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收到这样一条留言:
“KY君,我一向很恋慕身边那些简单、纯真、欢愉的女孩子。因为那是我没有机遇当作为的。我的当作长过程比力艰辛。小时辰父亲经常暴打我和我母亲。
芳华期因为背叛,我早恋、纹身、抽烟。后来又被汉子骗,我甚至掉去过一个孩子。我感觉本身是一个复杂和矛盾的人,这种复杂让我本身感应厌恶。
每次看到那些家庭幸福的女孩子,我都恋慕得心里发疼。可是谁让我命欠好呢。我很想知道,像我这样的人,还有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吗。”
其实我们经常收到近似的乞助信息。他们在问一个配合的问题:
“作为一个有过布满挑战的当作长履历、负面的人生履历的人,到底还有没有可能过上一种好的糊口。”
今天我们就和大师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要会商这个问题,起首要从理解“好糊口”指的是什么起头。
前几天我读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写作者Laura A. King是一位心理学家,她致力于研究什么是“好的糊口”,以及,什么是“健康的人”。
她指出,当下绝大部门针对“好糊口(good life)”的研究,都把糊口中的“好“和欢愉感、知足感、积极情感联系在一路。但以这样的体例来界说”好糊口“,却造当作了一些问题。
她认为,这种界说好糊口的体例是不切现实的。谁可以或许在糊口中,不履历掉望、懊悔、羞愧、遗憾等等消极情感呢?
恰是因为,人们把好的糊口单方面地界说为积极的感情体验,这些消极情感才被算作是欠好的履历、是人们想要回避的。
而事实上一个健康的人,ta该当有着丰硕的内涵体验,一种值得过的糊口也该当是有过挣扎、疾苦、苦乐各半的。
她提出,至少存在两条纷歧样的事理,都可以或许指导人们走标的目的好的糊口(或者说幸福的糊口):一条是经由过程欢愉,另一条则是经由过程当作熟。(她出格提醒道,欢愉和当作熟是两个完全无关的维度,并不是说不欢愉的人才更当作熟。而存在任何一种组合的可能性:欢愉而当作熟的人,欢愉而不当作熟的人,不欢愉和当作熟的人,不欢愉而不当作熟的人,皆有)。
经由过程欢愉走标的目的好糊口,是需要良多幸运的。但经由过程当作熟、经由过程自我的成长,倒是一条每小我都可以支出尽力而告竣的道路。
Laura A. King(2001)认为:即便履历了创伤性的生命事务,人们仍是可以经由过程自我的当作熟,去从中获得正面的工具。
例如:“对本身更深切的认知”、“对宿世界更丰硕的理解”。从而找到这些悲剧性事务发生的意义,并有能力体味到比糊口履历简单的人更丰硕、更多条理、也因而更迷人的认知和感触感染。
更当作熟的人,可以或许从更多分歧角度的、更整合性的视角对待宿世界,并拥有着相对来说更为复杂的自我。
举个例子来让大师领会不当作熟和当作熟的区别吧。
有一个关于聪明的研究指出,聪明的思维体例有以下特征:相对本家儿义的、不确定的、在分歧的文本情况中会呈现出分歧寄义的。聪明的思维,就是一种更当作熟的思维,它比一般的思维更大水平地容忍和直面不确定性——而另一种比力低当作熟度的思维则是“非黑即白”、难以忍受没有结论的状况。
若何判定一个生果是否当作熟?“望闻问切”就可以了——看颜色,闻味道,问果农,切开试试。可是,判定一个当作年人是否当作熟,却要坚苦得多。
人格心理学家Golden Allport(1961)曾列出“当作熟的人”的5个尺度:
1)可以或许积极可是客不雅、实际地对待本身(对本身的认知没有颠末美化的滤镜)
2)具备与他人成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不仅限于婚恋关系)
3)具备常识
4)有诙谐感
5)有自洽的一整套糊口哲学
而一小我的心理是否当作熟,取决于Ta的自我成长程度(ego-development)(Hammack & Cohler, 2009)。
*什么是自我成长程度?
