马鲛,也叫正马鲛,意思其他都是盗窟的。另一种常见的则是康氏马鲛,在潮汕也叫“竹筒”、“土魠”。

▲对于嫌吃鱼吐刺麻烦的人来说,肉厚刺少的马鲛鱼绝对是福音。图/图虫·创意

马鲛鱼肉厚刺少,脂肪含量高,高温让油脂更好地阐扬喷鼻气,通俗做法是切半寸厚的圈,抹盐略微腌制后干煎。然马鲛纤维紧实,肉质更富弹性和嚼劲,稍不注重,鱼肉变老变柴。并且自己鱼油丰硕,再用油煎,油上加腻。

半煎煮马鲛就是个很好的选择。起首,葱切段,姜切片,放入平底锅中,用猪油爆出喷鼻味。接着把半寸厚的马鲛鱼圈入锅,倒入酱油水,深半公分即可,盖盖,中火。酱油水可以按酱油:水=1:1的比例调配。比及鱼肉朝上的一面略显白色,可以翻面,此时朝下一面的鱼肉应该呈焦糖色。若是颜色偏淡,则继续蒸煮,待上色完全后再翻面,直至鱼肉两面挂上焦糖色,才算大功乐成。

▲ 半煎煮马鲛。图/Sunson来吃

一来用水汽作传热介质,温度较油低,鱼肉可以更好地连结鲜嫩的同时,表里平均变熟。其次,姜葱的喷鼻味被油逼出,溶于油中,同酱油水一道,被吸入鱼肉之中,鱼肉除了自己的风味,又增添了姜葱的辛喷鼻,酱油的咸喷鼻。

再次,酱油水颠末加热蒸发,连同鱼皮中的胶原,之前的猪油,浓缩当作了粘稠的黑亮汤汁,鲜喷鼻无比。深层的鱼肉接收不了锅中的酱油,色白如玉,若嫌味道不敷,便可拿这浓缩酱油当蘸料调味。

▲ 半煎煮马鲛。图/Sunson来吃

古法蒸鲳鱼

“好鱼马鲛、鲳”的鲳,一般指中国鲳、银鲳。金饰的鱼刺,柔嫩的鱼肉,清甜的滋味,好吃又便利,受到自古至今的喜爱是正常不外的事。《本草纲目》有记录:“昌,美也,以味名”。从头至尾如燕翦,骨软肉白,味美于诸鱼,是前人对其的描述。

▲ 鲳鱼。图/图虫·创意

中国鲳又叫斗鲳,鱼身肥厚,大的个别可以达到五斤之重。鱼肉清淡,适合清蒸,与常见的蒸熟后浇姜葱酱油,即广式蒸鱼分歧,潮式蒸鱼加倍复杂。

起首,在鱼颈、鱼身、鱼从头至尾处各斜剞一刀,放入盘中,下方的刀花塞进匙羹,上方的刀花塞入酸梅,这是为了使得鱼肉戟张,上下同时蒸熟。之后再铺上喷鼻菇丝、酸菜丝、姜丝、肥膘肉。最主要是在鱼背鱼腹较薄的处所铺上番茄片遮挡水汽,以免鱼肉偏激而变老。最后淋上些骨汤,蒸大要5分钟即可出锅。

肥膘肉的为原本就细腻的鱼肉供给润滑的口感;酸菜丝、番茄和酸梅有着复杂的酸喷鼻,丰硕了滋味,软化鱼肉,解腻开胃;冬菇丝富含鸟苷酸盐,则为鲳鱼带来纷歧样的鲜甜。

古法蒸鲳鱼,本家儿如果巧妙地操纵了几味酸味食材,用酸来凸起鲜甜,形当作与广式酱油蒸迥异的气概。可是因为较为复杂,现在已被广式所裁减,在汕头各大酒楼根基绝迹

▲ 用清蒸的方式建造鲳鱼在全国各地都很常见。图/图虫·创意

说潮汕菜清淡,其实是潮汕人对食材本味的尊敬。正所谓“调五味不掩其真”,所有的调料、配料、烹调手法,均是为了更好地表示食材而设计。在潮汕,每种鱼都有最适合它的摒挡手段,甚至某种烹调手段,就只为一种鱼而发现,颇有孔子“不得其酱不食”之感——没法子,谁让我们爱吃鱼呢?

您感觉哪种鱼最好吃?

- END -

文丨Sunson来吃

编纂丨伊森

封图丨图虫·创意


  • 发表于 2020-03-14 02:00
  • 阅读 ( 1136 )
  • 分类:其他类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