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泡沫之城
“硅谷就是个庞大的泡沫,可是这个泡沫不会破灭。”
△硅谷指从Palo Alto到圣荷塞的一段长约25英里的狭长地带,不跨越3层的衡宇是这边典型的建筑特色,图为位于南湾(硅谷南部)的圣何塞。
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正在分开硅谷,或者说,他们住不起本身口中的“贵谷”了。
两年前,因为硅谷区域的房价太高,有人曾提案,但愿加州的州当局能为家庭年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居平易近供给贫苦保障,好比一个廉价的居处。20万美元的家庭年收入,这个程度在其他州显然属于“高收入群体”—全美平均家庭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已经被视为中产阶层。
在美国其他地域被看作老旧破败的房子在这里可以卖到百万美元以上,人们对不竭攀升的房价已经习觉得常,而且认为价钱“本应如斯”。2018年第二季度美国衡宇发卖陈述显示,圣克拉拉(Santa Clara)、圣何塞(San Jose)地域的衡宇中位数价钱较一年前上涨了25%,增加速度跨越了美国其他地域。硅谷的9个县中有5个县的房价中位数都跨越了100万美元,而全美的房价中位数只有25万美元,半斤八两于一处硅谷的房产可以换其他区域的4套房产。
房钱在这片寸土寸金的乡下更是飙升。以山景城(Mountain View)为例,仅从2017年到2018年,房钱价钱就上涨21%,租下一间一房一厅公寓的月房钱中位数已经达到3110美元(约合20674元人平易近币)。若在硅谷的最焦点区域Palo Alto,没有四五千美元,根基难以租到房,更别提房源本就求过于供。
租不起房的年青人只能选择搬离中间城区,用长时候的通勤换取相对低廉的糊口当作本。
“Palo Alto焦点区域别说住不起,压根就租不到”,一位在硅谷工作的数据阐发师告诉《第一财经》杂志,“有一次,一位年青的Lyft司机告诉我,他终于从旧金山搬出来了”。另一位住在硅谷Burlingame城的草创公司员工依然记适当时的受惊,“他在那栋狭小的公寓中有九个室友!很是憋屈。”在一位斯坦福的项目负责人的不雅察中,住不起湾区的年青人凡是会选择金门大桥链接的另一侧的Oakland,甚至更远的Livermore、Tracy这些城市通勤,“往返三小时很常见”。
选择住在郊区的人数不竭在增添。按照非盈利组织硅谷网联(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发布的一份硅谷指数陈述,在2019年上半年,6.5%的硅谷员工在通勤路上破费3个小时,这一数字较2011年增添了3%。高房价和通勤难让硅谷持续3年生齿净流出。房钱高、物价贵,雇人当作本作为硅谷生态链的一环,无可避免地高居不下。在硅谷的中国创业者,尤其是那些刚起步的创业者,把“搬离硅谷”提上了议程。“车库创业的先决前提是,起首,你需要有一个车库。而此刻,你连车库都买不起了。”张鸣说,他是一家创业公司的合股人,从事天然语义处置,客岁拿到了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这并不是单一案例。《经济学人》曾统计,在硅谷创业的当作本至少比在美国其他大大都城市高4倍。房地产公司宿世邦魏理仕的陈述显示,在旧金山,运营一家拥有500名员工,占地7000平方米的草创公司,一年需破费6240万美元。这一破费,远远跨越其他美国城市或加拿大,运营当作本比波特兰和亚特兰大的草创企业别离超出跨越了47%和49%,是温哥华和多伦多地域草创企业当作本的两倍多。
