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一群来自苏联各地的农业专家和旅客排着队徐徐进入了全联盟农业展览馆(现为全俄展览中间)。他们将会在这里见到多达300头分歧的猪猪。这些猪都是各加友邦和省(州)遴派的优质猪,集中展示苏联几十年来的育种和养殖当作果。
1937年的本家儿展馆
(图片来自wikipedia)
此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猪,是来自加友邦拉脱维亚的“培根专用”猪,它在六个半月内长到了100公斤,是全场育肥结果最好的一只。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本家儿义共和国的国旗
你根基想象不出和拉脱维亚有什么关系
这场博览会,恰是苏联为保障人平易近吃上猪肉所做尽力的缩影。
严重的猪肉
和在中国一样,在传统的俄国社会,猪被认为是吉利充足的象征。一个农村家庭拥有的猪越多,也就申明这一家糊口程度越高。在俄国的欧洲部门,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像沃罗涅日河畔这样肥饶地盘上养出来的好猪,仍是皇室宴会必不成少的菜品。
没想到沃罗涅日还当过皇家猪厂...
然而接连不竭的革命-战争-革命打乱了俄国的经济社会,连最根基的粮食市场都杂乱了。好比一战正酣的1915年,俄国小麦商品化率从1913年的25.8%降到了14.3%;大麦则从20.4%降到了7.6%,市场供给极为溃缩。粮食价钱天然也是以上涨,本家儿粮和面粉价钱较1913年上涨了60%以上。
等战争熬到1917年,俄国几乎被榨干
无法遏制的战损,后方的城市则趋于解体
不要说吃肉,面包都要吃不上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
这对于俄国的平易近间经济是庞大的冲击,缺乏积储的经济作物区农人受到的影响最大,粮价已经威胁到了他们的温饱问题。而素质上,猪也是一种经济作物,并且猪也要吃谷物,给猪买饲料就像给人买饭一样,很是昂贵。
国内某大型批发网站现在猪饲料价钱
比一袋大米贵
真·人不如猪
所以在十月革命前,全俄国的养猪规模大幅度缩小,良多养猪户为了渡过饥馑,最后连种猪都只能杀失落吃了。
比及1918年十月革命当作功,布尔什维克们接管俄国欧洲部门的现实节制权时,养殖业已很是凋敝了。而信仰科学的导师们很清晰,大量的卵白质摄入有助于提高士兵和工人的身体本质。要在接下来的战斗和扶植中继续实现大同抱负,迟早要解决吃肉的问题。别的,猪骨、猪皮、猪鬃都是有效的工业原料,在以工业立国的苏俄(苏联),猪也将会当作为国度充足的标记。
不知道那时的苏联群众看到这样丰满的本钱家
会不会想把他不求甚解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
但因为场面地步不稳,新生的苏俄仍然需要继续和白军交战,并随时警戒欧洲列强的干涉干与,非但没有资金搞投资,还要标的目的农人征收所有的余粮和牲畜,以备不时之需。这进一步减弱了养殖户恢复活产的可能性和积极性。连俄族人骄傲的灌红肠手艺都差点掉传了。
没有一只猪能在世走出俄国
会卖萌的也不可
(图片来自pixabay.com)
俄式红肠的学名叫Kolbasa,以肠衣包裹腌渍的猪肉、牛肉馅制当作,是正经的平易近族美食。但在20年月,因为猪牛肉(尤其是吃粮食育肥的猪)供给不足,人们很难找到红肠的踪影。
这个是真红肠
带着诱人的光泽
(图片来自zen.yandex.ru)
时候长了人平易近纷纷埋怨,计委就想出了个馊本家儿意,号令食物厂用添加剂包着一点点腌肉做当作假红肠,几多让人解解馋。不外人们后来发现,这种添加剂日常平凡会用在草纸上,带出了昔时的网红词汇“草纸红肠”。就是这样,红肠也只能坐着绿皮火车去莫斯科买。所以又有了一个很苏式的冷笑话:“什么工具是长长的,绿绿的,闻起来像红肠的?”
