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古装电视剧《大明风华》热播让很多不雅众对明朝汗青人物发生了稠密乐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在这部电视剧后期呈现的一位明朝大臣——徐有贞,看看汗青上的他是如何一小我物,与《大明风华》中有哪些区别。
《大明风华》中徐有贞的形象无疑是一个卑劣小人。王振掌权时,他围着王振转。于谦掌权时,他围着于谦转。后来于谦落难,他又雪上加霜害死了于谦。很多不雅众在看过《大明风华》后都对徐有贞这小我物感应很是悔恨。然而汗青上的徐有贞却并不是这么一个一黑到底的人物,他的真实履历与《大明风华》中仍是存在很大收支。
徐有贞原名徐珵,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进士。因为他在科举测验中的成就很是优异,是以入选翰林院被授予庶吉人之职。
宣德、正统两朝有很多名臣,若是光从小我能力方面选拔人才,徐有贞能在此中名列前茅。徐有贞很是博学,除了精晓经史典籍之外,在天文、地舆、兵书、水利、阴阳五行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正统十二年(1447年),徐有贞升任翰林院侍讲。固然此职务官阶只有从五品,且工作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义,看上去仿佛不怎么主要。但翰林院是明朝内阁辅臣的主要来历,从这里出来的官员职业前景往往一片光亮。以徐有贞的才学,假以时日升入内阁当作为“阁老”并非可望不成及的工作。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一场不测事务改变了明朝的国运,也影响到了很多明朝官员的平生。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带着20万明军(一说50万)御驾亲征迎击蒙古瓦剌部。成果却因批示掉误等原因导致明军在土木堡(今河海说神聊怀来东)遭瓦剌马队突袭,三军折损过半,所有随军出征的明朝高级将领和朝臣都就地被杀,明英宗本人也当作了瓦剌人的俘虏。汗青大将这一明朝最大的军事惨败露件称为“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朝面对自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很多人认为蒙前人将卷土重来,是以纷纷建议将朝廷从海说神聊京搬家至留都南京,徐有贞就是这些人中呼声最高的一个。但这项建议很快就受到以兵部左侍郎于谦为首的本家儿战派喝斥。此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带领了明朝汗青上闻名的海说神聊京捍卫战,并当作功击退瓦剌进攻。徐有贞是以前的逃跑谈吐受到同僚排斥,宦途遭遇重大冲击。
早在1448年的时辰,一场洪水导致黄河堤坝开裂,黄河下流河流一分为二,覆没了山工具部很多处所,舒展的洪水还篡夺了大运河本家儿要河段的水源,导致运河河流严重堵塞。朝廷曾多次派人前往本家儿持修复工作,但均未能获得当作功。景泰四年(1453年),景泰帝朱祁钰召集廷臣朝议让他们保举治水人才,很多人都知道满朝文武中最精晓水利方面常识的就是徐有贞了,是以纷纷上书举荐他。于是徐有贞被录用为左佥都御史,前去张秋(在今山东阳谷)治理黄河。
固然后宿世对徐有贞的评价众口纷纭,但在治水这件工作上,没人可以否认他的进献。徐有贞达到堤坝破损河段后当即起头逐段查抄,在确定修复方案后雇佣了近6万平易近工,花了500多天时候,终于建造当作了一条长约160公里的河渠,当作功将黄河的河水引入大清河,进而经由过程济南府入海。他还沿大运河建造了几个水库,构成一个浇灌系统,使山东海说神聊部大片地域的获得了不变供水。
景泰七年(1456年),徐有贞因治水有功升任左副都御史,在宦途上终于大大标的目的前迈进了一步。不外对于同心专心想要入阁拜相的徐有贞来说,左副都御史的职务离他的方针还很是遥远,甚至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钰突患沉痾。石亨、徐有贞、曹吉利等人联手策动了“夺门之变”,拥立明英宗朱祁镇复辟。过后,徐有贞因定策之功升任翰林学士兼兵部尚书,入内阁介入机要政务。同年三月,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当作为明朝内阁首辅。
明英宗重登皇帝宝座后,当即对景泰帝重用的大臣睁开清洗,于谦首当其冲遭到毒害。因为于谦在之前的海说神聊京捍卫战中曾立下大功,明英宗踌躇要不要杀他。徐有贞却说道:“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言下之意就是说,不杀于谦,我们的复辟就当作造反行径了,明英宗这才决议将于谦等人处斩。自古以来政治斗争都是您死我活的较劲,当权者断根本身的敌手其实一点都不奇异,只是此次他们杀的对象是名垂青史的于谦,所以明英宗朱祁镇和徐有贞等人就难逃后宿世的骂名了。
徐有贞当作功入阁拜相,实现了他人生的最终方针。然而在庞大的权力面前,旧日的战友很快就酿成了敌手。徐有贞与昔时一路介入“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利因争权而彼此进犯,最终徐有贞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被贬为庶平易近,流徙金齿(在今云南)。
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曹吉利等人阴谋策动政变掉败,石、曹二人及其浩繁翅膀都遭到扑灭性冲击。远在流放地的徐有贞因早与石、曹二人令人切齿,反倒是以受益。明英宗赦宥他的所有罪过,让他回归故乡,尽兴山川,安享晚年。
当作化元年(1465年),徐有贞获准“冠带闲住”,恢复官员身份,但仍失业在家。当作化八年(1472年)七月,徐有贞病逝,终年六十六岁。“多智数而反以智数败,喜功名而反以功名终。患得患掉,亦忠亦奸,忽为正人忽为小人,其才有余,其德不足。”这句出自清朝学者方浚颐的评价是对徐有贞平生履历最客不雅的写照。
参考文献:《明史》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