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甜的江南,无奇不有?

文 | 魏水华

放了木樨糖的红烧肉

01

第二个调味瓶

/ 孜然、辣椒、胡椒、七味 /

大部门家庭的厨房里,都有两个装调味粉的瓶子。

第一个调味瓶是盐,这是非论人种、非论地区、非论阶层,人人都缺不来的工具。

第二个调味瓶则有意思了,按照地区、物产、口胃,甚至汗青沿革的分歧,呈现出完全纷歧样的风情:

西海说神聊人用的是孜然,不管是蘸烧烤的牛羊肉,仍是配饼子吃,都浓烈甘喷鼻。

陕西人虽能吃辣,但和川湘人分歧,辣椒不常见,唯以辣椒、熟芝麻、花椒、八角、桂皮一路磨出来的辣椒面承担厨房必备的职责,它煎炒烹炸都能用,浇一勺热油仍是闻名的油泼辣子。

山东师傅畴前用海肠晒干磨当作的粉末,名扬全国的鲁菜据说曾依靠这一味调料征服了大清皇帝的胃,可惜后来味精鼓起,也就没了海肠粉的地位。

广东人用的大地鱼粉和海肠粉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把比目鱼称为“大地鱼”,晒干后磨粉,是加在粥、汤,甚至炒菜里的主要配料。家里没菜的时辰,一勺大地鱼粉,冲碗水加点葱末,就是开胃的浓汤。

福建闽南和广东潮汕地域最通行的是白胡椒,煲老火汤、煎蚝烙、生滚粥,白胡椒粉都是必选项。

台湾人家里常备的是一瓶红葱酥。所谓红葱,是个子小、味道浓的小洋葱,用猪油炸当作酥脆的碎末,这是卤肉饭、肉燥面,甚至台湾人包粽子、煎鸡蛋、拌凉菜的心头好。

再好比日本人用的七味粉、印度人用的咖喱粉、法国人用的黑胡椒……这些工具传到异地后,也会有厨子偶然一试。但在当地,它们都以第二个调味瓶的形象呈现,是烙印于每小我味蕾深处的魂灵印记。

02

江浙为什么喜好吃甜

/地舆决议论和闷骚个性论 /

到了江南,大部门家庭的第二个调味瓶,是糖。

你没看错,在狭义的江南地域,也就是苏锡常、杭嘉湖、上海为焦点的区域,不管通俗家庭仍是高档餐馆,白砂糖绝对是除了盐之外,利用频率最高的调味品。

有海说神聊方网友吐槽:“去上海点了一份“爆辣牛肉面”,一口下去,一股碱面混焦急支糖浆的味道袭来,甜到令人发指。”

这大要就是江浙甜的活泼写照。从地舆决议论出发,在海说神聊方西伯利亚的暗影下,中国天气比拟同纬度地域整体偏冷,所以糖一向是来自最南边的罕见物资。在很长的汗青中,只有皇室和巨贾才能大量采购。

而在中国最富庶的平原地带,巨贾官贾们为“烧钱”展示身份,穷年累月以越来越多的蔗糖,培育出了“甜口”的江南人。

连炒个青菜都要加糖的处所,出其不料的甜味出没于哪些处所?

03

浓油赤酱的江南

/ 酱油不配糖,等于把妹不亲嘴 /

浓油赤酱是上海菜的标签,蔡澜评价它“又咸又油”,其实他漏说了两个字“又咸又油又甜”。

江南做菜的酱油只是酱油,并不像粤菜里分为“生抽”和“老抽”。要做出红烧肉、红烧排骨、红烧肥肠、红烧鲳鱼那些红亮的光彩和晶莹剔透的挂汁,糖是独一的路子。

拥有34家米其林餐厅的上海,在吃的方面,自带名媛气质。而与此同时,扎根在这个城市的浓油赤酱却一点儿都不违和,分开了糖和酱油,上海人仿佛都掉去了幸福的动力。

其实不止是上海,整个江南地域的本家儿配偶们,城市左手拿着酱油瓶,右手拿着糖罐子。往锅里倒了酱油后,不再放点糖,就仿佛是谈女伴侣拉手了却不亲嘴儿一样——不敷意思。

湖州的红烧羊肉大要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服法。八百年前赵宋南渡,带来的除了开封的饮食习俗之外,还有口外的蒙古绵阳。八百年来,吃江南水草繁衍出了“湖羊”,兼有南边羊肉的浓烈和海说神聊方羊肉的细腻,最宜红烧。大量加糖和酱油,以柴灶慢火焖之,湖州人尤嫌其不敷甜,再往里面加甘蔗梢。

这种甜腻的红烧羊肉,拆了骨配清水面条吃,是冬天来江南最不克不及错过的甘旨。

昆山的红烧蹄膀也有着甜美的品格,据说沈万三曾用这工具招待朱元璋,御前不克不及动刀,他就抽出一根蹄膀骨,把酥烂的肉块朋分后献上。故事当然是诬捏的,但“万三蹄”至今还保留着用酱油、糖炖到脱骨喷鼻酥的做法。素质上来说,杭州的东坡肉、无锡的酱排骨,也都是这么做出来的。

外埠人到扬州吃狮子头,大多是清炖的。但扬州当地人吃的良多是红烧狮子头。所谓红烧,毫不是简单泡在酱油里煮,从起头剁肉就与清炖的工序分歧:狮子头里要掺荸荠或者嫩藕,增添嚼感;肉丸当作型后要先油炸到表皮紧绷;最后拿大量糖和酱油煨;上桌后再把稀溜溜的红色汤汁浇在狮子头上,甜、又入味。

