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打小报告的官员,皇帝会如何处理?

本文出自清人梁章钜、朱智《枢垣记略》卷一《训谕》中的一节。

这份《训谕》,是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下降谕示的。

既然要说嘉庆帝的训谕,那就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位清仁宗。

清仁宗嘉庆帝,即爱新觉罗·颙琰。生于狷介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崩逝于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享寿61岁。原名永琰,清朝的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在位二十五年;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即位的前四年里,并无实权;乾隆帝身后,才自力执掌大政;对贪污深恶痛绝,肃清吏治,惩办了贪官和珅等人;为维护政权不变,肃贪力度有限,见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单没有解决,反而加倍严重;在位时,正值工业革命鼓起,清朝由盛转衰,其间,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流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流入中国……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夏历六月二十九日,上谕:

昨日巳刻(上午9点至11点),英和突然标的目的内呈递了密封的奏片(所谓奏片,即军机处在打点公事时,以较为简化的奏摺,具奏请旨或议覆事务;奏片并不开写具奏人的衔名,直接言事,文末书“谨奏”。)。

收到英和的奏片之后,朕感觉事关重大,于是,便亲手拆看了该奏。

英和在奏片中称述,道是:

“今天,刘权之与戴衢亨都已上奏告假;这二人经请被派,进城去检验面见月官了;臣特恳请,晚膳之后,与庆桂、董诰一同接管圣上召见,有要事需要面奏……”

于是,朕很快就召见了英和、庆桂、董诰三人。

据英和当面奏称,说是:

“刘权之这小我,常日里执政堂上的名声就属于很泛泛的那一类。这一次,军机处行走的军机章京里面,有中书、笔贴式等官员,这个时辰,已经到了应该进行保奏的刻日了。为了处置这一状况,我先与庆桂等人进行了谈判,议定将内阁典籍齐嘉绍、中书蔡炯、刑部笔帖式武尔通阿三位官员上奏,拟请升进他们为本家儿事。”

“在此次谈判过程中,刘权之认为,内阁中书袁煦也应该列入上奏升职的名单。他还说,袁煦是他的房师纪昀(晓岚)的女婿;并说是,纪昀活着的时辰,曾经拜托过他,让他赐顾帮衬本身的女婿。”

“后来,经庆桂等人阻止之后,刘权之便拒绝在上奏请升相关官员的折子上具题本身的官衔名姓……”

军机章京执政廷当班值日、理事办差,到了应该进行保奏的时限,就要按照轨制划定,进行保奏。保奏时,军机大臣们天然该当查证相关环境,参照已有的老例陈规,核实军机章京在军机处行走的年代时长,考评军机章京泛泛在当差处事过程中是否勤勉谨慎。处置这样重大的人事事务,军机大臣们理该敦睦齐心,严厉参议,秉公保奏才是。

此刻,刘权之因为中书袁煦是其房师纪昀的女婿,就要求在奏升官员的名单中将其列入,这在事实上就是徇顾私交,这原本就很不像话了。

昨天,朕扣问庆桂与董诰,二人均称,说是刘权之确实讲过这些话。

今天,朕又把刘权之召进,当面就此事进行扣问,刘权之本身也认可,此事简直属实。

刘权之的此种行为,就是明火执仗地瞻徇私交,就是毫不在乎社会的公议。

刘权之的错误与荒谬,其实是没法子可以说了、没法子再去说了。

事发当日,大臣们一路在商议奏升军机章京的人选问题,英和既然感觉刘权之的说法不合错误,他就应该在那个时辰当即与庆桂、董诰、戴衢亨三人一路筹议,并据实对刘权之的徇私行为进行参奏;当时,英和提议之后,庆桂等人如有对参奏刘权之有所挂念、踌躇不决,那么,英和应该连庆桂等人一路参奏才是。

一路商议奏升军机章京的人选时,英和没有当面否认刘权之;环境呈现后,英和也没有顿时进行参奏;乘着刘权之、戴衢亨进城检验面见月官的空子,英和顿时就上奏请求面见,这其实不是什么光亮正大的路子。

英和在上奏请见时,哀告一同召进庆桂与董诰。可是,恳请召见的奏片乃是英和密封呈进的,而庆桂与董诰并不知道有密封奏片已经递进。

试问,在其他两人不知已有密奏的环境下召见,和恳请零丁召见有什么不同吗?英和何不就恳请召见本身一人就行了?