张鸣的团队约有20人,可是已经起头考虑在波特兰、德州或者南加州招募更“廉价”的工程师们协同工作,而不是在当地继续扩张。硅谷的工资高,当作本也高。在他看来,大部门的创业公司保存艰难。好比要招募程序员,年收入15万美元以下的在硅谷属于“低收入”,而全美平均是6万美元。按照《硅谷指数陈述》,2017年至2018年硅谷的平均收入为14万美元,是全美均值(6.8万美元)的两倍多。
“大师配合的感知是当作本太高,想要逃离,其实就这两三年。”张鸣说。
不难理解为何硅谷网联的首席执行官Russel Hancock在年头称硅谷“是一个大规模功能掉调的的地域”—在数百万美元的典质贷条目和吞噬魂灵的通勤状况面前,企业很难吸引并留下那些对前景感应忧虑的人才。Facebook、苹果、Google等巨子可以经由过程高工资来填补,但对创业公司来说,它们面对着更大的压力。
客岁年头,知名投资人彼得·蒂尔当作了“硅谷潜逃者“。他是畅销书《从0到1》的作者,同时也是Facebook董事会当作员。他的家庭搬离硅谷,并带走了他开办的小我投资基金Founders Fund。本年年头,硅谷最大的孵化器Y Combinator(以下简称YC)发布通知布告称打算将办公室从硅谷搬至旧金山,比来正在尋找办公地址。YC给出的说法是,考虑到创业公司重心在曩昔5年的转变和通勤当作本,想要更接近湾区—10年前,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才把YC从波士顿搬到硅谷。
尽管硅谷拥有所有积极的贸易情况身分,但不竭上升的糊口当作本、昂扬的营业税、对数据隐私和其他贸易老例的日益严酷审查,让人们起头催生了这样一种观点:将来几年,硅谷可能无法继续本家儿导手艺立异。在毕马威发布的《全球手艺财产立异调查》(Glaob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urvey)中,有58%的受访者初次相信,将来4年,全球立异中间将从硅谷转移。也有人称,硅谷正在“掉去活 力”。
这听起来太不妙了。用“掉调”“泡沫”“掉去活力”来形容一片区域,凡是意味着一个大型生态系统在崩塌。不外有趣的是,这并没有影响本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们,这块几十年来的创业膏壤对他们吸引力依旧。
“这显然是庞大的泡沫。”皮埃罗告诉《第一财经》杂志,他是美国硅谷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著有《硅谷百年史》。“两年前我就展望这里的模式无法持久,甚至可能会履历一场大萧条式的式微,可是你看到了今朝的状况,不得不认可,我错了。”皮埃罗耸了耸肩,“尽管我感觉它的立异力相对之前是鄙人降,数据几乎都集中到了大公司的手上。”
本土创业者John是一家航旅手艺办事商的创始人,2013年大学结业后,他辗转过几家大公司,随后从东海岸搬到硅谷来创业,并在此假寓。本年,他从闻名的孵化器YC“结业”并拿到了天使轮融资。
最初,这家创业公司只有John与他的两名合股人,不外很快,他碰到了团队扩张的问题。“良多公司在挣扎,因为这里的竞争太激烈了。”John说。摆在他面前的是三个选择:① 分开硅谷,把整个团队搬到更廉价的处所,好比去用工当作本更低的西雅图或者波特兰;② 留焦点团队在硅谷,在其他城市招募员工长途办公;③ 削减雇用规模,把全数的步队都留在硅谷。
在博得硅谷本地知名投资人的一顿午饭后,John作出了选择:削减新招人数,留在硅谷。因为以今朝的营业规模,在硅谷招全数员工是可行的。他获得的建议是—只有获得最一流的人才,才有可能当作为最顶类的公司。他用“磁石一般的吸引力”,描述那些人才对“缺乏立异力”的硅谷的牵萝补屋求水平。
“在硅谷之外我们简直能以同样的当作本招到更多的人,甚至扩张一倍的团队,可是你知道的,在手艺和软件方面,多并不料味着好。一个优异的工程师抵得上六七个一般的工程师。与其组建20人的团队,不如找10个最专业的。”John告诉《第一财经》杂志,“沟通中潜在营业偏向和批改的风险比当作本的风险峻大得 多。”