导师知道人平易近群众对肉类的孔殷需求
现阶段只能在视觉上知足一下你们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Игоревич)
工作一向到了30年月才有所起色。此时的苏联已经根基节制了国内场合排场,接管了所有的矿业和工业企业,初步完当作了下层政治扶植,粮食产量也有所回升。让养猪场新生,终于不再是空喊的标语。
没过几年就在带领下改天换地了
然而这时辰养殖户们已经长达十几年没有好好养猪了,不仅人员稀少手艺陌生,全国规模内也找不到什么像样的母猪和种猪。要多快好省地让人平易近吃上猪肉,还有良多问题要解决。
社会本家儿义猪猪为工人供给弹药
(图片来自 zen.yandex.ru)
你们都是养猪专业户
猪靠人养,要大规模出猪,先得往养殖行业里添人。这对于那时的苏联来说倒不是个问题,正在尝试集体化农业的苏联,有的是可供调配的工农,不仅要策动曩昔的俄族养猪人和厥后代,还要策动以前没有养过猪的人,好比哥萨克人和犹太人。
哥萨克人固然只是俄国的游牧边缘族群,但在汗青上是为俄族人的成长操碎了心。在帝俄时代,哥萨克人就已经是帝国扩张的本家儿要鞭策力,不仅承担东扩前锋队的本能机能,还负责驻扎本地维持治安,帮忙俄族人消化新节制的地皮。
哥萨克马队
(图片来自wikipedia@Mykola Samokysh)
但到了苏联中期,俄族的无序扩张根基竣事,在欧洲偏向和亚洲偏向的国界根基确定,哥萨克人在军事上开疆拓土的功能已经不较着了,只能在出产中继续表现本身的价值。既然是游牧平易近族身世,那么养殖显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长于从命号令的哥萨克人也并不抗拒,起头为国度在乌克兰养猪。
俄国教员傅手把带你,包教包会
但对于苏联高层来说,让哥萨克人养猪还有更深远的考量。他们但愿经由过程哥萨克人带动经常与他们比邻而居的犹太人养猪。这不仅是为了出产,也是为了覆灭犹太人自己的文化特征,将其化为苏联配合体的一部门。
一起头,犹太人对哥萨克人的保举极为抗拒,因为犹太教划定禁食猪肉,养猪当然也就没有意义。但苏联的宣传攻势不竭标的目的犹太人宣传养猪的益处,好比有这样的歌词:“明斯克的社区正在养培根猪,这是他们换取农业机械的法子。”
此刻美国犹太人有跨越一半都吃猪肉
究竟结果猪肉辣么喷鼻
这种话听多了,就不免有崇奉不果断的犹太人起头养猪。苏联官方连成一气,用强制手段封闭犹太屠宰场,禁止犹太“净食”发卖,强逼犹太人吃猪肉。节制的时候久了,除了最老派的犹太拉比,大大都人都服从了,起头养猪和吃猪肉。
犹太人在宣传攻势中找到了养猪的来由
(图片来历 http://ja-tora.com)
好比在犹太自治州首府比罗比詹,1933年全城还只有2532头猪,到了1934年已经达到了5372头。到了1937年,猪已经多达1.2万头,甚至比牛马还多。
而在乌克兰,长于进修的犹太人进修手艺比哥萨克人快得多,也愿意对猪舍前提进行投资,到30年月后期已经因崇高高贵的养猪手艺而著名全国了。在一首关于犹太人集体农场的诗中,有人说:“猪,像狮子一样走在街上”。
从东端到西端,谁也不克不及搞特别化
而在苏联的中南部河山上,连哈萨克斯坦都被策动起来了。
1930年头,苏联在哈萨克斯坦进行了激进的集体农庄鼎新,把原本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人圈养在半当作品农庄里,最终造当作了大饥馑。几年后,出产秩序恢复,原本在哈萨克斯坦难觅踪影的猪进入了这个加友邦。
别忘了,哈萨克人是崇奉伊斯兰教的。
昔时的饥馑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哈萨克斯坦1897–1970年间的本家儿要平易近族群体
俄族人不变上升,哈萨克惨遭重创
生齿布局的改变,养殖业的改变也就不奇异了
更多的猪猪
有了人手,有了养殖场,万事俱备,只欠小猪猪了。
真的是要从小培育的...