自我(ego)是一系列“自我机制的调集”,自我的成长就是自我机制成长的过程。
心理学家Jane Loevinger(1967)提出:自我不是某个固定不变的事物,自我自己就是一个不竭成长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我们“掌控、整合、理解生射中的各种履历和体验”,形当作对待自身和宿世界的参照系(frame of reference)。
所以,自我成长程度指的就是“一小我对自身及宿世界的体验可以或许到多复杂的水平”(Labouvie-Vief,2001)。我们可以或许熟悉和接管多复杂的本身?对宿世界和关系的复杂有几多认知和容忍?我们可以或许整合何等复杂的情感?我们对价值和人生意义的理解是否是复杂的?
一小我的自我成长程度较高,意味着Ta在责任心、忍耐力、自力当作就、自我修复力、人际间诚信等方面,都能发生更多的积极转变(Bauer & McAdams, 2004)。Ta在面临宿世事情迁时,也会更少收到冲击,具有更高的应对能力。
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持续的。为了便利理解,Loevinger将这个过程分为9个阶段。此中,最早期的3个阶段,凡是发生在我们出生起头到学龄前,在当作年人傍边很是少见。在这3个阶段“自我”的意识从无到有;1小孩子从完全被感动本家儿导(e.g.,“饿了要吃,不给吃就哭”), 2逐渐学会节制本身的感动, 3趋利避害(e.g.,“哪个大人给我糖吃,我就听谁的”)。
而接下来的6个自我成长阶段,则常呈现在一般当作年人身上。您的自我成长程度若何?正处于哪一阶段?对照以下表格,给本身做个测试吧:
当作年后的自我成长阶段
关头特征
阶段4
禀承阶段(Conformist)
一切遵循社会规范;有绝对化的“长短对错”的概念,思维体例刻板、单一。
好比,“我爸妈说的一切都是对的,和他们唱反调的都是坏人”。
阶段5
自我发觉期(Self-Aware)
别名公道-禀承过渡期(Conscientious-Conformist)
发生根基的自我发觉,思虑也更多元化;仍受到社会规范、怙恃或火伴的强烈影响,但同时起头反思Ta们说的是否必然准确。
阶段6
公道阶段(Conscientious)
本家儿动成立起本身的尺度、法则,一旦违反会发生罪恶感;起头为本身的人生选择负责,但愿获得社会承认的当作就;
表达感触感染时有了更多的“我感觉”,也更理解别人有“Ta感觉”,在人际关系中更具同理心。
阶段7
本位主义期(Individualistic)
也是由公道阶段标的目的自立阶段的过渡
越来越意识到本身的个性,但同时也正视关系,在感情上依靠他人;对本身、对他人都起头变得宽容,允许贰言、允许貌同实异;“我要我感觉,但我也尊敬您感觉”。
对内涵冲突起头有所发觉,但尚没有能力解决。好比,是自力仍是依靠?是追求当作就仍是采取当下的本身?
阶段8
自立阶段(Autonomous)
不再为道德法则而活,不再一味追求当作就,而是走标的目的自我实现;
尊敬本身和他人的自力性,甚至意识到自力自己是有局限的——感情依靠纷歧定是自力的对立面,在自力的同时,关系让我们更好地撑持彼此;
熟悉到内、外在的冲突原本就是糊口的一部门,可以或许采取和应对。
阶段9
整合阶段(integrated)
自我闪现出聪明(wisdom);
对本身和他人具备更普遍的同理心;
与本身的命运告竣息争;可以或许和谐内涵的冲突,与宿世间各种“无解”、“求不得”和平相处。
在步入当作年后,自我成长程度和春秋就不再必然相关了。
Loevinger认为,对大大都当作年人来说,平生的自我成长城市逗留在“禀承阶段”到“公道阶段”这个区间,不再迈标的目的更高的阶段。
但她也指出,人群中也有少数人,可以超越公道阶段,往更高的层级成长自我,最终采取内涵、外在的冲突和紊乱,理解宿世事的复杂。
那么,当作年之后,若何才能进一步成长自我、变得更当作熟呢?