但不成否定的是,对于出格早期的公司,保存简直是愈发艰难了—物价、房价和糊口当作本都在上涨,没有客户就没有收入,再拿不到投资的话,很难活下来。
△紧邻斯坦福的大学路165号,在这里孕育出了Google和PayPal。
《第一财经》杂志采访过的本地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认可,专注于出格早期的投资总量近两年不竭下滑。“想拿到早期的投资必定比10年前更难了。”曾就职于高盛与摩根大通资产办理部的刘冠森告诉《第一财经》杂志。他的身份在2017年发生了转变,从华尔街的投资人变为硅谷一家区块链公司的合股人。“投种子轮和Pre-A轮的(本钱)在削减,因为大规模的基金往往愿意投资大项目,这样简直心猿意马性(当作功概率)更高。”他顿了一下,弥补道,“相对10年前,风投基金的偏好变了,投资的公司比之前更当作熟。”
从一级市场总体的数据看,2018年硅谷投资的总量又创了新高。可是,换一个角度看,2018年也是马太效应凸显的一年。按照钛媒体此前的报道,在硅谷的巨型基金(Mega fund)吸纳了大量本钱,5000万美元以上的融资买卖占2018年总融资额的对折以上。另一份数据来自Crunchbase,2008年,硅谷投资规模在25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占比20%,而在2018年这个数字占比43%。2008年基金规模跨越5亿美元的占所有本钱的48%,而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上涨到了66%。
除了显示出投资偏好变得“当作熟”,这背后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趋向:募资也在变得集中。就算在早期投资中,钱也在标的目的办理较多资金的基金堆积。2018年募集的230只风险投资基金中,有41.7%办理着跨越1亿美元的本钱。在仅仅3年前,这个比例还只有33.5%。
硅谷早期投资人、Fusion Fund创始人张璐换了一种体例做解读—2018年在中早期投资的融资金额整体创了新高,可是获得融资的公司的数目创了新低。在她看来,在2015年的时辰,钱都以小额投资的形式散落在各类各样的公司里,所以各类布景的创始人都能拿到初始投资,而此刻的本钱更多集中投资到了优质的项目中,这意味着总的投资量增大,可是获得本钱垂青的公司的数目更少。“半斤八两于是此刻优质的本钱加倍集中地投资到了一些优质的项目里面去,这其实是对硅谷生态更好的。”张璐说。
当诸多优质项目扎堆在一个区域中,“硅谷式偶遇”当作了激发创业公司活力的主要推手—下楼买个便当和人交流时可能就能解决困扰已久的bug。“去另一个代价廉价的处所很轻易,但你感触感染不到那种能随时刺激你的兴奋点。”丰元本钱合股人李强也持同样不雅点,“在硅谷,形容这种状况有一个词叫作serendipity,翻译当作中文叫作偶遇。”在李强看来,这种“偶遇”把硅谷连当作了一个个的社区,员工的办公情况就像是一个大型社区共享空间。
他地点的办公室旁就是大学路165号的“幸运之屋”,因培育出了PayPal、特斯拉、罗技等多家明星公司而著名。马路对面就是今朝Palantir公司的总部,一家低调孵化创业公司的创业公司。这栋不跨越3层,灰色不起眼的房子中,先后孕育了Facebook和Google。不僅这一栋,这片离斯坦福大学比来的办公区域,曾先后被分歧的“独角兽”承包,后来Google和Facebook扩张过快,而周边衡宇无法扩建,不得不搬家。