英和面奏时,说是:

“这件工作,此刻已经遏制了,哀告圣上不必再扣问刘权之了。处置刘权之的体例,就是借机找个工作,让他退出军机处就好了。”

英和说得这是什么话?

英和其实是太傲慢、太胆大了。

以前,和珅在职的时辰,他固然十分憎恶阿桂,可是,就和珅的地位,他也不敢公开说出这样的话来。此刻,英和一个新进的后生,也就是在军机处进修处事的人,竟然可以讲出这样悖逆常理的话来,其实是无法无天了。

英和这样的人,若是不早加惩办,生怕今后又要出(和珅一样的)大案子了。

这件工作交由保宁、朱圭、禄康、恭阿拉、敞亮、邹炳泰、英善、王懿修会同查办处置:

必然要将刘权之严加议定处置;

英订定合同定处置;

对这一次军机出拟定保奏的齐嘉绍等官员,进行严酷地审核检验,看看他们的经历、去处、风评、拟升职位等,是否合适划定,是否与陈规老例一致;

这些工作查证实确后,一并上奏。

查办之前,先做如下处分:

刘权之先革去太子少保,英和也革去太子少保,拔失落花翎,号令退出南书房。这两小我,都不要在军机处行走当差了,听候议定处置。

中书袁煦也须退出军机处。

嘉庆帝对打小陈述官员处置的训谕已经讲完。

这里,再弥补一下文中的相关资料。

月官。

月官,按照明、清两代吏部选官轨制的划定:凡表里文官缺出,京官自郎中以下,处所官自道员以下,除还有划定者外,均归吏部选补,每月一次。初度授予官职的,在夏历的双月进行,称为大选;改授官职的,在夏历的单月进行,谓之急选;大选与急选统称为月选;所选出的官员称为月官。此中,夏历的正、三、五、七、九、十一月为单月,开选补班等官员,也称单月选。

军机章京。

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早期也称为“司员”。最初,章京无必然额数,在内阁中书等官员中选调。狷介宗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初,改由内阁、各部、理藩院等衙门派遣。自清仁宗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始,定军机章京分满、汉各两班,每班8人,共32人。各班设工头、帮工头章京各1员,由军机大臣于章京中选资深望重者任之。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确定汉章京额缺为20人。

中书。

明、清两代,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抄录之事。

笔贴式。

笔贴式,清代官名,掌翻译满、汉章奏文字等事,置于京师各部、院,盛京五部,外省将军、都统、副都统官厅。以满族、蒙古族、汉军旗人充当,宗人府则专用宗室。有翻译笔帖式、缮本笔贴式、贴写笔帖式等名目,为满员进身之阶。

内阁典籍。

内阁典籍,官名,清代内阁所属典籍厅之本家儿官,掌收发章奏公牍、收贮图籍及办理内阁吏役等事。内阁典籍额定满洲、汉军、汉员各二人,秩正七品。清时内阁沿明之制,自豪学士以下均无印信,凡对外行文,均用典籍厅关防。其稽察钦送上谕事务处及内廷修书各馆公牍稿案,亦移付内阁典籍厅借用关防。(翰林院典籍名典簿。)

房师。

房师,明、清两代,科举轨制中,举人、进士对荐举本人试卷的同考官的尊称。

索绰络·英和。

英和(公元1771年~公元1840年),初名石桐,字树琴,一字定圃,号煦斋,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书法家,礼部尚书德保之子;少有俊才,和珅欲召为婿,德保禁绝;狷介宗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癸丑科二甲进士,选庶吉人,散馆后授编修;官至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清宣宗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因“家人私议增租”被降职,外放热河都统;次年,授宁夏将军,以病请解职,获准;不久,因之前监修之宣宗陵园地宫浸水,被重责,拟处死,幸太后讨情,改发配黑龙江,子孙一并撤职;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释回,子孙复官;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卒,赠三品卿衔;工诗文,善书法,著有《恩福堂诗集笔记》、《恩庆堂集》、《卜魁集纪略》等。