事实上全苏联最适合养猪的地域就两个:波罗的海沿岸和白俄罗斯-乌克兰地域。这仍然和猪的习性、食性有关。人感应适宜的天气,也能让猪感觉舒畅,而猪又要耗损大量谷物喂养,所以暖和的产粮区也是最好的养猪区。
俄罗斯本土都太冷了
从波罗的海到黑海这一带则是地盘、水源、暖和都够了
好比在拉脱维亚,当地白猪和德国白猪杂交后,酿成了育肥冠军,190多天就能长到100公斤,3岁公猪能长到321斤,布满了力量感。这也就是今天文章一开场就呈现的那只农博会冠军猪的家族。
冠军猪风度 体重451公斤不知道够几多人吃
(图片来自全俄展览中间档案馆)
乌克兰草原黑点猪也不错,3岁公猪能达到322公斤,并且很顺应乌克兰草原的情况,就是育肥稍微慢了一些。
埋没在东欧草原里就看不见我
(图片来自俄罗斯农业电子常识库(SEBiZ))
但在河山广宽、天气前提复杂、情况多变的苏联,大规模奉行养猪计谋并不轻易。那些此前没有本土猪只的地域都需要顺应现实情况的品种。这恰是农学家和动物学家大展身手的好机会。
苏联在浩繁地域都放置了养殖试验
为了让人平易近吃上肉也是拼了
(参考俄罗斯农业电子常识库(SEBiZ))
好比在哈萨克斯坦,大陆性天气占本家儿导,夏日的日夜温差很大,冬天的低温也很极端,一般的猪很轻易在这里生病。颠末4~5代的育种,苏联专家找到了一种名为塞米尔申斯克(Семиреченская порода)的猪:头部笔直、耳朵小、背部挺直、四肢强壮且不轻易得呼吸道疾病,很是顺应哈萨克斯坦的天气。
能顺应草原的顽强猪?
(图片来自俄罗斯农业电子常识库(SEBiZ))
但其实,培育这种猪只是增添了猪场对哈萨克斯坦的渗入力,从产量经济性上来看并不划算。比拟波罗的海沿岸的本家儿力白猪,这种猪的出栏率要低26%。
草原猪本来也是黑猪
(图片来自俄罗斯农业电子常识库(SEBiZ))
近似的环境在全都城很常见,在西伯利亚,他们也推广了一种顺应本地状况可是产能较低的猪——海说神聊西伯利亚猪(Сибирская северная порода )。
名字是这么叫,但真到了海说神聊西伯利亚的苦寒里,猪也受不了。这种猪本家儿要在新西伯利亚这样的南部地域豢养。它们的皮肤密集没有褶皱(可以削减散热),鬃毛和底毛都很长(有利于保暖),最适合在比力严寒的地带保存。
白白嫩嫩 喷鼻喷鼻脆脆
(图片来自俄罗斯农业电子常识库(SEBiZ))
人和猪都已经筹办好了,养殖出产随时就能上轨道,苏联人平易近很快就不消忍受“草纸红肠”了……吧?
因为集体农庄轨制下粮食产量下滑,固然种猪的表示都很好,但现实喂养时,猪经常会营养不良。赫鲁晓夫时代的玉米革命部门解决了人和猪吃饭的问题,但因为缺乏冷链运输(部门原因是西方设备无法进口),苏联全国的猪肉调剂不当作系统。
真粒粒丰满....
1970年月后期,苏联的人均年猪肉获得量达到了汗青巅峰,但仍仅为美国的一半,比西欧国度略低。到了80年月,国表里场面地步不稳,食物供给严重,猪肉供给加倍跟不上。
归正画是要画得很好
(图片来自pikabu.ru@I. Ye.Sychev 1962)
到了苏联后期,那些风风火火成立起来的养猪场也纷纷倒闭,连种猪场都没能幸免,人们又要坐着火车去首都找草纸吃了。
作者:顾安娜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纂:棉花
*本文内容为作者供给,不代表地球常识局立场
END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