硅谷房价的疯狂并不亚于几年前的海说神聊京、上海、深圳。一栋Palo Alto城区的房子售价根基在600万至700万美元,四周用于办公的房价更高,且只能造两层,总面积1000平方英尺(约合93平方米)摆布。Facebook还在Palo Alto的时辰,为了鼓动勉励员工住得近便利交流,每位员工可以每月获得900美元的补助,这也导致这个区域的房钱一下水涨船高。
硅谷梗概
△数据来历:按照公开资料清算
硅谷人群受教育布局
以年青报酬本家儿的春秋布局分布
△数据来历:按照公开资料清算
Palo Alto最大的租户,凡是也是硅谷最大的独角兽,它们的去留决议了这片区域的房价。按照李强的不雅察,每次四周的手艺公司搬离,房价就会随之“波动”一下。好比Google搬来前会涨一轮,搬离后价钱略微下降,到了Facebook搬来后再涨一轮,此刻的Palantir亦是如 此。
哪怕房价再高,这些独角兽公司也并不肯意搬离,原因就在于公司们不喜好当作为孤岛,而是喜好经常串门,这样才会最大化地激发活力。“若是一个公司只有50到100人,和外界的交流少了,缔造力也会流掉。”李强说。
“越来越贵只是因为有更多的人想进来,否则采办力从哪里来?这和海说神聊上广是一个事理。”共享单车与电动滑板车公司Lime的创始人鲍周佳说。“这是一个天然裁减的过程”,换句话说,可否留在硅谷当作了查验工程师的手艺是否最顶尖以及公司生命力的试金石。
和中国一样,在硅谷,针对消费者的草创企业的增加数字在削减,可是另一边,针对B端的企业办事有大量的机遇。硅谷整个独角兽的数字往下失落,和整体消费类独角兽的数字在削减有关。“究竟结果轻易做的都被做了,消费类的立异难度变大了。”鲍周佳说。“究竟结果移动互联网的生齿盈利阶段已颠末去,可是SaaS这块的企业级办事公司的数目在增添。欧美不贫乏办事B端的独角兽,从IPO数目来看这类公司占到60%至70%,而且在SaaS企业级办事这块公司的数目还在增添。”鲍周佳说,在当作为一位创业者前,他有着多年的投资经验,曾开拓腾讯海说神聊美市场,此后在复星昆仲担任董事总司理,负责投融资营业。
“我从来不否定硅谷简直是泡沫经济,这甚至是它很大的特点,可是这种泡沫可控。”张璐告诉《第一财经》杂志。可控的焦点原因就在于焦点本钱和创业者都扎根在硅谷本地。“我们是清醒和理性的。”
一个近在面前的有意思的事实是,鲍周佳分开复星昆仲后创立的共享出行平台Lime,最初拷贝的是中国共享单车的模式。但在国内,本钱入局烧钱后只留下一地鸡毛。补助大战后,岑岭期的70多家共享单车公司最后只剩下了3家—摩拜卖给了美团,年吃亏达2亿元;哈罗背靠蚂蚁金服,上演了一出“老三上位”均衡市场;最初的巨頭之一ofo深陷困境,不仅被列为掉信人,还要面临数万万等着退押金的用户。
反不雅美国这边的环境,除了发放一些头盔等周边产物作为用户礼品,Lime从未实施大规模补助政策。客岁,在没有任何补助的环境下,鲍周佳称,公司已经整体营收均衡,实现整体多月盈利。本年2月,Lime再获3.1亿美元D轮融资,闻名风投a16z、贝恩本钱、富达投资、Google Ventures领投,Google母公司Alphabet、DCM创投、GGV纪源本钱、新加坡本家儿权基金GIC等跟投。
这些投资方的布景,几乎都是扎根硅谷本土的,也是张璐眼中“不跟风,很理性”的本钱。
丰元本钱合股人徐霄羽表达了同样的不雅点。2015年,硅谷涌入了大量外部创业者和外来投资者,“这群人来了又走,他们反倒会投那些估值很高的企业”,徐霄羽说。“与本地的VC分歧,他们的决议计划者往往不都在当地,需要时候顺应硅谷充实竞争的VC市场”。
本地的投资人谨严投资,给出合理订价,并且只投资最优质的创始人的原因在于,硅谷的VC情况是充实竞争的。“若是你不睬性,去追泡沫,你能上场的机遇只有round one,之后必需离场。”张璐说。
张璐出格强调了“本地生态圈“,“我是感觉大师对硅谷的一个误会在于感觉硅谷受到硅谷之外的本钱影响很大,其实硅谷经济的焦点仍是把握在硅谷本地生态圈内,包罗我们这些本地的本钱和本地的创始人。硅谷本地有充沛的本钱,人才储蓄也足够,所以硅谷的周期怎么样发生,本家儿要仍是由本地生态圈内来决议。”张璐说。