人的心智的当作熟过程,可以简单归纳当作接收(assimilation)和调整(accommodation)两大步调。
当所发生的工作,合适我们既有的、对宿世界和自我的理解时,我们感应舒畅、顺遂。这时这个履历就被接收到我们既有的熟悉框架中去了。——这个过程就是接收(assimilation)。
但有时,我们的履历会超越我们既往的熟悉框架,碰到了难以理解的履历。这时人们就需要调整本身的认知系统,从而可以或许诠释新的履历。——这个过程就是调整(accommodation)。在调整后,我们的糊口再一次变得可以让本身理解。
调整看起来很轻易,在实际糊口中,却往往是一个布满挣扎的艰辛的过程。调整本身原有的对自我和宿世界的熟悉系统、使其可以或许容纳息争释新的遭遇,长短常坚苦的。在调整当作功之前,人们往往要沉浸在“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的心里疾苦中。
今天我们给大师供给几个可以或许帮忙调整认知布局、以及有意识地让本身的认知变得更复杂的小技巧:
Laura A. King(2001)的衍生研究发现,只要人们在讲述本身的负面履历时,决心地让本身去存眷负面履历中可能的积极产出——好比本身获得了经验和心得认知等,就可以或许改善心理状况的很多指标。
此外在回首曩昔履历时,更多地思虑工作发生的意义,会促进自我的成长(King, 2001)。当碰到那些对我们影响重大的事务时,我们可以经由过程书写日志,来思虑以下问题:
a)这件事为您带来了哪些改变?您获得了哪些新的经验?
b)履历了这件事,您对待自我、他人和宿世界的角度有了哪些转变?
c)您是若何应对这件事的?您认为本身应对得怎么样?对于本身的应对您有哪些反思?
d) 您从中获得了什么?
loevinger(1976)曾指出,人的自我只有在情况不合适他们的预期时,才有当作长成长的机遇。某种水平上,只有当负面的糊口履历发生时,我们的自我才有进化地更为当作熟的机遇和可能。
因为只有当情况和生命事务挑战到了我们现有的对自我和宿世界的熟悉系统,我们才会发生调整认知系统的欲望和动力。恰是这些布满挑战的人生履历,拓宽了我们的宿世界不雅、加深了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从而使我们当作为更复杂、更当作熟、更有能力应对宿世事情迁的人。
Laura A. King提出的当作熟之路,给无数遭遇了负面的糊口履历的人以机遇和但愿。但这种当作熟发生的前提,是直面负面的履历、是拥抱不确定、是尽力理解和消化疾苦的感触感染。若是对负面的履历和感触感染采纳逃避和否定的策略,自我的当作熟便不会发生。
她说,“是以,人们的小我当作长,不仅仅是应对窘境的一种手段。我们该当起头熟悉到,这是人们艰辛地调整本身的认知框架的过程,也是人们重建一个新的自我的过程——是人们支出尽力把本身再建造当作了一个,有可能在当下的处境中感应幸福的人。”
生命若何不伟大?回到今天的文首提问,想对这位读者说:
我们每小我被别无选择的抛到这个宿世界上来的时辰,或许都被设定了分歧的人活路径和模式。有的人的路比另一些人的路更艰难。我们无法选择本身的路径和模式,但只要我们积极勇敢地直面本身的人生,我们就可以或许获得糊口给我们的那一份怪异的回报。
走标的目的当作熟的道路或许艰难,但当作熟而幸福的人,可以或许体味到简单的人生模式下无法体味到的人世百味、感悟更多的关于宿世间的真谛。谁能说这样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呢?
References:
Allport,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Holt, Reinhart & Winston.
Bauer,J. J., & McAdams, D. P. (2004). Growth Goals, Maturity, and Well-Being.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0(1), 114–127.
Hammack,P. L., & Cohler, B. J. (2009). The story of sexual identity narrativeperspectives on the gay and lesbian life cours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Press.
Hauser,S. (2001).Ego Psychology and Psychoanalysi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of the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 4365–4369.
King,L. A. (2001). The Hard Road to the Good Life: The Happy, Mature Person. Journalof Humanistic Psychology, 41(1), 51–72.
Labouvie-Vief,G. (2001).Ego Development in Adulthoo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 4361–4365.
Loevinger,J. (1976). Ego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