刘权之。

刘权之(公元1739年~公元1819年),字德舆,号云房,湖南长沙人,纪晓岚弟子;狷介宗乾隆二十五(公元1760年)年进士,改庶吉人,授翰林院编修,预修《四库全书》,在事最久,及《总目撮要》当作,擢侍讲;清仁宗嘉庆朝,迁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目疾乞假,遣太医诊视;会林清之变,事定,朝臣衰病者多罢退,诏以原品休致还乡,给半俸;卒於家,年八十,谥文恪。

戴衢亨。

戴衢亨(公元1755年~公元1811年),汉族,字荷之,号莲士,原安徽休宁隆阜人,寄籍江西大庾;狷介宗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殿试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选任文衡,累本家儿江南、湖南乡试;清仁宗嘉庆初年,凡大典文字,皆出其手;历任侍读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掌翰林院如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卒,年五十七,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谥文端;著有《震无吉凶斋诗稿》;善画山川,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作《庐山瀑布图》;与父戴第元、叔戴均元、兄戴心亨四人,称“西江四戴”。

章佳·庆桂。

庆桂(公元1737年~公元1816年),字树斋,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尹继善第四子,清朝大臣;狷介宗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以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历内阁学士、副都统、参赞大臣、将军、都统,擢工部,调兵部尚书,代理甘肃总督;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击退廓尔喀入侵,事平,予十五功臣,是年,赴浙江办案;清仁宗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调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直军机,寻授内大臣、文渊阁大学士,总理刑部事务,晋太子太师;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纂辑《平定三省邪匪方略》当作;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大哥,原品休致,谥“文恪”。

董诰。

董诰(公元1740~公元1818年)清代官员、书画家。字雅伦,一字西京,号蔗林,一号柘林,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浙江富阳人;狷介宗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进士,殿试名列一甲第三,乾隆帝以其系大臣子,改置二甲第一,为传胪,授翰林院庶吉人,充国史三通馆协修,武英殿纂修;散馆后,改任编修;以善画,受高宗知,历任内阁学士,擢公、户、吏、刑部侍郎,充四库馆副总裁;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直军机先后四十年;供职勤恪,进止皆有常度;熟谙掌故,政事得掉,皆能洞鉴本源;朝见时,凡有献纳,皆面陈之,不消奏牍;生平所学,在一“诚”字,觉得全国无不成与外之人,而人亦未有敢侮之者;工诗古文词,书法宗王羲之、献之,又能於一粒芝麻上书“全国承平”四字;山川禀承家学,雅秀绝尘,晚宗宋、元;为人和易,一时寒畯多得其授画法;其所进呈画本,均经乾、嘉二帝亲笔题咏,收于《石渠宝笈》第三编,作有《西湖十景图》;清仁宗嘉庆时,给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窈口村潘氏友于堂(新厅)题写春联一副,内容为“古今来几许宿世家无非积善,六合间第一件事仍是念书”;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再次上疏乞休,命以太保大学士致仕,在家支食全俸,十月,病剧而卒,嘉庆帝亲临祭祀,御制哀诗有“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泉置庄田”之句,赐谥文恭;墓葬蛇浦村(今属新桐乡),有御制碑文,今为区级文物庇护单元。

袁煦。

袁煦,山东长山人,袁守诚第四子;狷介宗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举人,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纪晓岚次女婿。

章佳·阿桂。

阿桂(公元1717年~公元1797年),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将,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军功抬入正白旗;狷介宗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持久戍守西海说神聊边陲;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加入巨细金川之役;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加入平定巨细和卓兵变,事平后移师驻伊犁,提出于新疆屯田建策,被采纳;厥后数年间,历任内大臣、汉军镶蓝旗都统、军机大臣、满洲正红旗都统、伊犁将军、四川总督等;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以副将军偕经略傅恒领兵与侵扰滇境的缅甸军交战,屡获捷;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再次加入巨细金川之战,历时5年,运筹战事,多合机宜,后两次督师镇压甘肃回平易近起义,介入拟定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和抗击廓尔喀之役的进兵方略;编有《军需则例》15卷。

作者:史遇春

(全文竣事)


  • 发表于 2020-02-17 02:00
  • 阅读 ( 131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