04

鲜失落眉毛的江南

/ 蒸鱼、煮菜、做小笼包 /

汪曾祺这样描述南边的酱菜:“南味的以扬州酱菜为代表,商标为‘三和’‘四美’。海说神聊方酱菜偏咸,南则偏甜。”

其实,甜只是概况,酱菜加糖,更多的是代表江浙人对于“鲜”的追求。

这种味觉体验与粤菜追求的“鲜甜”其实千篇一律,但区别在于,闽广地域大多以老火吊汤、急火快炒、或者干制发酵,从工艺上激发食物自己的美味。

但江浙人却经常在做菜时直接插手恰如其分的糖,让海鲜、蔬果的美味加倍清爽高雅。

鲥鱼是在长江河鲜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而今已经禁捕的长江刀鱼。最原汁原味的服法当然是清蒸。苏南最风行的蒸法是鱼肚子里塞葱结姜片、鱼身上垫几片火腿上方、再加糖和酒酿来蒸,几乎没有咸味,清清淡淡的为好。上桌时拨开酒酿,夹肉来吃,最美的就是鱼鳞下胶状的脂肪,接收了糖和酒酿的甜味,甘喷鼻可口,比甜品好吃得多。

杭州的西湖醋鱼脱胎自河南的鲤鱼焙面,但也秉承了江浙鲜甜的特质。鱼不是炸的,只是用滚水汆熟,最大限度包管了鲜活滋味;糖醋汁的糖和醋分量也锐减,要吃不出甜味,但能凸显鱼的美味为好。梁实秋对此有很到位的描述:“汁不要多,更不要浓,要清清淡淡,微微透明。”

肉馅的大馄饨、小笼包和月饼里也要放糖,这是出了江浙地界,别处不多见的气象。不管是无锡王兴记、上海南翔、嘉兴五芳斋仍是杭州知味不雅,一脉相承的都是甜。吃不惯的,总感觉是暗中摒挡,而从小熟谙其中滋味的人,却感觉不是这一份甜味,就缺了鲜美。

05

多条理的甜味糕团

/ 双酿团、芝麻汤圆、心猿意马胜糕、猪油年糕 /

比拟之下,江浙糕团的甜,就更轻易被人接管。

名闻海说神聊方的稻喷鼻村,其实脱胎自姑苏。固然接管了皇帝脚下口胃的改良,但素质上与江浙甜一脉相承。像姑苏评弹曲儿那样,带着油、糯的,多条理的甜,是江南糕团的最大特色。

大到婚礼乔迁、小到早饭甜点,糕团在江南人糊口里一向饰演着不成或缺的脚色,与当今或多或少被川味、广味改良的炒菜、面食分歧,糕团一向保留着儿时、最初的江南味道。

黄天源糕团店是姑苏人的“崇奉”,每年重阳节,上午九点就起头排起长队,各色的双酿团、木樨年糕、重阳糕装满了袋子。见过当天盛况的人,说搬空黄天源也不外分。双酿团是最具当地特色的,所谓双酿,就是把豆沙与黑芝麻两种馅儿“酿”入糕团皮中。豆沙和芝麻是不克不及夹杂的,要分层,这才能表现糕团师傅的手艺,也考教门客们的嘴巴是否能体味复合却又条理分明的口感。

宁波汤圆是最被外人熟知的,加了猪油和糖的碎芝麻,用糯米粉包起来,此外什么也不要。开水煮事后,外皮滑溜,内陷油润喷鼻甜。作为老字号的缸鸭狗当然好,但随便走进宁波的路边小店里,能吃到更纯正的风味。

杭州心猿意马胜糕则是将米粉加红曲米上色后,在花式摸具里蒸当作的糕团。和汤圆一样,外皮是淡的,里面是红豆或者枣泥的馅儿,喷鼻甜可口。所谓“心猿意马胜”,附会的是岳飞韩宿世忠旗开告捷的典故,与憎恶秦桧所降生的“油炸桧”互为反义词。在湖州、姑苏等地也有近似的以红曲染色的糕团,不外名字酿成了“鼎盛糕”或“心猿意马升糕”,总之都包含了吉利夸姣的寄意。

心猿意马胜糕还有一种微缩版本:在红曲染色的面团中插手糖渍橘皮后,切当作小粒蒸熟,叫做桔红糕。当然也是甜的,但橘皮的酸味又会让甜味不腻。撒上木樨干后揣在口袋里做零食,这是良多江浙孩子的童年记忆。

还有曩昔江浙孩子们过年才能吃的猪油糖年糕,不是猪油炸的,也不是猪油淋的。是在制糕过程中就插手了猪油和糖。做完了蒸软再吃,淀粉、游离糖和油脂的复合口胃,除了供给江南湿冷冬天足够的热量之外,仍是几乎所有江南人不能自休的童年滋味。

张爱玲曾经这样描述过樟脑的喷鼻味:“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欢愉,甜而怅惘,像忘怀了的忧闷。”

只一个甜字,背后却能读出艰深的情感和复杂的滋味,生怕只有这位出生在上海洋房里的小丫头,才能体味此中微妙的分寸。

  • 发表于 2019-05-16 23:36
  • 阅读 ( 839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