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迄今已经发现了4000多颗系外行星,此刻感乐趣的话题是,它们中有没有一颗星球上存在外星生命?说出来也许要让你丧气,很可能一颗都没有!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听听下面的诠释。
适宜栖身区和天然发生区
我们凡是认为,若是一颗行星的概况温度适合液态水存在,它就可以或许承载生命。这取决于它离母恒星的远近——太远了,任何水城市结当作冰;可是太近了,水又会被蒸发失落。每颗恒星四周许可液态水存在的区域称为“适宜栖身区”。地球就处于太阳系的适宜栖身区。
可是,是否适宜生命栖身是一回事,是否适合生命呈现又是另一回事。也是说,适宜生命栖身的处所,未必必然会有生命降生。因为缔造生命比维持生命要坚苦得多,前提也苛刻得多。
科学家认为,地球上之所以能呈现生命,除了地球处于适宜栖身区,还有另一个身分起了主要感化——太阳的紫外线。因为紫外线的能量比可见光大,当它照射到简单的分子上,可以让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发生化学反映(加热能让化学反映发生,也是这个事理),制造出生命所需的复杂的化合物。可是众所周知,紫外线太强了也不可,它会杀死已有的生命。
所以,一颗星球上要想让生命呈现,那边要可以或许获得足够的紫外线来启动制造生命的一系列化学反映,但紫外线又不克不及太强,把辛辛劳苦制造出来的生命扼杀失落。这就是科学家于2018年提出来的“天然发生区”的概念。
适宜栖身区和天然发生区,一个是基于行星概况的温度,另一个是基于紫外线的强度,所以两者并不老是同时具有的。
层层筛选,只剩一颗
我们迄今已发现49颗处于适宜栖身区的系外行星,在它们傍边,又仅有8颗处于天然发生区。即即是这8颗行星,环境也很糟糕,它们的半径很大,意味着可能不是岩石质的。因为行星越大,在其当作长过程中会储蓄积累气体,更轻易酿成像海王星或木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而不是像地球或火星那样的岩石质行星。先前的研究表白,大于地球半径1.7倍的行星更可能是气态的。
这样颠末层层筛选,最后只剩下一颗系外行星可能同时知足三个前提——开普勒-452b。这是环绕着1400光年外一颗类太阳恒星运行的行星,它的半径是1.63个地球半径。
这意味着,在跨越4000颗系外行星中,我们可能只找到一颗许可生命进化的行星——但若是开普勒-452b也是一颗气态行星,那么我们寻找具有生命进化的行星的但愿一点都没有了。
最后,即使三个前提都知足,也纷歧心猿意马存在生命。举例来说,在我们的太阳系,地球和火星都是岩石质行星,且处于适宜栖身区和天然发生区,可是据我们所知,火星上没有生命。
这一切表白,生命的呈现有多坚苦。若是我们的方针是寻找外星生命,我们需要发现更进步前辈的设备,找到更多的系外行星,然后我们再自在地进行筛选——今朝找到的4000多颗系外行星看来但愿不大。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