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中国特色」术语的发迹史

官方的各级陈述凡是会催生一批新词,好比“新四化”。2012年11月,十八大陈述提出“对峙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被遍及称为“新四化”。

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都由西方舶来,唯有城镇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从应用已久的城市化(Urbanization)革新而来。

很多人并没有在意这一转变,认为不外是翻译的误差。但官方的陈述标的目的来精益求精,而现代汉语的外来词,无论是意译仍是借音,一旦被接管很少改变。

现实上,城市化与城镇化的背后,是不雅念的变迁,也是政策拟定与实施尺度的主要改变。

【何来一字之差】

城镇化第一次被正式提出,是在1982年12月的中国城镇化道路问题学术会商会。在此之前,城市化一向是汉译的本家儿流。

会上,大都代表认为“城市化”、“城镇化”都译自外语,可以通用,但最终利用了“城镇化”——因其更切当,更合适中国国情。

什么是国情?

1978年3月,中共中心核准了《关于增强城市扶植工作的定见》,提出了“节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的方针。1980年,国务院文件提出“节制大城市规模,合剃头展中等城市,积极成长小城市,是我国城市成长的根基方针。”

总之,就是那时的中心更偏好小城镇成长。这是“城镇化”一词呈现的关头布景。固然学术上标的目的来对优先成长大城市或者小城镇有争议,但政治的基调更为关头。

随后,1984年1月的《城市规划条例》确认了偏向:优先成长小城镇。这是中国第一次以行政律例形式确认的城市成长方针。

但实际的成果往往与规划相悖,而词汇的利用也和现实需求有关,这让城镇化、城市化提法不竭频频。1985年,中共中心对“七五”的建议中,仍然利用了“城市化”一词。

1990年头,对大城市的按捺达到颠峰,同年生效的《城市规划法》明文写道:“国度实施严酷节制大城市规模、合剃头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出产力和生齿的合理结构”,中小城市的成长也受到限制。

1998年,城镇化进入了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这是“城镇化”第一次进入第一流此外文件,对于精益求精的拟定者来说,此举无疑是主要的必定。

可是,中国大城市的成长速度极快,农业生齿不竭流出,平易近工潮等现象让政策拟定者起头反思。

2001年3月,“十五”纲要改变了说法:“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客不雅纪律……走合适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成长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

此时的重点,由按捺中间城市变为强调“城市群”,此后,大城市的带动感化被正视,区域中间城市等提法逐渐走红。

若是仍然按照政策的影响,此时的城镇化应淡呈现实语境,但为何城镇化的热度不降反升?曾进入到高层词汇确实让“城镇化”保留了有力惯性,但加倍注重城市成长起首影响的必定不是词汇,而是政策评定的尺度。

现实操作的诸多坚苦,让“城镇化”有了新的感化。

【“统计学之谜”】

权衡城市化成长,需要一个精确的标尺,但这一点恰好是城市化概念所不克不及供给的。

城市形态具有无标度性(scaling invariance),就是说,无法供给客不雅的特征标准。操作上,无论是卫星传感、生齿测量,都很难精准的区分城、乡分界,更关头的是概念上,城、乡特征的规定,极大地决议着测量成果。

是以,“城市”凡是是一个本家儿不雅性很强的尺度,列国有很大不同。以欧美为例,他们将城市区分为三个焦点概念:城区(City Proper)、城市化地域(Urbanized Area)、都会区(Metropolitan Area),其界说成立在严酷的生齿学统计之上。

中国的城镇化评价也本家儿要以生齿统计。但比拟之下,城市鸿沟尺度的恍惚,让切确度打了扣头。

不外,即使中国至今没有同一、规范的城市鸿沟的界说,也没有城市规模的门槛,城镇化率评定一向没有间断。2000年后,城镇化率被纳入到处所政绩查核,诸多官员将目光瞄准了城镇化数据。

若是只有市、县生齿被纳为“城市化”评定,那么增添城市化率的难度会很是大,可是,“城镇化”统计若是包含了乡、镇,那么工作开展的顺遂水平便快速提高。这也是2000年后“合乡并镇”活动普遍开展的原因。

中国的官方统计中,若是处所当局经由过程行政手段进行“村改居”,大量的居平易近即可当即实现城镇化。同时,栖身刻日跨越6个月的群体都属于城镇生齿。这让可以做工作的处所十分丰硕。

十八大后,“新型城镇化计谋”提出,各地加速城镇化速度。到2017年,广西力争由2012年的43.53%提高到53%,湖海说神聊省要由53.5%提高到58%,城镇化率较低的河南省大志壮志,允诺每年增添1.8百分点,由42.4%增添到52%以上。

上个月,发改委、中编办等11部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度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说起“成立行政立异和行政当作本降低的设市模式,选择镇区生齿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工作”,镇级市也呼之欲出。

如斯的规划,底气天然分歧平常。

而数据自己也值得商榷。中国当局供给的城市生齿统计数据经常出人意表、前后矛盾,海外学者专门起了一个称号:“统计学之谜(enigma)”

恍惚统计让中国提进步入城市时代。2012年1月,国度统计局发布数据:中国城镇生齿达6.9亿,城镇化率已到51.27%。

这是中国五千年汗青上城镇生齿初次跨越农村,意味着城镇化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不外,这条动静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

【晋升之道】

中文的革新往往反感化于英文,如long time no see,niubility,buzheteng等。

城镇化良多时辰被译为urbanization(城市化),但也有学者阐扬立异,译为townization,只不外没有获得普遍的认同。英文学术中,townization一般都由中国粹者利用,或者在描述中国现象时,看成常识点介绍。

但在中国粹术中,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势头正相反:知网中,以城镇化为本家儿题的文献3万8千余篇,略高于城市化的3万7千余篇。

2009年以前,以城镇化为本家儿题的文献数目均未跨越于城市化,从2010年起头,城镇化本家儿题第一次反超,三年后,以城镇化为本家儿题的文献发生了井喷般的增加,一举抵消前三年的劣势。2013年,恰是“新四化”提出后的第一年。

1981年—2013年以城镇化和城市化为本家儿题的文献数目(来历:中国知网)

若是计较出城镇化与城市化文献之差,再与两者中较小者比拟,得出相差的倍数,就会发现一个具有周期性的纪律——每10年就有一次较着的“城镇化”逆袭。

1981年—2013年城镇化、城市化本家儿题论文相差倍数(来历:中国知网)

1983年、1993年、2003年、2013年,皆与各级党政带领的在朝周期相吻合。

政治的话语一旦形当作,就难以被等闲打破。而对政治术语的把握,既是官员们的晋升必备之道,也是幕僚们的安居乐业之本。这些年份密集的人事情动,给常识界供给了十年一次的兜销理论与不雅点的机遇。曾被高层承认的城镇化是一个半斤八两平安的选择。

政绩带来的统计压力,也更需要理论撑持。

时至今日,在全国科学手艺名词核定委员会发布名词的科学术语中,依然只有城市化,而没有城镇化,但这并不影响城镇化在人们口中和笔下呈现。原本,这场争论和常识界就不该该紧密亲密相关。


文/杜之杕

大象公会 | 常识、见识、见闻,最好的饭桌谈资,知道分子的进修基地。微信搜刮「大象公会」(idxgh2013),领受更多好玩内容。

  • 发表于 2020-01-16 02:00
  • 阅读 ( 828 )
  • 分类:其他类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