美国近一半的VC本钱总量都在硅谷,大约占全美GDP的2‰,本家儿要就漫衍在斯坦福大学旁的这条大学路上,以及门罗帕克的沙丘路上。在沙丘路2000号和3000号之间,密布了300多家投资机构,仅在沙丘路3000号这一栋建筑中,就容纳了20余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包罗老牌的凯鹏华盈(KPCG)、红点创投以及GGV等。
这个“本地”的意义在于,是否融入了硅谷的关系网中。多位投资人都表达了同样不雅点:外来的人才或本钱,它可能会对周期有细小的影响,但它不会决议周期的转变。“不仅是本钱量的问题,还在于优质的项目只愿意和我们这些本地的基金合作,所以外来本钱刚来的时辰,即使有资金,也投不到最优质的项目。”张璐弥补说。
硅谷的投资人似乎并不喜好“风口”这一词,他们更喜好用“热点词”(buzzword)去会商比来存眷的偏向,后者相对前者可以“人造”的当下在张璐等投资人眼里更为客不雅和理性。。
和硅谷最初由全球各地移平易近文化而成长出的多样性一样,硅谷的VC们也有着本身的多样性,好比张璐的Fusion Fund专注早期企业级、工业和医疗应用项目,徐霄羽地点的丰元本钱专注大数据+机械进修对财产的深度连系,“不会有基金因为所谓的风口就俄然间都投标的目的一个偏向,不会的。”张璐说。
在她看来,若是要说近几年的转变,近两年独一的转变是,去旧金山的创业者变多,这使得投资人也去得更勤快了。
但对创业者来说,当本钱标的目的头部愈发集中,那些新的草创公司会如何发 展?
皮埃罗也曾担忧过这个问题。他担忧大公司的垄断者地位,会让硅谷的立异力式微,究竟结果车库创业的“传统”近些年几乎再难见到—有才调和缔造力的年青人们都去Google、亚马逊、Facebook这样的大公司了。
硅谷风险本钱投资环境
数据来历:Joint Venture2018年度硅谷指数陈述
不外,孕育了一多量独角兽的硅谷,也孕育出了一种“扭转门”文化。对于一个健康的公司而言,它有本身的免疫系统。徐霄羽把立异比作癌细胞,“VC把癌细胞摘出来,病毒式成长,再慢慢引起大公司注重。”在硅谷,这是一个巨子培育人才—被VC投资—再被巨子收购的轮回。
若是从立异周期来看,这凡是是个螺旋式的成长—最先是根本手艺立异,再是手艺应用立异,然后是贸易模式立异。贸易模式即切蛋糕,从头划分市场。好比从出租车到Uber,缔造新的市场价值的同时,即切分这块蛋糕。当市场没有法子再划分更多的玩家时,又起头了下一代根本手艺立异手艺应用立异,所谓的大周期转变,也是个“螺旋式立异”,在多位投资人的不雅察中,这个周期凡是在6到8年。
“我为什么在2014年会感觉要投根本手艺立异和手艺应用,因为我看到那时贸易模式立异都做烂了,感受到需要下一个周期。”张璐说。
一个以高手艺财产为本家儿导的城市,并不是简单以生齿流入和流出为权衡指标,也不是以单一手艺财产系统的发财为胜利,在新经济地舆中,财产生态系统—企业、立异、收集和魁首、习俗和宿世界不雅、企业家精力都互相影响之后形当作地域的组织生态。
曾有人总结硅谷立异源泉的四条法例:背叛精力、正标的目的裁减、多元文化和宽容掉败。对于硅谷的生态而言,立异不仅是本钱上的,更是文化、精力上的,这当作了整片区域根本举措措施中的一部门。
硅谷也并不是没有当作见,可是比其他地域更为包涵的是,这里的当作见被发现后,人们愿意本家儿动去批改。
