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很少吃食肉动物的肉?

细心不雅察的人可能会发现糊口中一个独特现象,我们餐桌上的肉类大多长短食肉动物的。牛和羊属于食草动物,猪和鸡鸭属于杂食动物,而狗肉、猫肉、鳄鱼肉这些食肉动物的肉,人类很少吃,看似是饮食习惯所致,实则是大天然均衡的成果。

天然界中,能量沿食物链标的目的上逐级递减,上下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到20%,生物呼吸和分泌会花费大量能量,被同化的能量占比很低。举个例子,“草被牛吃,牛被狮子吃”,这个食物链中若是能量传递率为10%,那么1000吨草可以养活100吨的牛群,100吨牛群又可以养活10吨的狮群,假设人类只吃食肉动物的肉,那么10吨的狮群被人吃,最终只能养活总重量为1吨的人群。

假设人类只吃食草动物的肉,那么100吨的牛群就可以养活10吨重的人群,能源操纵率大大晋升。今朝全球有约76亿生齿,人类吃的肉若是以食肉动物为本家儿,获取的总能量会大大降低,不成能成长到此刻的生齿。从全人类的角度来说,为了繁衍当然会选择吃牛羊猪,这些食物链低层级的动物。

注*人类并不是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若是食物链简单地分为5个品级,1代表出产者,5代表顶级掠食者,那么人类的平均排名是2.21,营养品级不高是以才可以发生复杂的生齿。

能量传递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而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却沿食物链逐渐升高,这叫生物富集感化。食物链中,食肉动物的位置比食草动物高,若是人类以吃食肉动物的肉为本家儿,反而会在体内造当作重金属和毒素的堆集。

人类很少吃食肉动物,另一大原因是远古期间的食肉动物素性凶猛,难以驯化,谁吃谁还不知道呢。而且食肉动物为了捕猎,活动量较大,体内脂肪大多不高,肉质老而干。而食草动物性格和顺更好打猎,且脂肪含量较高,口感肥美,从供能角度来说首选也是高脂肪的食草动物。从数目上看,顶级食肉动物的数目远远小于食草动物,远前人类碰到的大多也是食草动物,所以会倾标的目的于吃食草动物或杂食动物的肉。而基因对于情况转变老是极力去顺应,这使我们祖先舌头上味蕾的美味受体发生改变,久而久之成长到此刻,人类就很少吃食肉动物了。

其它原因就是,食肉动物多以吃生肉为本家儿,寄生虫和细菌含量远超食草动物,例如猫和狗的体内易发生弓形虫、绦虫等,即便狗肉和猫肉颠末烹煮,大量病菌发生的毒素也会影响人体健康。而且食肉动物的肉嘌呤含量高,肉质偏酸性与人体弱碱性情况相背,食用过多会引起冠芥蒂和痛风。

切当来说,人类很少吃的是陆地上的食肉动物,因为人类是陆生生物,顺应的是陆地情况。海洋中很多鱼类,例如带鱼、鱿鱼、三文鱼、比目鱼等都是食肉动物,人类仍是经常吃的。


  • 发表于 2019-10-16 09:18
  • 阅读 ( 1329 )
  • 分类:其他类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