硅谷投资人张璐结业于斯坦福大学,21岁创业,25岁自立门户做投资。一起头她就被贴上了“年青”“少数族裔”“女性”的标签,还选择了白人男性为本家儿导的大健康范畴去投资,这几乎是一个不成能的使命。“歧视是不成避免的,那是人道使然,硅谷的长处是愿意去改变本身的当作见。”张璐说。因为本身被贴上的标签使得对方抛却合作在最初是常有之事,“但若是你能证实他们错了,他们反到更愿意和你合作。”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知道“Lu”这个名字都是经由过程他们想要投资的公司,他们发现“Lu”这名投资人老是及锋而试。事实上,Fusion Fund是所投的50多家草创公司中近一半公司的最早投资人,而且拥有涵盖了1万多家候選投资名单的数据库。这和张璐早期的创业者身份有关,有手艺布景并能敏捷知道创业者想要什么。
若是再拆解“一位少数族裔的年青女性若何敏捷创业”,你还能看到更多。创业的最初,张璐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的撑持:黉舍在周边供给了极为廉价的办公场地,这让白日进修、晚上和同窗配合创业的模式变得可行。这也是硅谷典型的大学和风险本钱家配合建立的“大学-财产综合体”和“科技型本钱本家儿义”的延续。更别提车库创业的开山祖师惠普公司,几十年来从500美元的创业当作本成长当作为全球最大手艺公司之一,至今依然以一美元的价钱标的目的斯坦福大学租用周边的办公场合。
硅谷房价对比旧金山和加州的中位数价钱
△数据来历:Joint Venture2018年度硅谷指数陈述
“硅谷就是个庞大的泡沫,它永远处在泡沫中,可是这个泡沫不会破灭。”鲍周佳说。近年来大量公司在后续融资中估值下降和公司的卖出价钱低于估值的环境还会持续一段时候,但这不是硅谷正在酝酿一个危险泡沫的证实,而恰好是硅谷正在健康运行的证据。
“只要硅谷焦点的扭转门文化没有变,创业者工程师们依然有合理正当暴富的机遇;硅谷的包涵,以及人才、巨子、本钱的生态系统健在,这就是一个健康的系统。”徐霄羽说。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共享经济到AI……这些形形色色的“微泡沫”构成了硅谷,但它们散去之后,剩下的往往是真正坚实的企业,而它们会驱动这个立异腹地不竭进步。“泡沫有它的感化—每当新兴财产呈现,创业者必心猿意马要从既得好处者手里分走一些资本,泡沫在这个时辰就可以作为助推力,鞭策新兴财产的成长。”泡沫就像是立异的催化剂,只要本钱市场连结沉着,泡沫就会快速消退。
Wein是硅谷的一家创业公司合股人。几年前,他从德国搬到了Palo Alto,采办了焦点区域的一栋小屋。他的另一个身份是Airbnb的房主。出差频仍的他每月只会在Palo Alto待一周,更多的时候他需要到西雅图、纽约、波士顿和欧洲一些城市和客户沟通。
“没有人逼着你在硅谷,事实上我们 的另一位合股人就在西雅图,我只是喜好硅谷这里的文化。”经常往返纽约、华盛顿的他告诉《第一财经》杂志,“在华尔街、国会山这些处所,社会文化的深层动力大多源自欲望和权力,而硅谷的动力源自改变宿世界的愿望和决定信念。”
在Wein创业初期,团队最早的订单来自Dropbox,工作是为其开辟移动告白营业。“我只是写了一封邮件给Dropbox团队,告诉他们我们开辟了一套移动设计平台,能在上面找到优质且性价比高的设计师,但愿能和他们聊聊。”邮件发出的当日他就收到了答复,约他工作日的午时吃个简餐。“只要你的产物足够优异,在这里你永远不缺机遇。”
从Wein的家中出发往西两个街区,就是乔布斯的老家,再往前走是拉里·佩奇和扎克伯格的居处。只要你愿意早上5点起床,你老是能在楼下的星巴克见到蒂姆·库克,假如他没有出差的话—创业者几乎可以在这里碰到任何他想要见的手艺新贵。
看似安好的小镇,背后是最为实际的森林法例。“并不是每小我都适合硅谷,只有最顶尖的那批人才能留下,但同时你也会获得最好的回报。”Wein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品、张鸣、John和Wein为假名
作者:陆佳裔
来历:《 第一财经》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